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莽古尔泰:战功赫赫,四大贝勒之一,却弑杀生母,敢向皇帝拔刀

莽古尔泰:战功赫赫,四大贝勒之一,却弑杀生母,敢向皇帝拔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六度问科技 访问量:1982 更新时间:2024/1/13 16:17:44

1616年,也就是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建立大金,称大汗;一般我们将努尔哈赤称之为“天命汗”,因为大金的年号是“天命”;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女真大部分的部落。

努尔哈赤称大汗的同时,在自己的子、侄中选出四位封为和硕贝勒,也就是后金赫赫有名的“四大贝勒”。“四大贝勒”的权力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

“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管”

说白了,除了努尔哈赤这位大汗以外,还有四位小“大汗”;当月轮到谁,谁就是掌握实权的“大汗”,可以全权处理朝政事务。

《孝庄秘史》中四大贝勒

这“四大贝勒”都有谁呢?

先提醒一点:“四大贝勒”除了侄子阿敏外都是努尔哈赤的嫡子(大妃所生的儿子,庶妃与小福晋所生的儿子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所以更不会被封为和硕贝勒);四大贝勒的地位在后金,远远高于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

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因长子褚英于1615年已经被处死,代善成为序齿长子,人称大贝勒;

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是努尔哈赤同母胞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按照年龄排为二贝勒;

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莽古尔泰被称三贝勒;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被称为四贝勒。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极虽然被排在四位和硕贝勒最末端,但是并不代表他的地位与权势是最低的;所有和硕贝勒的都是同等的地位与权力;可以说这四位和硕贝勒未来的前途是无量的,即便是不能继承汗位,也会成为后金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历史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皇太极继承后金大汗之位。

代善因与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暧昧不清,威信大减,基本上与汗位无缘;

阿敏虽然有继承汗位的资格但毕竟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自然有自知之明,不会去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莽古尔泰战功赫赫,生母是努尔哈赤的继妃富察氏,富察氏可以说是努尔哈赤的“贤内助”,努尔哈赤能称大汗,这位“贤内助”确实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莽古尔泰在后来不仅被褫夺和硕贝勒的爵位,还牵连家人,结局悲惨;

这篇文章让我们去认识一下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究竟是如何将自己的“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烂的呢?

01 生母衮代极得盛宠

提到莽古尔泰我们一般会想到两个词汇:冷血,莽夫,对自己的生母都毫不手软;其实这跟他的生母富察氏有很大的关系。

莽古尔泰的生母是富察.衮代,衮代所在的沙济富察氏跟我们所熟知的清宫剧中的富察氏便是一族。比如乾隆的孝贤皇后、淑慎皇贵妃,米思翰、马齐等人都是出自于沙济富察氏一族,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满洲勋贵家族。

衮代,富察氏,沙济部落人,建州右卫名酋莽色督珠乎的小女儿

《独步天下》中的富察衮代

衮代嫁给努尔哈赤以后,为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五子莽古尔泰、十子德格类还有女儿莽古济

努尔哈赤后宫所有的庶妃与小福晋,全部都要听从衮代的安排;

除了管理后宫外,衮代还要负责处理努尔哈赤的财政支出。

其实如此可以看得出来在努尔哈赤的眼里,衮代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有极高的地位;更难得是努尔哈赤与衮代的感情还是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先后生下二子一女。

了解努尔哈赤的人都知道努尔哈赤的脾气不好,很是暴躁;尤其是努尔哈赤睡着的时候,没人敢去打扰,即便是同床而眠的妻妾都不可以;但衮代是个特殊,衮代之所以敢叫醒努尔哈赤,自然凭的是夫妻二人之间的感情。

所以说努尔哈赤能建立后金称大汗,衮代也是有很大的功劳。

02 弑母

按理说即便衮代曾得罪太祖,也不至于死后不得安宁吧?究竟如何得罪的太祖呢?

关于衮代的死,一般最认同的说法是:亲子莽古尔泰亲手杀了自己的生母衮代,为的就是想邀宠,得到父汗的认可。

如此混账的逻辑,或许只有莽古尔泰有吧?

而莽古尔泰之所以亲手杀掉自己的母亲,其实跟衮代的“不安分”有关。

在满族向来有“兄死弟继”“父死子继”的习俗,若是努尔哈赤死了,谁若是继承汗位,便可以继娶父汗的遗孀们。不知道从何时起,衮代居然与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眉来眼去,暧昧不清。

努尔哈赤作为首领,怎么能忍受自己的儿子与继妃如此过分呢?

不过努尔哈赤并没有直接将衮代处死,毕竟衮代陪伴多尔衮多年,还为其生儿育女,实在是不忍心将其杀掉,便将衮代休了了结此事。

此事虽然已有定论,但莽古尔泰却以此为耻,很是不满;他之所以不满有两个原因:

首先生母原来是大妃,自己可以“子凭母贵”,但生母胤与别人暧昧而被休,对莽古尔泰来说觉得生母很给自己的丢人,连累自己在诸位兄弟们面前抬不起头;

其次自己虽然是父汗第五子,但父汗年长的几位兄弟个个骁勇善战,若说争夺汗位的对手确实很多,比如代善、皇太极等人,竞争很是激烈。每一个人都想要得到父汗努尔哈赤的重视与信任。而生母被父汗废掉,无疑是在拖自己的后腿,父汗难免不会对自己心生芥蒂。

虽然努尔哈赤不一定牵连到莽古尔泰,但莽古尔泰却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一些什么事情,让父汗能重视自己。而莽古尔泰讨父汗欢心的方式,居然是弑杀了父汗讨厌的继妃、自己的生母衮代。

《清皇室四谱》记载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大妃衮代大归,寻莽古尔泰弑之,葬赫图阿拉。

莽古尔泰此举确实没有起到他预料的结果,即便是他在战场上再骁勇善战,都无法掩饰他弑母的事实;按理说莽古尔泰的排序在皇太极之前,确实比皇太极更有资格做大汗;但如此嗜杀、残忍之人,又怎么适合做后金的大汗呢?

可以说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统一整个女真部、与明廷相抗衡的左膀右臂,在战场上是一位好将军;但是适合在战场奋力搏杀的将军,真的不一定就适合处理朝政,做一位好的君主。

03 得罪皇太极

莽古尔泰之所以无缘汗位,跟自己有很大的关系,但莽古尔泰自身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争夺汗位失败全是外因,所以便表现出对新任大汗皇太极的不满。

莽古尔泰是一个有什么事情都写在脸上的人,对皇太极不满便直接表现出来,丝毫不会遮遮掩掩;皇太极继位之初,还是四大贝勒合议制;也就是说皇太极虽为大汗,但汗权并不集中,自然对莽古尔泰比较忌惮。

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

但是随着皇太极汗位坐得越来越稳当,汗权集中的需要,同时也是因为莽古尔泰处事越来越偏激,皇太极不得不对莽古尔泰动手。而莽古尔泰最为过分的一次,居然敢对已经是大汗的皇太极拔刀相向,可以说是自寻死路。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631年也就是天聪五年,皇太极登上大汗之位第五年的五月,莽古尔泰跟随大军围攻大凌河

大凌河这个地方可以说非常特殊,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线,若是明廷想要守住辽东就必须要守住大凌河,并且还要将此城修建的十分牢固才可以;所以说大凌河这个地方,对后金军来说亦是同样的重要。

若是皇太极想要攻打明朝的时候,必须要先跨越大凌河这个地方;所以在明廷想办法修的同时,皇太极必须要想办法破坏。

1631年正月,古稀之年的孙承宗临危受命开始整顿关内军务;而明军将领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后来归降大清)也回到了关内,在孙承宗的指挥下开始抢修大凌河城。

得知明军正在修固大凌河城,皇太极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便决定亲自率领后金军前往大凌河;而莽古尔泰的主要任务便是,同皇太极一起合围大凌河,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凌河之战”。

但是在大凌河城下,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皇太极非常不高兴:

莽古尔泰按照以往的惯例向皇太极汇报自己所率领的部队的伤亡情况,皇太极便问莽古尔泰:“我听说你所率领的部队是因为不听从号令,贻误军机才伤亡如此惨重的?”

上偶诘之曰:“闻尔所部兵每有违误。”莽古尔泰恚曰:“宁有是耶?”

至于皇太极所说的情况也不能说没有,但应该没有皇太极所说的那么严重,莽古尔泰本就属于鲁莽的性格,心里不服气,便直接说出来:“压根没有这样的事情”,而且还表现出非常不服气的样子。

“若是诬告你们的人没有说实话的话,那么我会治他们的罪;但是若是情况属实的话,你跟你的部众就没有罪吗?”皇太极说完,便要骑马离开。

上曰:“若告者诬,当治告者;果实,尔所部兵岂得无罪?”言已,将起乘马。

若是二人的对话至此结束的话,莽古尔泰顶多就是被斥责了几句,但莽古尔泰偏偏凭借自己的“实力”实实在在地将皇太极得罪了,而且还是忤逆的大罪。

莽古尔泰口无遮拦,直接问皇太极:“大汗你为何单单跟我过不去,我对你很顺从,难道你是想杀我吗?”莽古尔泰说着话,便做出了想要将佩刀拔出来的姿势,而且还怒视皇太极。

“上何独与我为难?我固承顺,乃犹欲杀我耶?”

好在莽古尔泰的同母胞弟德格类眼疾手快,直接怒斥了莽古尔泰,然后用拳头狠狠地打了莽古尔泰一下。其实德格类并非是真的想要打自己的哥哥,是想要让哥哥清醒过来,不要再继续过分下去。

但德格类的用心显然没有让莽古尔泰清醒,反而更加的生气,直接将自己的佩刀给拔了出来。要知道此时的皇太极虽然还没有建立大清称帝,但也是后金的大汗,更何况此时的皇太极已经不是刚继承汗位的皇太极,自然不允许别人不将自己这位大汗放在眼里。

皇太极大怒,直接斥责莽古尔泰不识好歹,还将莽古尔泰弑杀自己的生母的罪行说了出来。

据说,当天晚上在莽古尔泰亲弟弟的劝说下,莽古尔泰前往皇太极的营帐请罪;但皇太极连面都没见,可见从这时起,皇太极便已经对莽古尔泰很是不满。

大凌河之战结束后,便有人向皇太极弹劾莽古尔泰“大不敬”;皇太极本就已经对莽古尔泰不满,便同意了此项弹劾;所谓“墙倒众人推”,诸位贝勒商议后,给莽古尔泰定了一个“大不敬”的罪名,罚银万两,将其和硕贝勒的爵位褫夺,降为多罗贝勒。

其实其他的处罚都无所谓,无非都是身外之物;但莽古尔泰被褫夺和硕贝勒的爵位,意味着他正式被排除在“四大贝勒”的行列之外,地位上的下降对莽古尔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其实若是从此时起莽古尔泰能够安稳下来,本本分分做好多罗贝勒的话,好歹能保住子孙后代的荣华以及现有的地位。但是莽古尔泰性格的缺陷之一便是“鲁莽偏激”,他不甘心皇太极对自己的处置,想要为自己出一口恶气。

而对于莽古尔泰来说,想要出了心中的恶气,最直接的办法便是造反,直接杀掉皇太极。

在次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便是莽古济,是整个大清结局最惨的公主,被皇太极下令凌迟处死,也是大清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莽古济虽然不是皇太极的亲姐姐,但好歹也是同父所生,究竟有多大的仇恨让皇太极对高贵的公主处以极刑呢?

其实莽古济悲惨的结局,跟自己的弟弟莽古尔泰谋反有最直接的关系:

自莽古尔泰被降为多罗贝勒以后,他的亲弟弟德格类与亲姐姐莽古济、姐夫锁诺木便会经常去探望。有一次趁着自己的弟弟还有姐姐、姐夫都在,莽古尔泰便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莽古尔泰的意思是:

既然自己已经彻底地得罪了皇太极,再想得到重用是不可能的了;为了避免再被皇太极加害,自己向要先下手为强,用“鸿门宴”除掉皇太极。

若是能成功自然是好事,若是失败的话自己便自立为王。

莽古尔泰的计划让在场的人很是惊讶,德格类劝说自己的哥哥不要鲁莽行事,但是莽古尔泰对皇太极的“积怨已深”,谁也不能阻止他。

莽古尔泰成功了吗?

自然没有,而莽古尔泰之所以计划失败,是因为他的姐夫锁诺木背叛了他;因为对锁诺木而言,皇太极活着对自己的利益更大。

锁诺木原先是蒙古敖汉部贝勒,归降后金以后皇太极便将莽古济嫁给了他(此时锁诺木的前妻已死)。而且还赏赐了锁诺木不少金银珠宝,不仅如此,皇太极还让自己的长子豪格娶了锁诺木前妻所生的女儿,如此来算的话,皇太极与锁诺木还是儿女亲家。

锁诺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便将莽古尔泰想要造反的事情委婉地告知了皇太极。

天聪九年,莽古济格格府上的冷僧机向皇太极控告莽古尔泰、德格类与莽古济格格曾经一起盟誓谋害大汗,而且还有一位证人,便是莽古济的丈夫锁诺木。皇太极以“大逆不道”将莽古尔泰之前所有的封号、爵位全部收了回来。

我莽古尔泰已结怨于皇上,尔等助我,事济之后,如视尔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鉴之。

在满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父罪罪不及儿女。说白了就是父亲犯罪,不会影响子女的前程。比如舒尔哈齐与褚英,都是被努尔哈赤幽禁处死的,但是他们的儿子照样被重用。

但是皇太极不仅没有重用莽古尔泰的子女,而且还废除了莽古尔泰儿子宗室的资格,从黄带子降成红带子。黄带子是爱新觉罗后裔独有的标志,若是被撤掉了黄带子,便不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裔了。

结语

莽古尔泰是大妃所生的嫡子,虽说生母犯错,但其实对莽古尔泰的前程影响不是很大;即便是不能继承大汗之位,做一位战功赫赫的王爷照样可以保住后世子孙的荣华。但他所犯下的三次糊涂,次次致命,自断前程:

第一次:在生母衮代被努尔哈赤休掉以后,居然为了邀宠亲自将生母弑杀掉,如此残忍之人不仅不适合做大汗,连做人都不合格。

第二次:居然敢直接顶撞一国之君,而且还拔刀相向;这在当时是大不敬的死罪;皇太极没有直接将其处死,只是将其降为多罗贝勒已经是格外的开恩了。

第三次:被降为多罗贝勒的莽古尔泰仍旧没有悔改的意思,还想要造反杀掉皇太极。皇太极虽说是一个城府比较深的人,但他并不滥杀无辜,而且威望还是很高的,莽古尔泰想要造反,本身条件就很不成熟,鲁莽行事只会自取灭亡。

莽古尔泰从云端跌落谷底,可以说是自己的咎由自取得结果;只可惜连累了自己的后代,被革除了黄带了。

标签: 莽古尔泰

更多文章

  • 莽古尔泰:手刃生母,六亲不认的他注定与汗位无缘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莽古尔泰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他少年时就跟随父亲行军征战,与他父亲努尔哈赤一样英勇善战,曾连克乌拉六城。他本来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但因为他做了一件被所有人都不齿的事情,使得最终在汗位争夺战中成为了孤家寡人,只能与汗位失之交臂。这件事就是题目中提到的手刃生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莽古尔泰手

  • 从曾国藩和胡雪岩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知道人无完人就不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胡雪岩

    从曾国藩身上,我们能学到急流勇退的智慧。而从胡雪岩身上,我们能学到在民族大义面前,抛弃个人的蝇头小利。这两个人一个是晚清时期鼎鼎大名的湘军领袖,一个则是晚清时期富极一时的首富。他们能走到那么高的位置,从那个时代来看,自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不过向上走的技巧,本人是真的学不会,人家也不会真心告诉你。你去看

  • 红顶商人胡雪岩:成也官商败也官商的复杂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是晚清历史上最著名的红顶商人,没有之一。所谓“红顶商人”,也就是拥有品级的官商,正是这个官商的头衔成就了胡雪岩,也正是这个官商的头衔拖垮了胡雪岩。一句话,他成也“官商”,败也“官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传奇人物胡雪岩,竭力还原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分析胡雪岩因何而起又因何而落,走出了颇为无奈

  • 谁说古代女人不能改嫁?看看曹操和胡雪岩等人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胡雪岩

    现在总有一个说法,就是古代女人不能改嫁,必须守寡,哪怕没有孩子,也要从14岁守寡守到入棺材。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看看古代历史名人曹操、胡雪岩、陈平就知道了。历史有先有后,先从汉代说起,陈平的结发妻是一个富家女,在嫁给陈平之前嫁了五次,五个丈夫都病故了,可是没有人说她克夫,陈平娶了她,如果她寿命长的话,

  • 胡雪岩商战失败陷危机,为保子孙,他用这招,终使后人枝繁叶茂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胡雪岩

    一个人能力的强弱,绝不是看他取得过多大的成功;而是看他失败的时候,如何收场。清光绪九年,也就是公元1883年,红顶商人、晚清首富胡雪岩财富帝国面临倾塌,其名下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同时,他还受到了外商的排挤,四面楚歌之际,朝廷对其严加治罪.....此时的胡雪岩面临的是一

  • 胡雪岩“勿近白虎”有何含义?欲望无穷无尽,还可能毁了你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胡雪岩

    人的一生是很有意思的,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很多有趣或者值得深思的现象,这些现象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生哲理,但是也会因此而感到彷徨失措,不过这似乎就是人生真正的含义,我们在别人的人生中感受辛酸苦辣,然后为自己的人生总结经验,过好余生。很多时候,你最擅长的东西或者你一直追求并且引以为傲的东西,

  • 胡雪岩,究竟是奸商还是悲情英雄?珍贵史料还原晚清首富真实面目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胡雪岩

    百年来,民间始终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为了解救被洋人欺压的贫苦蚕农,为了给刚刚起步的民族工商业争一口气,有晚清首富美誉的胡雪岩,激情豪迈、大义凛然地拿出了全部家当2000万两白银,以一己之身与如狼似虎的洋人们打了一场不仅高尚而且惨烈的“生丝大战”。只可惜,在这场极具象征意义的中外商战中,胡雪岩遭到了洋

  • 从经济、政治和战争三个角度,说说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如何破产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一度富可敌国,堪称“晚清首富”,他是亦商亦官的红顶商人,吃的是商人的饭,也搭了官家的车。所以,谈论胡雪岩究竟是如何破产的时候,不可只谈经济,也不可只谈政治。胡雪岩破产的时机也很微妙,当时正处于中法战争白热化时期,所以除了经济和政治之外,还得说说战争。胡雪岩的破产,正是经济、政治和战争这三者共同

  • 商业奇才胡雪岩不过如此?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模式太落后?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之死,最初的发端,在于左宗棠收复新疆。不过胡雪岩的脾气,从一个小故事里面可以看出来,这个故事说的是胡庆余堂的来历。若要快,叫你家胡老板自己开药店!当时杭州,有一家著名的老字号药店“叶种德堂”,当时杭州几乎所有的达官贵人都到这家店看病抓药,胡雪岩也不例外。有一次,胡雪岩最宠爱的姨太太得了疾病,立

  • 胡雪岩临终前告诫他子孙“勿近白虎”,究竟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胡雪岩

    “勿近白虎”是胡雪岩临终前告诫他子孙的说的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替大家分析分析!白虎,从字面意思看,一般都会认为是白色的老虎,因为白虎又称孟加拉虎,是世界频危灭绝的一级保护动物,仅存210只,可白虎都生活在孟加拉,胡雪岩所在的安徽根本不会出现白虎,因此他说的勿近白虎绝不是指的这个白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