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嫡子原名当然不叫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其实是拜乾隆所赐。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乾隆有次见宠臣和珅的嫡子长得一表人才(正史评价“俊逸可喜”),便心生喜欢。于是指定其为和孝公主的驸马,并赐名“丰绅殷德”。
那么和孝公主是谁呢?原来她就是乾隆的小女儿,那位被捧为乾隆“掌上明珠”的天之娇女。和孝公主的生母是惇妃汪氏,在乾隆众多妃子中并不起眼。而和孝公主之所以受宠,是因为她出生于乾隆晚年(当时乾隆已经六十五年),所以老来得女的乾隆格外高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和孝公主的长相与乾隆本人非常相像,所以乾隆去哪都喜欢带着她。乾隆还说过,“如果和孝公主是个男子身,朕一定立她为储君”,可见乾隆有多宠爱这个女儿。
乾隆五十四年(1789),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成婚。和珅因此成了乾隆的亲家,“二皇帝”之名变得更加名副其实。而丰绅殷德也因为父亲这个遮天大树的荫庇,开始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丰绅殷德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护军统领,都是美差肥缺。
但其实丰绅殷德与他的父亲和珅很不一样,他不擅于官场钻营,他对官场之事也没太感冒,可能由于自幼就体弱多病的缘故,他喜欢的是琴棋书画这些带有文人气质的事物。而丰绅殷德因为自幼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延禧堂诗钞》便是丰绅殷德的代表诗作。
和珅倒台后,儿子丰绅殷德被牵连,不得不接受调查。嘉庆帝原本想将丰绅殷德一撸到底,但后来还是看在妹妹和孝公主的面子上,给他留了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官职。
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丰绅殷德一下子变得消极颓废起来。因为被软禁在家,所以他便用更多的时间扑在琴棋书画上。另外意志消沉的丰绅殷德还爱上了饮酒作乐,以此排解心中的落寞与惆怅。
而和孝公主却在这段艰难的时局中,表现出了一种大家闺秀般的坚强与从容。丰绅殷德解职后,夫妻二人就没了生活来源,但和孝公主还是一如既往的守护在丈夫身边,勤劳持家。另外,和孝公主在艰难时刻表现出来的坚强与勇敢,也打动了嘉庆。所以嘉庆也给了和孝公主很多格外的照顾,比如将原本应该收归朝廷的淑春园继续留给和孝公主使用,丰绅殷德也因此没有颠沛流离。
虽然丰绅殷德天天躲在诗曲美酒中,但是生活并没有饶过他。嘉庆八年(1803),为了收减开支,丰绅殷德决定辞掉长史奎福,不料奎福心生恨意,向朝廷举报丰绅殷德所作诗词藏有叛逆之心。丰绅殷德本来就身份敏感,这下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经查办后,嘉庆本来决定将丰绅殷德交给慎刑司软禁,但后来因为和孝公主求情,所以就改为将其软禁在家。
丰绅殷德原本就体弱多病,经此打击身体就愈发虚弱无力了。后来嘉庆帝见丰绅殷德还挺老实,没有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于是就决定起复外调他去乌里雅苏台任职。然而边疆恶劣的气候却让丰绅殷德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了。嘉庆十五年(1810)初,丰绅殷德病情加重,不得不向嘉庆请求回京养病。同年四月十七日,丰绅殷德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