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凌迟处死,受牵连的正蓝旗部众多达一千多人,造就了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廷狱案。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原本是莽古济家奴和心腹的冷僧机想皇太极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生前就与莽古济等人结党谋逆。
皇太极下令彻查此事,果然在莽古尔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几块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与此同时,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杜棱,也供称莽古济曾与德格类对莽古尔泰发誓:
“我等阳事皇上,而阴助尔。”
就这样,盛怒皇太极以谋反罪,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除以千刀万剐之刑,已经故去的正蓝旗两任旗主贝勒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也被皇太极削宗夺爵,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正蓝旗下的部众一千多人,造就了清代宫廷之中最大的一次狱案。
然而,这件事情的影响远未结束,众多的宗室贵胄也受到了牵连。
大贝勒代善,因为此时拜访、劝解过莽古济,随即被皇太极以“挑拨关系”的名义进行了处罚,从此将其踢出了统治的核心层。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了不得罪皇太极,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嫡妻,同时她也是莽古济女儿,但是皇太极后来还是对豪格进行了处罚。
代善的长子岳托,娶的也是莽古济的女儿,但是并不想杀掉自己的妻子,并且为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已故贝勒德格类正名,被皇太极剥夺了亲王爵位,降为了郡王。
而从皇太极对待亲姐姐莽古济的残忍,不禁让人又发出那句感慨,“无情最是帝王家”。
皇太极以如此残忍方式对待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进而稳固自己的集权统治。
登上后金汗位之初,皇太极要面对的是四大贝勒“南面同坐”的局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努尔哈赤时期确立的在他去世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这样就赋予了和硕贝勒在国家重大事务中参政、议政的权力;另一方面,就是皇太极的上位,并不是依靠绝对的实力,而是多方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也使得他没有足够威望和实力去“南面独坐”,还需要同其他的三大贝勒,共议国政、同受朝贺。
所以,皇太极登基后,除了要面对环顾四周的敌人,包括大明王朝、蒙古各部以及朝鲜等各方势力,以及革新努尔哈赤留下的的种种错误的民族政策外,对于他来说,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将权力进行集中,实现“南面独坐”。
于是,皇太极先将目标放在了二贝勒阿敏身上。
选择阿敏的原因也是非常的简单,一来,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所以背景单薄,支持的力量少;二来,阿敏平时骄纵放浪,目中无人,可供利用的把柄一大堆。
天聪五年(1631年),阿敏不战自退,弃守永平四城,并且在弃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纵兵抢掠,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加之早年在征讨朝鲜的过程中,阿敏就有在朝鲜割据自立的想法。于是,皇太极以“十六大罪状”将阿敏圈禁,直至十年之后的清崇德五年(1640年),阿敏在狱中去世。
皇太极将阿敏的全部财产以及镶蓝旗的控制权,全部交给了从小与自己关系要好,堪称自己“铁杆战友”的阿敏的亲弟弟,济尔哈朗。这样一来,皇太极在扳倒阿敏的同时,也间接的控制了八旗中实力排名第二的镶蓝旗,可谓是“一举两得”。
随后,皇太极开始处理正蓝旗的莽古尔泰和德格类。
也是在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率部围攻明朝大将祖大寿镇守的大凌河城,在其此间,由于皇太极给正蓝旗安排的过多的军事任务,致使正蓝旗遭到重创,情急之下的莽古尔泰向皇太极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期间更出现了“御前露刃”这样的大不敬行为。皇太极治罪莽古尔泰,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夺去五牛录人马。
莽古尔泰也在天聪六年(1632年)年底暴病身亡,他的同母的弟弟德格类继掌正蓝旗。
而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德格类也几乎同莽古尔泰以同样的方式暴病而亡。正蓝旗的两任旗主贝勒皆以如此方式去世,必然会让人产生极大的疑惑,也会让相关人员产生不满,于是,与莽古尔泰、德格类同母所生的莽古济用质问的方式指责了皇太极,随即也招致了皇太极的嫉恨。
于是在正蓝旗中声望颇高且极具野心的莽古济,成为了皇太极的眼中钉。
就在此时,林丹汗败亡,其众位福晋投降后金,皇太极以及众位贝勒也受命迎娶这些林丹汗的遗孀。莽古济的女婿、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奉命迎娶了苔丝娜伯奇福晋,结果莽古济是大闹豪格婚宴。
皇太极先是将莽古济进行软禁,隔绝其与外界的联系,随后由于正蓝旗下冷僧机等人的告发,皇太极将莽古济凌迟处死,并且大肆屠杀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的亲信和旧部,一时间整个盛京弥漫着恐怖的味道。
在这之后,皇太极也终于达到了他自己的目的,就是吞并整个正蓝旗。
皇太极将正蓝旗拆分到了他统领的正黄旗以及豪格统领的镶黄旗中,“八旗”也短暂的进入到了“七旗”时期。不过很快,皇太极又重新对两黄旗进行了拆分整合,进而自己统领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将新组建的正蓝旗交由豪格统领,至此,初代的“上三旗”形成,即镶黄旗、正黄旗、正蓝旗,而皇太极也以此进一步冲扩了自己的实力,稳固了自己集权统治的地位。
就在第二年,即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元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继续着他的扩张之路。
不得不说的是,作为清朝初年著名的卖主求荣的“投机分子”,冷僧机不仅仅坑过莽古济,豪格、索尼、鳌拜等人,也是深受其害。
作为正蓝旗的高级官员,冷僧机一直以来都被莽古济等人视为心腹和亲信,予以了极高的礼遇。然而,就在莽古济被皇太极所记恨的时候,冷僧机果断的卖主求荣,构陷自己的“主子”,还将正蓝旗上下众多官员、将领悉数出卖,可以说冷僧机的背叛对于莽古济来说是晴天霹雳,却让皇太极找到了想要睡觉马上有人送枕头的感觉。
于是,作为帮助皇太极扳倒莽古济进而吞并正蓝旗的首功之臣,冷僧机被皇太极划入到了正黄旗下,封世职三等梅勒章京,并且在皇太极时期受到了重用。
而顺治朝时期,冷僧机再一次选择了“卖主求荣”。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在豪格的授意下,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和冷僧机结为“八拜之交”,共同扶保豪格。尽管豪格没有夺位成功,但是顺治皇帝福临也是皇太极的子嗣,两黄旗的地位也算是得以充分的保留。
但是在多尔衮的威逼利诱下,冷僧机果断却抛弃了自己的盟誓,抛弃了豪格,主动依附于多尔衮,并开始对两黄旗的人进行大肆构陷,包括豪格、索尼、鳌拜等,都因为冷僧机的关系,或被直接告发,或被举证,皆受到了非常严厉的处罚。
最终,伴随着多尔衮的去世,冷僧机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对他非常反感且记恨的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主持下,一众依附于多尔衮的大臣被处死,冷僧机也位列其中。
而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卖主求荣”自居的冷僧机,被另一位“卖主求荣”的苏克萨哈所检举揭发,不的不说这本身就是一众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