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温庭筠简介_温庭筠的仕途生涯_温庭筠的作品

温庭筠简介_温庭筠的仕途生涯_温庭筠的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36 更新时间:2024/1/20 13:08:42

温庭筠,唐朝后期诗人,曾当过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他原名温岐,字飞卿,并州人(在今山西)。他从小聪明好学,善于弹琴和吹笛子,曾苦心学文,才思敏捷,上万字的文章一气呵成,尤其擅长律诗。他每次考试从不打草稿,只把手叉在袖子里,每韵一诗,吟一次就成了,考生们叫他“温八吟”。又说他八次叉手,八个韵部的八首诗就做出来了,所以又叫他“温八叉”。

这样的奇才,偏偏几次考进士落榜,只在京兆府参试中在副榜得个贡生,连省试也未能参加。原因在于,温庭筠恃才不羁,又好讥讽权贵,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所以长期被压抑,一辈子不得志。

温庭筠才华横溢,却不守考场规矩,喜欢帮助别人作弊。唐宣宗年间,宏辞科目考试,温庭筠因代人作赋扰乱科场被贬。到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主考官沈询为严防温庭筠作弊,将他的座位安排在帘前,温庭筠因此大闹科场,扰乱了秩序。温庭筠这次考试当然又没能上榜。

温庭筠曾在相国令狐绹的书馆出入,如果他识趣一点,应有机会得到相国的引荐。当时,唐宣宗喜欢《菩萨蛮》曲调,令狐绹让温庭筠按这个曲调填词,作为自己的杰作敬献给皇上,叮嘱他不要外泄真相。温庭筠偏“不识抬举”,到处宣扬,弄得令狐绹相当狼狈。

又有一次,唐宣宗写诗,想不出该如何对仗“金步摇”,温庭筠用“玉条脱”相对,宣宗很高兴,赏赐了温庭筠。令狐绹不知“玉条脱”典出何处,温庭筠告诉他出自《南华经》,不客气地教训他说:“相国应多看点古书。”温庭筠还在外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讽刺令狐绹无才无学识。

温庭筠不懂官场的潜规则,又不屑奉承拍马,甚至言出讥讽。令狐绹怀恨在心,就上奏皇帝说温庭筠有才无行,不可大用,绝了温庭筠的晋升之路。

传说温庭筠曾在长安旅馆与微服私访的皇帝唐宣宗相遇,他傲气十足地问唐宣宗:“先生不是司马、长史之流吧?”又问,“你或者是六参、主簿、县尉之类吧?”皇帝不高兴地说:“都不是。”温庭筠如此轻狂不拘,当然不会给皇帝留下好印象。

后来,温庭筠虽然诗名昭著,但官场上怀才不遇,让他郁闷不已,便更加饮酒放浪。他有一次喝醉了,在小街曲巷中,竟被巡夜的兵丁打落牙齿,上诉也不被受理,名声更加狼藉。

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诗风清丽,如《商山早行》,是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其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和霜六种意象并列,不用一个动词,非常形象精炼,因而脍炙人口。

温庭筠的词在唐词人中数量最多,是中国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是“花间派”的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词艺术技巧高,蕴藉含蓄、情深意远,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他善于通过景物描写表现情思,描写细腻,但过于柔弱浓艳。词存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诗集》及《金奁集》。

标签: 温庭筠

更多文章

  • 李商隐为什么是天才_李商隐作品的特点_李商隐仕途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商隐

    晚唐时期,中国诗坛不如盛唐时那么富有光彩,幸运的是,这时出现了著名诗人李商隐,他创作的新奇、华丽的诗歌,又一次把唐朝诗歌推向了新的高峰。李商隐生于813年。他小的时候家庭生活贫困,这一方面激发起他养育家庭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使他养成了敏感而清高的性格。少年李商隐接受的教育来自父亲和叔父。受他们的影响

  • 杜牧为什么是风流才子_杜牧仕途生涯怎么样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牧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风格俊朗清丽,独树一帜,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人称“小杜”,以别于有“老杜”之称的杜甫。杜牧的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他还有一个风雅的外号风流才子。

  • 怀素和尚是谁_怀素和尚的故事_怀素和尚的书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怀素

    怀素和尚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草圣”张旭齐名。后世把他们二人并称为“张癫素狂”或“癫张醉素”。怀素生于一个书法世家。他小时候生得眉清目秀,又聪明好学,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可

  • 女诗人薛涛的传奇一生_薛涛:带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薛涛

    在唐代的女诗人中,薛涛是最著名的一位。她不但是留下最多作品的女诗人,而且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薛涛原先家住京城长安,在她年幼时,父亲薛郧调为成都刺史,全家就随之搬来蜀地。薛涛自小冰雪聪明,八九岁时就能作诗。据记载,有一天薛涛的父亲坐在院子里,指着一棵梧桐树吟出两句诗:“庭除一古桐,

  •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仕途生涯_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首《江雪》,像一幅逼真的图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一幅奇人奇境:在千山万径鸟飞绝、人无踪的茫茫雪地中,居然有一个戴着蓑笠的渔翁,在孤零零地孤舟垂钓。这幅图景意味着什么呢?要理解诗的境界,恐怕还得先了解柳宗元的境遇。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柳镇官

  • “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陈三立的子女介绍 陈三立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三立

    陈三立陈三立出身名门之家,是“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他的父亲是晚清名臣陈宝箴,儿子陈寅恪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国学大师,祖孙三代都非常优秀。陈三立除了在文学上贡献巨大,还是一位还有气节的文人,他不屈服于日军,为表明立场甚至绝食,最终忧愤而死。陈三立的子

  • 清朝辅政大臣纳喇·苏克萨哈简介 苏克萨哈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纳喇·苏克萨哈出身满洲正白旗,是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同族,清朝名臣、辅政四大臣之一。苏克萨哈与鳌拜速来不合,加上索尼死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和班布尔善一同诬陷苏克萨哈不肯还政,于康熙六年被杀,牵连家人。纳喇·苏克萨哈简介纳喇·苏克萨哈(?1667年),清朝

  • 张乐行故居在哪 对张乐行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乐行

    张乐行张乐行出身安徽涡阳人一个豪绅地主家庭,以开糟坊、赌局、贩运私盐为生。他深受当地民风影响,率领捻众行侠仗义,之后更是揭竿而起、聚众起义,成为捻军盟主。张乐行于1863年因叛徒出卖被清军俘虏,后凌迟而死,时年53岁。张乐行故居张乐行故居位于涡阳县城西北张老家村,在早期结捻活动中,张乐行常与龚德树、

  • 清末捻军首领张乐行简介 张乐行的妻子 张乐行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乐行

    张乐行别名香儿、张老乐,是清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十八股捻首之一,被封为捻军盟主。他曾参与三河镇大捷、大战湘军,是太平天国运动北方战场的主力。张乐行最终被凌迟处死,而他的妻子、儿子也遭受非人折磨而死去。张乐行简介张乐行(1810年~1863年),字洛行,乳名香儿,别名老乐,安徽涡阳人,出身于清末豪绅地主

  • 清朝陕西总督王辅臣结局 对王辅臣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辅臣

    王辅臣出生山西大同,早年参加农民军,后跟着反清复明,投降于阿济格,之后被顺治帝重用,官至陕西提督、太子太保、靖寇将军等职,成为清朝将领之一。平西王吴三桂和康熙皇帝都想要拉拢王辅臣,但他却最终自杀而死。王辅臣结局康熙帝命令王辅臣和图海一起镇守汉中,王辅臣内不自安,曾经自杀了一次。康熙严令图海看护王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