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克思的一生简介以及死因

马克思的一生简介以及死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88 更新时间:2023/12/9 16:21:35

说起马克思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从小到大在我们上学时学习的章中有不少是讲述马克思先生的。那么大家对马克思先生到底有着多少了解呢?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马克思的一生吧,以及死因。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生卒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1844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哲学的贫困》(1847年)、《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法兰西内战》(1871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等。

他的一些著作是与其挚友、同为德国革命社会主义者弗雷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完成。马克思的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

Karl Marx,曾有麦客士、马陆科斯、马尔克、马可思、马格斯、马尔格时等译法。从1902到1923年,经过21年才统一翻译为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1830年10月入特利尔中学。

1835年1841年中学毕业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中学毕业时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大学期间,成为青年黑格尔分子。

1842年 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与“自由人”决裂。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结婚。6月,前往克罗纳茨赫度蜜月,期间写成《克罗纳茨赫的笔记》。10月移居巴黎,与卢格合办《德法年鉴》。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为《德法年鉴》撰写《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3月,与卢格决裂。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写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1845年 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1847年7月,作《哲学的贫困》。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1848年5月31日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创刊。

1818年5月5日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1830年10月入特利尔中学。

1835年1841年中学毕业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中学毕业时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大学期间,成为青年黑格尔分子。

1842年 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与“自由人”决裂。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结婚。6月,前往克罗纳茨赫度蜜月,期间写成《克罗纳茨赫的笔记》。10月移居巴黎,与卢格合办《德法年鉴》。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为《德法年鉴》撰写《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3月,与卢格决裂。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写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1845年 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1847年7月,作《哲学的贫困》。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1848年5月31日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创刊。

1875年,他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的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

1877年,作《反杜林论》第二编第十章

188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法国工人党盖得派领导人制订党纲,口授了纲领的理论部分。

1882年为《共产党宣言》俄译本作序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享年65岁。

标签: 马克思

更多文章

  • 奸臣万俟卨生平简介 与秦桧构陷岳飞(终成千古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万俟卨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人名的读音,万俟卨[mò qí Xiè],想必大家都知道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万俟卨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可谓是恶贯满盈,因为与秦桧一起构陷岳飞,留下成为千古骂名,下面一起看看他都有哪些十恶不赦的罪行。一、万俟卨与岳飞结下梁子绍兴元年(1

  • 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 洛夫克拉夫特墓志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洛夫克拉夫特

    洛夫克拉夫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至今被公认为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恐怖小说家之一。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以怪奇小说著称,最出名的就是被称作“克苏鲁神话”的一系列小说。洛夫克拉夫特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小说作品有:《达贡》《塞缪尔博士的气味》《北极星》《翻越睡墙的梦

  • 美国作家洛夫克拉夫特简介 洛夫克拉夫特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洛夫克拉夫特

    洛夫克拉夫特是美国著名作家,他创立“克苏鲁神话”体系,《克苏鲁的呼唤》《疯狂山脉》《印斯茅斯的阴霾》等是他的代表作。那么,洛夫克拉夫特都有哪些经典名言呢?洛夫克拉夫特洛夫克拉夫特简介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是美国恐怖,科幻与奇幻小说作家,尤以

  • 布雷德伯里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布雷德伯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布雷德伯里

    雷·布雷德伯里原名雷蒙德·道格拉斯·布雷德伯里,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沃基甘,是一位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也是美国文学中数一数二的文法家。布雷德伯里布雷德伯里有何影响布雷德伯里属于那些很罕见的、用作品改变了人们思考方式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超过500本包括了短篇故

  • 雷·布雷德伯里简介 布雷德伯里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布雷德伯里

    雷·布雷德伯里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华氏451 度》、《火星纪事》、《太阳的金苹果》等,是美国最好的科幻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的一位真正经典的作家。布雷德伯里雷·布雷德伯里简介雷·布拉德伯雷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沃基甘,从小爱读冒险故事和幻想小说

  • 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简介 埃德加德加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原名埃德加·依列尔·日耳曼·德加,生于法国巴黎一个资本家家庭,因为从小受到艺术熏陶,长大后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印象派画家,人称其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德加埃德加·德加简介埃德加·

  • 卡米耶·毕沙罗简介 怎么评价毕沙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毕沙罗

    毕沙罗是印象派大师,有印象派“米勒”之称,他的代表作有《蒙马特大街》《塞纳河和卢浮宫》《雪中的林间大道》等。毕沙罗虽然不是印象派中最有名的大师,却堪称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毕沙罗卡米耶·毕沙罗简介卡米耶·毕沙罗(Ca

  • 弗朗索瓦丝·萨冈的作品 萨冈的创作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萨冈

    萨冈是一个有才的女作家,长得又非常漂亮,个性也相当特别,号称法国“文坛女王”,是法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明快、典雅,文字简洁,又有着淡淡的忧愁,所以被誉为一个时代的青春代言人。萨冈弗朗索瓦丝·萨冈的作品弗朗索瓦兹·萨冈一生中创作了30多部小说

  •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的一生 弗朗索瓦丝·萨冈语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萨冈

    弗朗索瓦丝·萨冈生于法国南部,是一位出色的才女作家,她一生共出版了40多部小说、剧本和回忆录等,代表作有《你好,忧愁》《瑞典古堡》《昏厥的马》等,有些作品甚至被改编为影视剧。萨冈弗朗索瓦丝·萨冈的一生弗朗索瓦兹·萨冈(Francoise Sagan,193

  • 胡则为官40年历经三朝皇帝死后为何被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胡则

    大家都知道,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于古时的中国而言农业则更加的重要,是社会的根基,农业活动可以说是国家最为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活动。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古时的农民地位是远远高于工人和商人的,而哪怕是皇帝也要在每年的特定时候有农业活动,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足以说明问题。中国是由农业供养的。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