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明末义军领袖大西皇帝张献忠?

如何评价明末义军领袖大西皇帝张献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48 更新时间:2023/12/17 5:19:59

清朝人编纂的《明史》说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不过,七杀碑是否真实存在,考古学家们却众说纷纭。

张献忠,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人物,草根出身的他,在成都创立了大西政权。但是,这样一位揭竿起义的勇者,却也是屠杀无辜民众的惨案制造者,这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呢?来自意大利和葡萄牙的两位传教士,在他们的《圣教入川记》中,给出了具体的描述。

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分别在1640年和1642年入川从事传教活动。在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成都建立起来以后,他们二位被作为咨询顾问,引荐给了张献忠。初见张献忠之时,两位洋教士为其讲述了很多新鲜、新奇的洋知识,这让张献忠非常高兴,并将其二人作为上宾款待,且封为“天学国师”,由朝廷发俸禄。

就这样,二人一直追随张献忠,亲历了其血腥残暴的屠城事件,同时,也目睹了张献忠的死亡全过程,并将这些记录在《圣教入川记》中。在最开始,两位传教士对于张献忠的评价还是颇高的,比如:形容其胆识过人、有勇有谋、雷厉风行、决断过人、治国有道等等,但是,到了后来,随着紧密的接触,深入的了解,张献忠残忍不仁,嗜血成性的本质也逐渐暴露出来。

可以说,暴露出来的真实的张献忠让他们都觉得不寒而栗。

关于张献忠的残忍性情,在他们的书中有过详细的描写:张献忠性情残暴,嗜好杀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嗜血本性,他每天平均要杀一二百人才能作罢,而这样恐怖的统治持续了一年零五个月,也就是说,张献忠累计杀了十余万人。还有,张献忠不喜欢僧人,所以,对僧人开始了屠杀,成都城内的两千多名僧人被残杀,无一幸免。

在书中还讲述了,在张献忠初建政权的时候,朝堂之上的官员一共有千人左右,离开四川的时候也有七百多人,但是,到了张献忠临死前,仅剩下25个人。这些人都是被张献忠残杀致死的,有的是直接砍死,有的是鞭打致死,还有被处酷刑,折磨至死的,比如,掀去头皮、凌迟刮肉等等,总之是非常残忍了。

1645年的冬天,张献忠下了一个特别残忍的命令,就是:除了大西政权官员及家属以外,成都城内的所有居民都要杀光。这两位外国的传教士亲临其境,目睹了惨案整个的发生过程。安文思在书中给了这样的描述:在1645年的冬天,张献忠派人在士兵内部散步谎言,蛊惑人心。他们说有敌人的大部队要过来攻城,必须马上操练兵马,做战略准备,随时迎敌征战。

第二天,所有的将士集结起来,仿佛马上就要征战沙场一般。张献忠让部下秘密通知各部的将领,为屠城做好准备,命令要全部杀光,一人不留。并谎称:“城里的百姓已经暗通敌军,引得敌军进入蜀地,进行造反,所以,要对全城的居民进行屠杀。所有的将领、士兵都不得外传,遗漏军机。”所有的官员和士兵得知命令之后,都做好准备,来迎接次日的大屠杀行动。

并且,预备在杀完居民之后,渡河迎战敌军。不久,成都城内的屠杀行动便开始了。这两个西方传教士被安排在东门的城楼上观看。随后不久,张献忠率领着士兵,分别从城东和城南开始屠城,二十余万的成都无辜百姓被残忍杀害。

在书中,对屠杀的场景也进行了描写:这些士兵见到人就杀,无论男女老幼,城内哀嚎遍布,惨绝人寰,血流成河。有众多百姓被抓,并被聚集在南门的沙坝桥边,张献忠来了之后,众人跪地求饶,高呼无罪,大为何要残杀我们这些百姓呢?等等。但是,人们的恳求,哀嚎,并没有换来张献忠的半点怜悯之心,甚至两位传教士跪地求情,也没有能让张献忠停止杀戮。

就这样,无辜的百姓们在张献忠的乱刀和马蹄之下丧命。

经过一顿屠杀,城内一片死寂,尸体堆积如山,河水被血染成红色,情景非常残忍,惨不忍睹。杀光城中百姓的张献忠,在离开成都城之时,又下令放火烧城。成都境内,成为一片火海,大量明朝的建筑付之一炬,人畜也随之化为灰烬。

张献忠离开四川的时候,觉得宫内的女眷太多了,拖累军队前进的速度,于是,便下令将营中的妇女,引至宫外一律屠杀。张献忠宫内的嫔妃一共三百多人,除了留下二十多人服役之外,剩余的二百八十多名妇女均被杀死,情景又是一片惨烈。

那一天,张献忠杀死的妇女人数累计有四十万人之多。杀完人之后的张献忠还异常兴奋,对百官说:杀光了这些女人,我们的士兵就前行无阻,毫无拖累了,一定能取得胜利,夺取天下。

至于张献忠的死,这两位传道士也是亲眼目睹。

在西历1647年,张献忠突然接到密报,说敌军已经到营外对面的高山之上集结。张献忠听后,没有细问,便骑上马,带着一把短刀和几个小兵,一名太监,来到了小岗之上。正在他探望之时,一支箭飞来,正中张献忠的肩膀之上,并刺穿心脏,张献忠顿时倒地,疼痛不已,血流不止,最后死亡。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清军“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另据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等奏报:“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臣统大军星夜兼程继进,于次日黎明抵西充。献忠尽率马步贼兵拒师,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于阵。”

不久,清朝的官员来到成都接管事务,发现在城内竟然连适合办公的地点都找不到,只能暂时在保宁设府,直到顺治十六年,才把省府重新搬回成都。

标签: 张献忠

更多文章

  • 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管宁割席的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管宁

    管宁是东汉末年隐士,在天下大乱之际,他选择到辽东隐居,此后专心研究学问,不在过问世事。当时有不少人和管宁抱着同样的想法,管宁便逐渐负责起教导的工作,因此深受人们的尊敬。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管宁割席”,主要讲述了管宁和华歆绝交的原因。不过“管宁割

  • 西周宗室霍叔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叔

    霍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处,世称霍叔处,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八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霍国(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武王灭商后,将霍叔处封于霍地,建立霍国,与管叔鲜、蔡叔度协助、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遗民,史

  • 西周宗室蔡叔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蔡叔

    蔡叔,姬姓,名度,世称蔡叔度,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时,蔡叔度与其兄管叔鲜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不久便被周公旦平定。蔡叔度被流放,最终死在流放之地

  • 西周宗室管叔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管叔

    管叔(?―公元前1039年),姬姓,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管国(今河南郑州)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建立管国,与蔡叔度、霍叔处协助、监督商纣王之子武

  • 西汉大臣、政治家师丹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师丹

    师丹(?-5年),字仲公,西汉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臣、政治家。哀帝时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以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师丹师事匡衡,研治《诗》,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因事

  • 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张安世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安世

    张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官。汉武帝时,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汉宣帝时,累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

  • 清朝宰辅刘墉生平简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墉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25日),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

  •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胡以晃

    1852年6月,太平天国全部人马从全州登船,顺着湘江浩浩荡荡北上,试图直取湖南省会长沙,而后席卷两湖,点燃当地天地会起义之火药桶。可谁知,太平军在经过蓑衣渡口时被江忠源所部800楚勇伏击,几千老兵丧命,南王冯云山也在此阵亡。若不是清军内斗严重,没在东岸设伏兵,太平天国命运估计就定格在湘江了,再也掀不

  • 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子昂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子昂

    古往今来,书法史上总有那么几个鼎鼎大名的奇才,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书法潮流,但是这些人往往都是精通“书法五体”中的一体,即楷、行、草、隶、篆中的其中之一,可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五体皆通”!在元朝初期,有一位被元世祖忽必烈称为“仙人”的

  • 南宋权臣史弥远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弥远

    南宋这个朝代比较有特点,经常出现权臣,比如初期的秦桧以及后期的贾似道,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其实,在南宋历史上,有一位权臣,他的权势远远超过秦桧、贾似道,他不仅权倾朝野,还矫诏废立皇帝,甚至与皇后还保持着不正当的暧昧关系。然而,这位权臣却并不出名,那么他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史弥远,是南宋中期的权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