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荀或的儿子荀奉倩,为了他的夫人能够尽快远离病魔,不惜在大冬天将自己的身体降温,为其夫人驱热。由此可见,这对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作为相伴一生的夫妻,也本应给予对方最大的温柔和体贴。
杨幂饰演的晴川带火清宫剧之后,清宫剧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挤进观众的视野。在看剧的同时,也让观众认识到很多清朝人物。清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皇太极,他的后宫女人无数,第三任大妃博尔济吉特·哲哲,史称孝端文皇后虽是后宫之主,却不受皇太极的宠爱。
皇太极称帝时,册封大福晋哲哲“国君福晋”,也就是“中宫皇后”,是清朝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后。当时哲哲远嫁皇太极,是出于满蒙联姻的目的。刚嫁过去,哲哲还只是侧福晋,在乌拉那拉氏被废之后,哲哲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大福晋。皇太极改元称帝,建立清朝时,就意味着要建立满洲国,废除明朝的统治。
攻打明朝时,皇太极还需要防止后方朝鲜军队的偷袭。因此,皇太极非常需要得到蒙古军队的支持,所以将哲哲扶正为大福晋,依靠蒙古的力量助力自己与明朝开战。满蒙联姻并不是从皇太极才开始的 从努尔哈赤时期,满蒙联姻制度就开始盛行。这为后来皇太极迎娶哲哲,与蒙古部落结盟创造条件。
既然哲哲背靠蒙古部落,仅仅讲她扶正为大福晋肯定是不够的。皇太极还必须保证哲哲在后宫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并给予绝对的恩宠。
从册封的文书中便可以看出皇太极给予了哲哲很高的地位。文书中写道“坐立成双,同立功德,共享富贵”,这对后宫的女人来说是极大的荣耀。
同时皇太极还在文书中向后宫宣告哲哲作为后宫之主,具有掌管后宫所有事务的权力,哲哲的地位和权力,基本上是因为她满蒙联姻的衍生物。因此,尽管贵为后宫之主,但得到的恩宠却不及自己侄女分十分之一。甚至还逊于其他的妃嫔。但不得不说的是,尽管没有丈夫的宠爱,哲哲在后宫的地位依然稳如磐石。
皇太极在位的长达17年的时间里,哲哲稳坐皇后之位。翻看清朝史料,难以发现记载中有提到,哲哲有任何突出功绩的只言片语,史书里也从未提到皇太极对她的恩宠。反观哲哲的侄女—海兰珠,出身不高,却被皇太极捧在手心上,宠爱有加。与海兰珠和“贤内助”庄妃相比,皇太极对哲哲的态度确实说不上“恩宠”二字。
哲哲贵为皇后,背靠蒙古,为何却遭到皇太极如此对待?因为哲哲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不能忍受的错误。努尔哈赤时期,制订满蒙联姻制度,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使得后金政权和蒙古一直保持着盟友的关系。而哲哲正好成为这一背景下,满蒙双方巩固政权的联系纽带。
皇太极成为皇帝之后,哲哲为了巩固蒙古的地位,极力维持满蒙之间的联盟,为此她极力促成她的母家和爱新觉罗氏之间联姻。在哲哲的有意安排下,皇太极的八位公主远嫁蒙古,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多位王公联姻。在孝端文皇后的努力下,这一时期的联姻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状态。
正是因为哲哲的一直致力于通过满蒙联姻,来巩固满蒙之间的联盟关系,而忽略作为丈夫的皇太极的感受。在皇太极的眼中,哲哲不像是他的妻子,不像是大清王朝的皇后,更像是蒙古的皇后,是为了巩固满蒙联盟的皇后。这也违背皇太极心中对皇后所应有的贤德,清廉,端庄等品质的期望。
海兰珠将皇太极视为自己的丈夫,在海兰珠面前,皇太极可以卸下皇帝的铠甲,将海兰珠拥入怀中,给予丈夫的关心和照顾。皇太极视为“贤内助”的庄妃也同样给了皇太极妻子般的温柔,为了皇太极,她可以牺牲自己的清誉引诱敌人。而作为中宫皇后的哲哲,却整日“沉迷”于如何巩固所谓的满蒙联姻,忽视作为妻子的责任和义务。
在哲哲的一生中,为的是自己的母家,想的满蒙联姻。在皇太极眼里,哲哲的心中没有作为丈夫的自己。一个不爱他的人,自然也得不到他分宠爱。皇帝和皇后是君臣,但更是夫妻,夫妻间的感情需要两个人相互关心,爱护,相互包容。而不是一方付出,另一方坦然接受。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惑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