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生平

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3/12/13 15:15:02

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屠城 常遇春妻子和后人 常遇春怎么死的?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属安徽怀远)人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转投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在兼并群雄、驱逐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常遇春驰骋疆场,经历无数战役,屡建奇功。后来朱元璋在总结开国之功时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先后做过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等。在他一生的军事生涯中从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他很豪迈地说能率十万军横行天下,所以军中常用“常十万”来称呼他,世人也都称他为 “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他自幼习武,二十岁左右便“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常遇春在家乡先是跟随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天,投奔朱元璋,由于他勇敢善战,多次建功。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随朱元璋率军渡江南下,参加了著名的采石(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战斗中,面对着元军元帅康茂才严密防守的如雨乱箭,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挥戈猛攻,率先登岸,杀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元军大败,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次年三月,又攻占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朱元璋占领集庆及其周围地区,获得了富庶之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战役中,常遇春初露锋芒,一战成名,升为元帅,开始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逼应天府。陈占据长江上游,兵精船大,雄心勃勃,虎势群雄,是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双方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军三万设伏,经过一场鏖战,大败陈友谅,斩首万余,擒捉三千。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九江)。龙湾大捷,朱元璋以少胜多,转危为安,并壮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升行省参知政事。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龙湾战后的第三年,陈友谅率军六十万再次来攻,双方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的大决战。战斗中,朱元璋座船搁浅,而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正率船队来围攻,情况万分危急。紧急关头,常遇春急来增援,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然后利用小船优势,组织火攻,乘风放火,把陈友谅的舰队烧得烈焰冲天,死伤惨重,湖水都变成红色。陈友谅在撤往湖口时遭到常遇春的迎头堵截,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打败陈友谅后,朱元璋的实力一举成为群雄最强。论功行赏,仍然常遇春功劳最大,升为平章政事。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常遇春随徐达率军攻取庐州。后来又率军与邓愈会合,占领江西的新淦、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及岭南的韶州、南雄等地。第二年五月,常遇春又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陆、襄阳;十一月随徐达率军攻占泰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经过长达十个月的攻坚战,终于攻破平江城(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部下25万人。常遇春再次因功进封为鄂国公,朱元璋极为赞赏他,当众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元朝。由于北方元朝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所以,徐达、常遇春率军仅用了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军在洛阳与元军遭遇,常遇春率领麾下壮士突入敌阵,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常遇春率军趁势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西进陕西的门户,为攻取元朝都城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逼近北京。常遇春墓前的盔甲石人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名北平府。接着又挥军西进,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顺帝乘明军主力远征陕西、山西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攻,兵锋直抵通州。常遇春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兵一万驰援北平,元军闻讯仓皇北逃,常遇春率军追击千里,大获全胜。为了彻底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直捣元上都开平,迫使元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洪武二年(1369年)元月,常遇春与李文忠在大兴州(今隆化县城)大破元军,又率军杀向上都。《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元主先已北走,追奔数百里,俘其宗王庆生、平章鼎住等,斩之。凡得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常遇春和李文忠取得上都大捷后,凯旋而归。

据《明史》记载,七月初七,当大军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时,常遇春忽得“卸甲风”,很快就病死在军中,年仅39岁。朱元璋闻讯大为震惊,写诗痛悼他:“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常遇春的灵柩运到龙江关(今天南京下关)时,朱元璋亲往祭奠,追封为开平王,谥忠武;并依据“宋太宗丧韩王赵普之故事”,将常遇春赐葬钟山原;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给他塑像祭祀,把他排在首位。礼遇之厚,非同一般。

据文献记载,事情过程是这样的,洪武二年(1369年)5月元将也速率兵侵扰通州,于是常遇春、李文忠奉命率领9万大军出塞讨伐。一路上明军战无不胜,最终直捣开平,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大军班师准备回北平,7月7日途径柳河川时,常遇春“暴疾卒,年仅四十”。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十分痛心,亲自到龙江迎接灵柩,并下令追封常遇春为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第一给徐达留着呢)。朱元璋还曾对人言道:“朕东抚高丽,西抵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常遇春)葢居其七八”

可见对于常遇春的死,朱元璋还是十分悲痛的。再看当时的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王保保拥兵塞外,云南、四川等边疆地区均未平定,还需要多次用兵。朱元璋没必要在此时自毁臂膀,那么常遇春又是怎么暴逝的呢?

作为一军的统帅,常遇春却总喜欢冲锋陷阵。在北伐之前,朱元璋就曾提醒过他:“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当时常遇春“拜谢”,可是到了战场,依然我行我素,“单骑突其阵”。在二十几年的征战中,常遇春多次负伤,加上不停的征战,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身体可能积劳成疾,一直处于亚健康。

大军北征从5月出发,到7月班师,正值夏秋之际,天气炎热,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战计划,又要披甲冲锋陷阵,体力消耗极大,虽然表面上没事,但身体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况。而柳河川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7月间虽然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极大。

而常遇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患上了“卸甲风”而暴死的。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区白天天气炎热,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气温凉爽,他不顾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引发 “中风”之疾;连带着多年伤病,身体达到了极限;加上大军远征,没有良医,遂不治身亡。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常遇春的地位非同一般,就如同是自己的“尉迟恭”、“岳飞”一般。生前常遇春曾被封为鄂国公,而死后被谥为忠武,而这正是尉迟恭、岳飞所享有的荣誉。洪武三年,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长女则嫁给了太子朱标,成为太子妃。朱元璋从来没有忘记这位元勋,每次出兵前,激励将官,必提徐、常二人。

生前身后,常遇春从25岁起追随朱元璋,征战15载,至40岁暴逝塞北。纵观他的一生,常遇春从来不是一个完人,曾经杀过降兵;但他从来都是一员名将,一位从未败名将!

题外话:常遇春暴死柳河川后,在当地曾有一座衣冠冢,而当地的地名演化成了“寿王坟”,抗战结束时衣冠坟冢尚在,后可能毁于政治运动中。

常遇春之子常升承袭封号开国公,又加封太子太保,1399年常升因抵抗燕王反叛的“靖难之师”,殉难于南京。常升之妻胡氏和年仅六七岁的次子常继祖于1403年被充军云南临安卫所属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镇),从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生息繁衍,至今二十余代,近六百年的历史。明弘治年间,即常氏充军89年后,常氏蒙冤昭雪,敕封常荣为怀远将军镇守云南临安卫等处地方都督。常遇春后人常复又奉诏赴京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并获准把常复的两个儿子从四街“取往南京”任职,其余常氏家族仍留在四街。

标签: 常遇春

更多文章

  • 唐玄宗女晋国公主简介 晋国公主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玄宗,晋国公主

    唐朝晋国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女,母不详。始封高都公主。 公主下嫁崔惠童。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二十七日,高都以上各公主,各得实封一千户。同年九月十一日,正式被册封为高都公主,嫁清河大房的崔惠童。 崔惠童因尚主,拜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崔惠童在《全唐诗》中存诗一首,他在京城东边有个池亭,风景

  • 唐玄宗女新昌公主简介 新昌公主的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玄宗,新昌公主

    新昌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女,母不详。公主下嫁萧衡。萧衡是玄宗时期宰相萧嵩的儿子,拜太仆卿、驸马都尉。娶新昌后,其母入宫,玄宗称其为亲家母,待遇很高。天宝六年(747年),萧衡死,新昌请求出家为女道士,玄宗答应了,在长安崇业坊立新昌观。新昌的儿子萧复是德宗时期的宰相。天宝六年(747年),新昌公

  • 唐玄宗女临晋公主简介 临晋公主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临晋公主

    临晋公主(8世纪?-773年),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之女。生母皇甫淑妃第二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获封临晋公主,实封一千户。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闰八月十六日,正式受册为临晋公主。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嫁给了唐睿宗第四女代国公主和郑万钧的次子郑潜曜(《新唐书&

  • 唐玄宗女卫国公主简介 卫国公主的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玄宗,卫国公主

    卫国公主(??),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女,母不详。始封建平公主。公主下嫁豆卢建,又嫁杨说。公主逝世于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卫国公主凤眸细长,秀鼻高挺,薄唇水嫩,深得唐玄宗喜爱。卫国公主(??),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九月十一日,受封建平公主,不久嫁豆卢建。豆卢建是高祖第

  • 唐玄宗女真阳公主简介 真阳公主的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玄宗,真阳公主

    真阳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之女。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二月初八日,被封为真阳公主。嫁给了宰相源乾曜之子源清,后来改嫁唐中宗女长宁公主驸马苏彦伯的侄子苏震。苏震(?763年),京兆武功人,父苏诜。娶唐玄宗李隆基女真阳公主为妻。苏震自幼好学不倦,十岁时,强记有成人风。他以祖荫

  • 唐玄宗女信成公主简介 信成公主的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玄宗,信成公主

    信成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女,母阎才人。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封信成公主。公主下嫁独孤明,此人也是老牌贵族家庭出身。天宝年间,信成公主、卫国公主两家与杨贵妃家发生矛盾,玄宗居然把以前赐给女儿的大内物品追回,信成还更倒霉一些,连老公独孤明的官职也丢了。信成公主与独孤明生有一女,在天宝四年三月被朝

  • 唐玄宗女楚国公主简介 楚国公主的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玄宗,楚国公主

    楚国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女,母不详。公主始封寿春公主。公主下嫁吴澄江。唐玄宗为太上皇时居西宫,只有公主可以入内侍奉父皇。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请为道士。德宗下诏许可,赐名上善。贞元元年(785年),与卫国公主、晋国公主、宋国公主、齐国公主、宿国公主、萧国公主、邓国公主、纪国公主和郜国公主

  • 唐玄宗女昌乐公主简介 昌乐公主的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玄宗,昌乐公主

    昌乐公主,唐玄宗女,母高婕妤。同母兄颖王璬。开元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受册为昌乐公主。公主下嫁窦锷。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联姻。窦锷的姑妈即是唐玄宗的母亲昭成皇后。虽然窦锷为昌乐公主的长辈,但在唐朝皇室这种异辈通婚极为常见。《旧唐书》又称昌乐公主为永昌长公主。公主逝世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相关史料《旧唐书卷

  • 拉格朗日“装逼”是怎么回事?对拉格朗日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拉格朗日

    约瑟夫·拉格朗日在数学、力学、天文学三个领域都有历史性的贡献,他的全部著作都超过500篇了,而且他的著作非常多,未能全部收集。1813年,拉格朗日在拿破仑授予他帝国大十字勋章后逝世。拉格朗日拉格朗日“装逼”是怎么回事拉格朗日出生高贵,父亲为高级军官,并且经商,

  • 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定理 拉格朗日的主要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出生于意大利都灵一个富商之家,但后来家道中落,之后致力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当然,他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在数学方面,他在多个领域提出的定理被合称为“拉格朗日定理”。拉格朗日拉格朗日定理拉格朗日定理存在于多个学科领域中,分别为:微积分中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