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四年五月,黎亲王代善得知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马战战死于明军(实际战死于崇德三年)。人生三大不幸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代山经历了什么是“晚年丧子”.
太宗皇太极亲自鼓励他的哥哥代善骑马。戴善骑着马哭着摔下了马。
等代山安排好儿子的丧事,他就闭门不出,独自在家吊唁。
皇太极不忍心看大哥如此颓废,于是在农历十一月,率领贝勒、大臣、福晋诸侯陪同代善到叶赫狩猎。
事情发生在冬至那天,众人去打猎,到一个叫莺歌的地方。戴山打算涉足母鹿,不慎摔下马伤了腿。皇太极亲自为弟弟包扎伤口,口中说:“我还以为我弟弟年纪大了,不能策马驰骋,怎么这么自爱呢?”
“我以为我哥年纪大了不会骑马了,为什么我哥不做爱呢?”
于是停止了打猎,带着众人回到了盛京。
因为代善腿有伤,皇太极特意让大哥坐轿子慢慢走。
代善被太祖封为太子,是皇太极争夺可汗之位的最强对手。为什么皇太极对代善如此好?
代山在清朝建国初期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两次无限接近王位。出去。
自古以来,凡是先帝所提的太子,尤其是太子,在新帝即位后,都没有好下场;代山是个例外。皇太极不仅没有被处死,而且只有他的家族产生了铁帽子三王。要知道清朝初期的铁帽子王只有八位。
01战功赫赫的太祖之子被封为太子
代善和大哥褚英都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原配夫人佟佳的儿子。蛇部、辉发部、呼伦部因战功卓著,被授予贝勒称号。
被封为贝勒后,子孙足够优秀,具备参政和维持重兵的资格和权力。
1607年,东海飞游女真城的首领采尔木特从呼伦四大部落之一的乌拉部落手中夺取了统治权。他可以派人去开会。
努尔哈赤吩咐弟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大臣费英东、呼尔汗等人,率领3000名精兵前往飞幽城。出发时天色阴沉,天黑得很,忽然军旗上白光一闪,把将士都吓了一跳。”舒尔哈奇道:“我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只怕是不祥之兆吧!他以此为借口撤军,但褚英和代善断定我不同意,我决心带兵前往飞幽城。夺了飞幽城五百多户人家后,他便打算回去。
归途遇上乌拉部贝勒布占泰,率领万余人在乌结崖一带严阵以待。
很明显褚英和代善寡不敌众,所以舒尔哈赤不打算出兵。褚英和代善鼓励将士们:“我父可汗一向善于征伐,就算他现在不在,我们两个也来领军,你们放心,乌拉布的贝勒占泰曾经是活捉了我的父亲可汗,他用铁链绑住他的脖子,可汗看他的诚意,把他送回了乌拉部落;那边虽然人多,但是以可汗的威严和有上天的庇佑,我们一定能打败他们。”
这篇演讲虽然字数不多,但却非常励志。建州的士兵只有三千人,而乌拉部落却有多达一万人。如此敌我之别,褚英和代善的话,真是振奋人心。
代山和褚英不仅赢得了这场战斗,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努尔哈赤大喜,封代山为“孤影巴图鲁”。
“孤影”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刀柄上有钉子的铁帽子”,巴图鲁是满语“勇敢的将军”的意思。[5]他英勇如钢,是战士中的佼佼者。
清朝两百多年历史上最伟大的武将,只有代山有此称号。
五年后,褚英的大哥被立为太子,共同协助太祖处理朝政,但由于褚英心狠手辣,与“四大贝勒”、“五臣”戴氏不和。单与弟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敏及五位大臣(和合力、鄂一都、呼尔汗、安飞延谷、费英东)联名状告褚英,三年后努尔哈赤撤销褚英的太子地位处死他。.
褚英长子被废为太子后,代善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享有最高的威望和权力。他掌管两面红旗,努尔哈赤曾对代善说:我的小儿子和大福晋阿巴亥,都交给大哥收养。”
一百年后,我的小儿子和大福晋都会被一个哥哥收养。
努尔哈赤的话有三层意思:
立代善为太子
努尔哈赤病逝后,代善继承大汗之位
满族素有“父死子继,兄终弟”的说法,意思是努尔哈赤病逝后,继承爵位的儿子可以娶继母为妻。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子。努尔哈赤将阿巴亥托付给代善,可见他对代善的重视,代善的地位有多么显赫。
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金国,代善次子、阿敏侄子、莽古尔泰五子、皇太极八子并称为四大和硕必勒。这时褚英已经死了,代善成了真正的长子。被称为大贝勒。
这四位和硕贝勒的地位远高于其他贝勒,尤其是号称大贝勒的代善,是最有希望、最有声望的继承大汗宝座的继承人。
值得注意的是,褚英在帮助努尔哈赤处理政务时,与她的哥哥褚英截然不同。你敢不敢太明目张胆)。如果努尔哈赤不在,朝堂上的大事都会交给代善处理,代善处理得就像一国之君。
这是戴山第一次有机会接近可汗的位置。能这样发展,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大汗;但事情往往不会发展得那么顺利。
02战功赫赫,却因家事被废为太子
作为代善的母亲和兄弟,褚英确实是一位好战而不是好君主的勇将,因为他性格冷酷吝啬,越战越勇,是鲁莽之勇,而代善则不同,不仅擅长战斗,而且非常有策略。在与明朝的第一次交战——抚顺之战中,代善的表现确实很不一般:
1618年,太祖努尔哈赤发布“七大仇”诏书,正式宣告与明朝决裂,开始征伐明朝。
又亲自率领两万骑兵攻打抚顺城,代善和他的弟兄们也跟了上去。但大军行军两天后,突然下起大雨,努尔哈赤欲撤退。
但代山极力劝汗父不要撤退:“我军已经开到明朝边境了,如果因雨而退,与大明的关系还能和好如初吗?既然军方计划漏了出去,后患无穷。虽然下着大雨,道路不易通行,但我军有雨具,可以继续行动。而且,因为下了大雨,敌军放松了,不会“猜猜看,我们在大雨中攻城拔寨,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这样攻城略地,岂不是更有利?”
努尔哈赤觉得代善说的很有道理,继续前进,轻而易举地攻克了抚顺城。其后攻陷东州等500多座城池,俘虏人畜30万。代善虽是大汗之子,但身先士卒,总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他在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交战中大获全胜。
之后,明朝统帅张承鄞等率领数万人追击后金大军,与代善、斯贝勒皇太极并肩作战。努尔哈赤派人前去阻止,代善说让父亲大汗乘胜追击。努尔哈赤同意了儿子的提议。张成荫、申朴十方等被斩首,代山立下大功。“他要是对我好,我就打,他要是不等,肯定会走,乘势追击,如果我们的士兵悄悄回来,他们会说我是胆小鬼。”
后来在与明军的萨尔浒之战中,代善仍然以超人的谋略为父亲可汗出谋划策,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大军攻占开元,攻打叶赫部时,代善表现非常勇敢,成为努尔哈赤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代善不仅战功赫赫,朝堂威望高,还是努尔哈赤名副其实的长子(褚英此时被处死)。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想让儿子继承汗位。
但对于女真氏族来说,从来没有所谓“立嗣立主”之说。皇太极虽然在名次上不占优势,但也有争夺可汗之位的野心。再说了,代善有谋略,只是心思不如皇太极。
1620年,代善发生了两件事,激怒了努尔哈赤,直接废了代善太子:
第一件事: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印则告诉努尔哈赤,大福晋阿巴亥两次给大哥送饭,大哥不仅吃了,还夸大了福晋的饭菜好吃;大福晋也送给了我给的四阿哥(皇太极),司贝勒出于同情接受了,但没有吃。
再加上大福晋经常派人到大哥家商量事,有几个晚上大福晋半夜偷偷跑到大哥家。
代山阿巴亥暧昧
第二件事:三四月后,金国迁往他们居住的萨尔浒城,努尔哈赤特意让贝勒人自己建造府邸。代善见岳托长子的府邸比自己高,便请求弟弟莽古尔泰和表弟阿敏向他讲和,要将岳托长子的府邸据为己有。
代善的次子硕脱因不愿忍受父亲代善的虐待而失踪。有人说硕陀投靠大明。未及,代善恳求其父可汗努尔哈赤处死次子硕脱,努尔哈赤违抗代善,放走硕脱。
努尔哈赤也开始调查代善、前妻和两个儿子的关系,才发现代善是在二妻的教唆下虐待前妻的两个儿子。努尔哈赤气得直骂代善:“你也是我前妻的儿子,你怎么不想想我对你的态度?你的二奶怎么能逼着你虐待你前妻的儿子呢?”我把最好的都给部落赏赐给你,你怎么就不能选个好的土人送给你前妻的儿子呢?”
努尔哈赤下令将代善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硕脱和月图分开,并直接废了代善的太子。代善被废后,为向父亲可汗道歉,他故意杀了第二任妻子。
代善虽然不再是太子,但依旧是四大贝勒之一。他参与处理朝政,成为和皇太极一样的地位和存在。
代善被封为太子。如果他不惹是生非,他一定会成为所有人期待的汗水;但这一次失去太子之位的却是代善本人,威信大减。
03将可汗之位传给皇太极
和硕贝勒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这四位,不分先后,地位和权力都是平等的。他们每个月轮流管理政府事务。没有谁比谁差,每个人都得到同样的培训机会。.
代善被废为太子后,努尔哈赤照例再次使用代善。毕竟,代山是他真正的长子,能力非常强悍。他自然不能因为一些家事而不管这个儿子。
从1621年到1626年的五年间,代善随父可汗努尔哈赤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反明战争;贡献非常显着。
1626年,太祖努尔哈赤病逝。由于努尔哈赤匆匆离去,病逝时只有大福晋阿巴亥陪伴在身边,所以据说他没有留下遗嘱。选举新富可汗的方法。
四人与舒贝勒都手握重兵,也有争夺可汗之位的野心。但: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虽然有资格继承大汗之位,但自知无法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竞争,所以主动退出,不参与大汗之位的争夺。不过,阿明确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
莽古尔泰和褚赢是同一类人。虽勇善战,却是莽夫;为博得父亲可汗的宠爱,亲手杀死了生母富察氏(富察氏因侮辱努尔哈赤而被罢免)。杀。这么嗜血的人,怎么可能适合出汗呢?可以说,满清朝的文武人员,没有一个支持莽古尔泰的。
剩下的就是代善和皇太极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势力,那就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和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但是在努尔哈赤病逝不久,阿巴亥就被迫安葬了..也就是说,真正争夺可汗之位的只有代善和皇太极。
按理说,代善相较于皇太极主要有三大优势:
力量是最强的
最高声望
他本来就是妃子努尔哈赤渊的次子
如果代善提出继承皇位,其他大臣都不会反对。但在儿子岳托和库页岛的劝说下,代善断然放弃了争夺汗位,转而支持皇太极。这一次,代山离可汗最近。只要他愿意,不出意外,他一定会成为新的可汗。然而,他拒绝了这个机会,原因有二:
第一,代善非常了解自己的弟弟们:阿敏野心勃勃不拘小节,莽古尔泰生性冷酷无情,皇太极野心勃勃,阿济格生性好斗,多尔衮年纪轻轻也不愿屈从于他人。时间;更何况,他的父亲可汗还宣布“八贝勒将共同统治世界”,代山真的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搞定这些弟弟。
第二,自从宁远之战之后,后金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可汗的父亲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过于残忍,引起了辽人的反抗。袁崇焕在宁远练兵筑垒。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代善缺乏自我意识,无法应对。
次日,代善向弟弟们建议皇太极成为新的可汗。有了最负盛名的代善的支持,皇太极才能顺利继承可汗之位。
04压抑的晚年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不仅给了代善和其他三位和硕贝勒平坐的权利,还给了和硕贝勒三位教子的权力。代善等人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抗击明朝。
1626年至1632年是皇太极加强势力的时期。代善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皇太极的野心不小。他怎么可能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力量?为了保全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了子孙后代的名利,他主动提出放弃与皇太极平起平坐。在代善一再坚持下,皇太极同意让代善和莽古尔泰坐在比他低的位置。
三年后,皇太极因款待哈达公主(也是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莽古尔泰的同母同胞妹妹)招待并赠送财物而被质疑其用意。并责怪代善不知拥护君主。在贝勒大臣面前一一列举代善的罪行后,皇太极闭门造车,要求贝勒选举新的可汗。与贝勒商议后,你给代善定罪,下跪请求皇太极重新统治。
结果,皇太极只是罢免了代山贝勒的职务,从轻处理;但从那时起,代善有意退却,不再称和硕贝勒或大汗哥哥,而是称自己为大臣。
也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代善拥护皇太极,与贝勒一起称帝。贝勒家族宣誓效忠时,皇太极特意回避了代善的誓言,说了一句“代善已老”,但代善仍将誓言守在了一起。
“代善对天发誓,从今以后,若不守忠义,必一心一意,断其言行,违其所行,或如莽古尔台、德格,天堂。”而大地也会谴责他,让代山不能。
次年四月,皇太极正式建立清朝,即位,称帝。皇太极称帝后,封代善太子和硕礼,封代善长子岳托为太子和硕丞。
1643年,皇太极突然病逝。他没有留下太子继承皇位的遗言,也没有正式确立“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这样,皇太极的儿子们可以争夺皇位,皇太极的兄弟们也可以。
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当属皇太极的长子苏豪格亲王与睿亲王多尔衮之间。两人都是战功赫赫、声望卓著的人物。就是坚持支持多尔衮。豪格和多尔衮可以说是不可能得到一致支持的。
多尔衮随即“进退两难”,建议九子福临为新皇帝,由太子郑吉尔哈朗辅佐朝政。于是,年仅6岁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代善、吉尔哈朗、多尔衮一起辅佐年幼的福临。
后来,代善的次子硕陀与侄子阿达里密谋支持多尔衮继承皇位;代善大义杀亲,杀子侄。
福临虽然即位,但年纪太小,无法执政。虽然一开始得到了多尔衮等诸侯的辅佐,但多尔衮的野心却越来越大。郑太子吉尔哈朗主动示弱,保全家人性命;多尔衮拒绝了他的弟弟代善专权,代善也老了,只在家照顾生活,不再涉足朝政。
1648年,66岁的代善病逝于离亲王府,结束了南征北战、尔虞我诈的一生。
结语
代善从16岁起就和他的父亲可汗一起战斗。此后50年,他或征战沙场,或征战朝堂。他有两次登上可汗之位的机会,一次是他自己失败了,一次是他主动放弃了可汗之位。
代善没有走上大汗之位虽然有些遗憾,但也能看出代善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当时,侯金内忧外患。如果他以平和的性格继承可汗之位,以后未必能帮得上忙。金克服了这个问题。
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中,代善的下场比较好:
褚英被太祖处死
莽古尔泰被皇太极处死
多尔衮被活活鞭死
代山66岁死得好,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更何况,除了代善家族的三大铁帽子王,这在整个大清王朝都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代善被封为和硕黎亲王,世袭
代善长子岳托自封克勤郡王,传13代;
代山的孙子(撒哈连的三子)被封为顺城郡王,这一爵位传了10代。
代善虽然没有亲自登基,但代善支系在清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哪位皇帝登基,都不敢小看代善后裔。戴山也很满意。
参考:
《清史列传—宗室王公传》
《清史通鉴》
#打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