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对孙子贾兰不闻不问?情到深处,便是绝情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对孙子贾兰不闻不问?情到深处,便是绝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培 访问量:4201 更新时间:2024/4/15 7:00:13

《红楼梦》中,有一个常年出在被忽视地位的孙子贾兰

他原本该是贾府中最受宠爱的晚辈。

一、长房长孙,却被忽视

贾兰的父亲,名叫贾珠,是王夫人贾政的嫡长子。

比起贾宝玉,贾珠可谓是“别人家的孩子”。年少好学,十四岁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按理说,贾珠前程似锦,可惜英年早逝,不到20岁便死了。

若是贾珠不死,王夫人可以算得上人生赢家。

女儿元春送入宫中,从女官到贵妃,一路扶摇直上;长子贾珠好学有出息,未来入官场,在姐姐的帮助下青云直上;次子贾宝玉,伶俐可爱,虽不爱读书,可留在身边也可享天伦之乐。

可惜天公不作美,作为长子的贾珠一病死了,扛起家业的重任便落到宝玉头上,可偏偏自己就剩下这么个独苗,打不得骂不得,偏生还不爱读书。

贾兰的母亲,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国子监祭酒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教授,书香世家。

在贾珠死后,贾兰便跟着母亲生活,后来跟着母亲一起住进了大观园里的稻香村。

按理说,贾兰算得上贾政和王夫人的嫡长孙,哪怕长子去世,也依然应当被千恩万宠,可实际上,贾兰常常处在一个被忽视的状态。

第十二回中,元宵佳节,大家都兴奋地聚在一起猜灯谜,唯有贾政记起了自己似乎还有个孙子。

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

贾兰作为长房长孙,且看贾宝玉的众星捧月地位,再看贾兰的地位,到底是被忽视了不少。

二、越是缺少,越想证明

有人说,孙子到底不比儿子,被忽视也可以理解。

若是王夫人对于晚辈都是这样淡漠,倒也可以解释为性格所致,可实际上,在王熙凤女儿巧姐得了痘疹之际,王夫人的表现却格外热情。

王熙凤带着平儿忙前忙后,又是打扫房间供奉痘疹娘娘,一边又打发贾琏去外书房自己住着,还让人打扫出来房间,款留两个医生十二天,随时诊治。

乍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实际上,王熙凤和平儿,是和王夫人一起虔诚地供奉娘娘的。

也就是说,至少在对巧姐儿事件上,王夫人还是很热情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比,才显现出王夫人对自己孙子贾兰的不闻不问。

当然,这里的不闻不问并非指物质上的苛刻,如王熙凤替李纨算的那笔帐,李纨估计是大观园里最富有的批次了。

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贾府偌大的家业,在对李纨和贾兰的物质上,从来不曾克扣,可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单纯的物质厚待远远不够。

正如贾兰的牛心古怪,没有人请便决然不会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何尝不是小孩子在寻存在感?

若是贾兰得了宝玉那般众星捧月的对待,这样的场合,怕是没有人请便自己赶了过来。

越是缺少什么,越想证明什么。

或许,贾兰素日里便不被重视,所以才会在这样的大场合里忽然犯倔。

连对巧姐儿,王夫人都能做到关怀备至,何以对自己唯一的孙子如此冷漠呢?

三、情到深处,便是绝情

有人说,这是王夫人的虚情假意,她本就伪善之人。这样的说法,同样有些偏激。

从宝玉挨打,王夫人哭喊着怀念贾珠来看,对于贾珠这个儿子,她也是疼过了心的。

有句话叫做,情到深处,便是绝情。

正是因为贾珠的死亡,对王夫人的打击堪称巨大,所以她才处处回避孙子贾兰,乃至儿媳李纨。

因为都是亲人,也或许明白自己心里这种逃避,也能推己及人,处处想着李纨和贾兰的不容易,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给她们优待。

当然,忽视了贾兰,却是是王夫人的不对。

一个已经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再或多或少受到众人的忽视,其成长远比在爱里长大的孩子要艰难许多。

但同样的,过分苛责王夫人也不对。

她毕竟是个普通人,一个母亲,在痛失自己的孩子里,走不出痛苦,也值得同情。

我更愿意去相信,王夫人并非故意漠视李纨和贾兰,而是无意识地想要逃避痛苦。也正因为她并非故意,所以才会将李纨的份例提高,才会每次轮到李纨出钱时,自己承担她的份额。

每个人对待痛苦的方式都不同,有人沉溺,有人突破,可无论哪一种方式,其实都是人的本性,无需过分苛责。

标签: 贾兰

更多文章

  • 贾府被抄家结局凄惨,为何独有李纨能够依靠贾兰凤冠霞帔?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贾兰

    《红楼梦》中的贾府最终难逃被抄家的命运,曾经兴盛一时的家族,最后也死的死散的散,再不复曾经的辉煌。贾宝玉此前是贾府中最受宠的宠儿,但是承受了众人疼爱的贾宝玉,却未能成为贾府的希望,没能在贾府败落的时候,救贾府于水火之中,可见当初所受的宠爱,只是将他溺爱成了一个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如同笑话一场。但也不是

  • 李纨贾兰母子为何亲近不受人待见的贾环?大富人家求活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贾兰

    #李纨#贾府中最出风头的女子当属王熙凤,她办事爽利,头脑聪明,又管着这府中上上下下,还是贾母眼前的红人。不过王熙凤的管家职权,是王夫人给的,但是王熙凤是属于贾赦这一房,按理说也不该接受王夫人手中这份权,奈何王夫人手里确实没有谁能当此大任。原本这份职权应当是交到儿媳妇李纨手中,但是贾珠的早逝,让李纨成

  • 红楼梦中王夫人将贾宝玉视若珍宝,为何却对亲孙子贾兰不闻不问?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贾兰

    前言:“近乡情更怯”,恐怕最能够形容《红楼梦》中王夫人和亲孙子贾兰之间的感情。《红楼梦》的男主贾宝玉,是其母王夫人和祖母史太君的心头肉,在荣国府中就如同凤凰一般的存在。然而贾宝玉亲大哥贾珠的儿子贾兰,荣国府贾政一脉的长子长孙,却似乎并不得其亲祖母王夫人的疼爱。我们翻一翻《红楼梦》前80回,王夫人和贾

  • 作为荣国府辈分最小的男丁,聪慧的贾兰为何远不如叔叔贾宝玉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贾兰

    (历史释疑第20期/奉天玉) 被考试支配多年的恐惧,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例如,提起《红楼梦》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接一句“是一部以宝黛爱情为主线,讲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古典小说”。的确,虽然《红楼梦》中出场的人物极多,贾宝玉却是绝对的男主,没有人能够动摇他的地位。不仅大观园里的女孩子都

  • 红楼梦:贾兰不帮贾宝玉打架,这是因为家里人不关心他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贾兰

    小说〈〈红楼梦〉〉里,在几个顽童大闹学堂欺负贾宝玉时,按理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贾宝玉的亲侄子贾兰应该帮助他,可是贾兰不但没有帮助贾宝玉,反而还阻止别人帮贾宝玉。原文这样的,贾菌是荣国府近派的子孙,他的母亲也是孀寡,贾菌和贾兰(李纨的儿子)关系最好。贾菌一看这阵势,一边嚷嚷着“敢打起我来了,”

  • 《红楼梦》中贾府的重孙贾兰,与贾宝玉同为重孙为何惨遭无视!

    历史人物编辑:雨宸历史标签:贾兰

    读《红楼梦》艺术性作品,品《红楼梦》独特人物个性特征!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幽默的梦梦,欢迎大家来到这里品读我对红楼的一些认知。在贾府众多的族系人们中,贾兰这个名字永远是被人遗忘的,很有可能看完整本红楼梦之后都记不起来有这个人物的存在。但贾兰却是贾母的重孙子,是王夫人的亲孙子,按这样的地位一般都是被捧

  • 红楼梦中的贾兰这个嫡孙在贾家为何处于群众演员一般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平凡的小白讲历史标签:贾兰

    在《红楼梦》这部大书里,从主子到丫环,从8岁到80岁的,所描写的人物,光有名有姓者便有数百个,这其中也有光鲜亮丽、聚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也有虽身在公侯富贵之家,在书中的出场情况却和末旗儿差不多,大多时间只是依班站立,充当背景板而已。没错,个人这里说的,便是贾府二房的长子嫡孙贾兰。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

  • 王夫人从来没有关心过孙子贾兰,可是贾兰后来成为她重要的依靠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贾兰

    贾兰是荣国府贾政的嫡长孙,也是荣国府年纪最小的嫡系子孙。可是除了他的祖父贾政和他的母亲李纨之外,没有人关心他。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就是贾宝玉,王夫人最疼爱的儿子也是贾宝玉,贾母和王夫人都没有爱护和关心过贾兰。有一次荣国府宴会,贾兰没有来,居然大家都没有发现,只有贾政发现了贾兰没有来。(原文是这样的:贾府

  • 红楼梦:贾政为何不管优秀的孙子贾兰,偏要培养不上进的贾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贾兰

    《红楼梦》中,贾府的主心骨似乎一直都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贾母,到贾政,到贾宝玉,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贾母尚且能在年轻时主持贾府大局,但到了贾政这一代,明显开始力不从心。虽然贾政有兄弟,但是贾赦对贾府更是一点贡献都没有,靠着贾政还勉强能撑一段时间。直到贾宝玉这一代,几乎可以说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虽

  • 走进王熙凤心里的男人贾芸,他是如何拿下凤姐的?十五两银子足矣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贾芸

    对于贾府之下的穷酸亲戚贾芸来说,他可是曹雪芹先生笔下在《红楼梦》当中的神来之笔,使我们不仅仅将眼光局限在贾府大观园当中,贾芸的出现,更使我们多懂了一层人情世故。“一场穷小子的翻身仗”,是贾芸在整本书中最鲜明的描写。贾芸刚刚出场的时候看似平淡无奇,和贾芹并不不同,这二人都是贾府的穷酸亲戚,基本上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