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钟,秦业的小儿子,贾蓉之妻秦可卿名义上的弟弟,但是两个人并没有血缘关系。虽然如此,他还是秦可卿的弟弟,因为秦可卿的好人缘,风流腼腆的秦钟初入贾府,就收到了贾府上下的热情款待。
宝玉见到秦钟颇具女儿态的形容举止,喜之不尽,秦钟也愿意亲近宝玉这样眉目如画的少年,两个人彼此之间都有亲近之心,一下就“情投意合”起来。为了能多和秦钟相处,贾宝玉一改以往厌恶读书不肯上学的态度,急着要去学堂读书,让秦钟和他一起在私塾伴读。把贾母王夫人给高兴的呀。可他们去学校根本就不是为了读书去的,而是为了创造条件发展两个人的“友谊”的。以至于去了私塾没几天,就惹出“顽童闹学堂”的事。
后来,秦钟染病,病逝日重,魂都到鬼门关了,让贾宝玉一句:“鲸兄,宝玉来了。”给叫了回来。宝玉也知道这是最后一面了,忙问:“有什么话留下两句。”不料秦钟说了这么段句话:
说完,长叹一声,就“萧然长逝”了。这秦钟和宝玉一样,往日里也是不把读书考学之事放在心上的,但临终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劝贾宝玉好好读书,求取功名。人都说人之将死,才会发现这一生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但是秦钟却恰恰相反,这时候想到的是少壮当努力。
可能他这辈子功成名就,但是他一生都在拼搏奋斗中,错过了很多风景,也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人,可能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可能错过了爱人的生日,
可能他这辈子就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展眼人生就到了尽头。他没有体会过奋斗的幸福,成功的幸福,
为什么他们都会后悔呢?其实我觉得只要不是自己主动放弃生命,大部分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后悔吧,就像你走在阡陌纵横的道路上,路这么多,无论走了那一条,都会对另一条上的风景怀着憧憬。
当然,上面说的就是比较深层次的,“高大上”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实际的原因。
贾宝玉是打骨子里鄙视功名利禄的人,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人,凡读书上进的人,他就给别人起个名字叫作‘禄蠹”。但秦钟其实并不是,他只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普通少年。只不过秦业也是老来得子,期望比较高,就让他产生了类似于贾宝玉的性格的叛逆心理。但生命的最后,他不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惦记着很多东西,老父留下的几千两银子,爱的人的下落,以及家中的事务无人打理,都成了他挂心的事情。
他此时对贾宝玉的忠告,可能是出于对那句“天下官管天下事”的感悟。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心情。贾宝玉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因为他身后有一个势力强劲的家族,他不缺乏,所以他不渴望。从没有体会过绝望,当然对什么都云淡风轻。
但秦钟不一样,虽然姐姐秦可卿嫁入豪门,秦钟家终究是寒门。他只是跟着宝玉和其他贾家子弟,学坏了,学倨傲了。
其实当时科举考试对他的意义,就像高考对普通工薪阶层的一样。尽管他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的思想,尽管他有诸多弊端,依然是普通贫寒之家改变命运的那扇门,我们可以讨厌他,却不能否定它的意义。
而且当时的科举的意义,其实比以现在的高考还要重大。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即便没有考上名校,我们还是有存在改变命运的机会的。但是对于秦钟来说,想得到本质的改变,科举考试就是唯一的机会。
就像立在你面前的一扇门,当它在你面前时,你厌恶他它,但当连它也找不到时,你是多么渴望它出现在你面前。
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