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诸王列传》有载:“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借着为多尔衮平反的机会,将清初时期功勋卓著的八位皇室宗亲“世袭罔替”的爵位承袭制度明确。其中,皇太极长子,被多尔衮陷害致死的豪格,被明确为“肃亲王世系”。
经过十一代承袭,光绪二十五年,爱新觉罗·善耆承袭“和硕肃亲王”爵位;光绪三十二年,善耆的第十四个女儿降生,取名爱新觉罗·显玗,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日本间谍、被以汉奸罪判处死刑的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的生平过往,卖国劣迹,我们不做讨论,这个出身高贵却辱没祖宗的汉奸,就应该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本文讨论川岛芳子和末代皇帝溥仪之间的亲属关系!
要论川岛芳子和木代皇帝溥仪的关系,需从肃亲王豪格和顺治皇帝开始论起。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位传承制度虽不明确,但却是传位最为顺畅,最为正统的朝代。“父子相承”的皇位传位方式,从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一直坚持到晚清时期的同治皇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于养心殿,慈禧太后为继续掌握军国大权,命道光皇帝皇六子、醇亲王奕譞之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自此,清朝皇位传承自咸丰皇帝奕詝,转至醇亲王奕譞一脉。
光绪三十四年,身后无嗣的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又不得不从其近支皇亲中选择“嗣皇帝,入继大统”。于是,光绪皇帝的侄子,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登基为帝,是为宣统皇帝。
所以,就末代皇帝溥仪和顺治皇帝的关系而言:
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醇亲王奕譞(咸丰皇帝一辈)——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一辈)——宣统皇帝溥仪。
我们再来看下“肃亲王世系”的承袭过程:
顺治八年:顺治皇帝为其长兄豪格平反并恢复其“亲王”爵位,改为“显亲王”,命豪格第四子——富绶承袭。富绶,同康熙皇帝一辈。
康熙九年:富绶第四子——丹臻,承袭“显亲王”爵位。丹臻,同雍正皇帝一辈。
康熙四十一年:丹臻第六子——衍潢,承袭“显亲王”爵位。衍潢,同乾隆皇帝一辈。
乾隆三十七年:因衍潢无子嗣,乾隆皇帝命富绶的孙子、衍潢的堂弟——蕴著,承袭“显亲王”爵位。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将“显亲王”封号改回“肃亲王”,蕴著被复封为“肃亲王”。蕴著,同乾隆皇帝一辈。
乾隆四十三年:刚被复封为“肃亲王”的蕴著薨逝,乾隆皇帝又命受宠的丹臻之孙——永锡,承袭“肃亲王”爵位。永锡,和嘉庆皇帝一辈。
道光元年:永锡薨逝,其长子——敬敏,承袭“肃亲王”爵位。敬敏,和道光皇帝一辈。
咸丰二年:敬敏薨逝,其第三子——华丰,于咸丰三年承袭“肃亲王”爵位。华丰,和咸丰皇帝(醇亲王奕譞)一辈。
同治八年:华丰薨逝,其第三子——隆懃,于同治九年承袭“肃亲王”爵位。隆懃,和同治皇帝(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一辈。
光绪二十四年:隆懃薨逝,其长子——善耆,于光绪二十四年承袭“肃亲王”爵位。善耆,和末代皇帝溥仪一辈。
作为善耆的女儿,川岛芳子应该称呼末代皇帝溥仪为“堂叔”。所以,川岛芳子和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早已出了“五服”,但两人仍然是“堂叔”和“堂侄女”的关系。
参考文献:《清史稿·诸王列传》、《爱新觉罗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