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纳兰性德的词风靡网络多年,却鲜有作品入课本,水平是否被高估?

纳兰性德的词风靡网络多年,却鲜有作品入课本,水平是否被高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浩论古今 访问量:1191 更新时间:2024/1/23 2:05:49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时代的发展再次掀起了一波“纳兰性德热”,艺青年念叨最多的词不是苏轼的,也不是李清照的,而是纳兰性德。这个人听起来好像很陌生,但他的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提起。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再比如“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或许是这些带有悲伤和怀念的词句,恰巧踩到了当代人的心上,从此也开始在网络上大肆走红。但纳兰性德的词虽然风靡于整个网络,为什么学习生涯的课本中从来未出现过?难道他真的如一些人所说,只配做一个被“炒”起来的网红?

站上神坛

现在很多人对纳兰性德的了解来自国维的点评: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毕竟王国维从来不去夸任何文人,能得到这样认可的想必还是有着自己的“两把刷子”。

除此之外,纳兰性德的词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名句效应。整个诗词算不上一流,但每首词中都有上那么两三句“经典”。除了听闻最多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有“我是人间惆怅客”。不知道是谁写的,也不知道是出自哪里,反正颇具深意,我就是那个“文艺青年”。

时间一长,也总有人对这些话进行深究,纳兰性德的“人设”也被设立。因为当代许多人对古代词人的印象无非沉闷、惆怅、浪漫、豪放等等,如此文艺范的还是头一次见。加上近些年清宫剧的流行,人们对“翩翩公子”的形象也展开了所谓的追求,纳兰性德自然也就火了。

鲜有收录

全国各地的教材并不一样,并不是说所有地方都没有收录,只是相对其他词人的看起来较少。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里就曾收录他的一首诗《长相思》,并且要求全文背诵。至于为何只有这么一首,这与他诗词传递的价值观有很大联系。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过《康熙王朝》,其中一个叫明珠的重臣就是纳兰性德的父亲。只要自己稍加努力,这辈子应该也算是安稳了。十九岁那年,他考中进士,被提升为三等宫廷侍卫,几年后又晋升为一等。这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算得上是皇帝身边的“半个红人”了吧。

一个家境如此殷实、仕途如此坦荡的人写出来的诗却充满了悲伤,还有一些多愁善感的词语,很多成年人在读了之后是“哭”的状态。可让这些正在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孩子们读起来,是不是会认为这么优厚的条件,后来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凄凉,何况我自己还没有那么顺利,那我还努力什么?

说这这可能很多人会反驳我,难道苏轼的诗不凄凉?那是因为苏轼的仕途不顺,但这并没有彻底地压垮它。心向阳光之下,苏轼仍将内心的希望寄托于诗词之中。孩子们有一天会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面临更多苦难,这才是最需要的心志。

未被高估

纳兰性德现存的诗一共340首,收录教材的应该暂时只有《长相思》一首,但这并不影响他在诗词界的地位。周颐曾在《惠丰词话》中对他曾这样评价:清初第一词人;还有王国维对其评价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因为他写的诗词题材范围比较广,涉及了爱情、友谊、咏物、咏史、边塞等各方面,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爱情诗了。虽然说词句里充满了悲伤,但如果回归到诗词本身,你会发现这是一首好诗。但并不能因为他的诗入选教材较少,就说这个人的能力被高估。

还是那句话,火起来的很大成分是因为一些金句,但这也是建立在符合大众的口味之上。作品好不好,只有经过时代的检验才知道,能被人们这样推崇自然也是有它被推崇的价值。难道仅仅因为作品被教材收录的少就足以否定这个人的能力吗?你认为呢?

标签: 纳兰性德

更多文章

  • 绝代花魁沈宛:与纳兰性德相识,终被他耽误了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是大清著名才子,也是一个翩翩公子。纳兰性德虽然是不少女人的梦中情郎,但是他还算是比较洁身自好,并没有什么风流逸事。他寿数不长,一生中只跟4个女人有过牵扯,其中他最爱的就是爱而不得的初恋。纳兰性德的初恋到底姓甚名谁,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纳兰性德跟她之所以没有玉成好事,是因为

  • 纳兰性德最出色的六首边塞诗,其中的一首家喻户晓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纳兰性德

    《古戍》古戍饥鸟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边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

  • 纳兰性德最凄恻的重阳词,曾经并吹红雨,曾经同倚斜阳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纳兰性德

    重阳节在清朝已经没有举国狂潮,诗词鼎盛,但还是民间一个重要的节日。重阳节在清朝之前是汉民族一个古老的节日,应对农历九月九日,是重大的祭祀天地和祖宗的日子,又是登高健步,用菊花茱萸辟邪的一个公共节日。所以在古代,男女都要祭祀,登高,做瘟疫防范。在唐朝是定位一个正式的节日,此时皇帝会宴请群臣,庆祝重阳节

  • 纳兰性德,满族汉化的奠定者,六首诗词尽显其才!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涛标签:纳兰性德

    导读他要求“无论大武官、小武官,都要认真去读,如果不读,就要受告诫、惩罚。”国内兴办了“八旗官学”、“左右翼宗学”、“八旗觉罗学”、“八旗义学”等官办民办教育机构,一时间,八旗子弟崇尚汉文化蔚然成风。这一时期,八旗子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这其中包括皇族宗室子弟,康熙帝自幼就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子集,

  • 纳兰性德最凄美的一首词,只是开头第一句,便深入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纳兰性德

    在文学史上的悼亡词作当中,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影响最大的,而且他的悼亡词作是最多的,其中浸透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浸透了对于两人曾经度过美好时光的回忆,而且其中浸透的凄美之情,让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十分受到感动,纳兰性德原名纳兰容若,满族,清朝正黄旗,父亲是康熙朝有名的一代权臣,但是后来由于与索额图在斗争

  • 纳兰性德:才华横溢,用情至深,终敌不过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与平凡标签:纳兰性德

    文/安冬悦01清朝有位大才子,出生贵重却经历坎坷,一生惆怅。他就是一代名相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与康熙同年出生,自幼习武,文才更是了得。他最擅写词,他的词清丽婉约,却又缠绵悱恻,催人心肝,读起来总不由地轻声哀叹,后世称他为千古伤心词人。据说,在乾隆末年,《红楼梦》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 纳兰性德和李白相比,谁的文学水平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纳兰性德

    李白的诗的文学性,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一个高峰,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即便是能够和其相媲美的也只有杜甫一个人了。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吗?可见,李白杜甫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李白是无数个文学大咖都崇拜的对象,纳兰性德这样的咖位是没有办法给李白比的。尽管说我也很崇拜纳兰性

  • 纳兰性德的一生:人生若只如初见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十二日,也因此有了个小名叫冬郎。他是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他的本名其实是纳兰成德,后来康熙皇帝立了第二子为皇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纳兰成德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成”字,为了避皇太子的名讳,“

  • 纳兰性德《蝶恋花》:你不会回来了,我却不能放过我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缘人标签:纳兰性德

    康熙十六年,天不见怜,带走了一个叫卢氏的女孩。那夜,离别的星星于长空升起,苍穹之下多了一个伤心的可怜人!她走后,他尝尽心酸皆无味,躲在角落里忍着泪憔悴。她走后,他把相思揉成了笔墨,写下了一首首悼亡词!她走后,他只活了30岁,却用短暂的一生向所有人证明:有些爱,是不会冷却的!他叫纳兰性德,是一个来自清

  • 如水般的美男子,人生若只如初见,遇见纳兰性德,遇见纳兰词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康熙年间的一级带刀侍卫,深的康熙的信赖,仕途一片光明,不仅如此,纳兰的文采也是超一流,纳兰在康熙年间应该是最具有才情的一位诗人,还有花美男这层光环加持,这个人真是既有颜值,又有才情,还是高管,集众多有点为一身的超级花美男,他的“纳兰词”也是响彻国内外,尤其是他那首最著名的木兰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