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自古有生必有死,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定律。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从天真无知的孩童,走向雄心壮志的青年,再到历尽沧桑的老年。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经验都是宝贵的。有些名家学者,会将自己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后人。清末年间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便留下遗言告诫子孙:“勿近白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胡雪岩其人,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本名胡光墉,出生于,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早年的胡雪岩家里非常的贫困,全靠帮人放牛为生,这样的经历倒是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些类似。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父亲病逝之后胡雪岩开始独身在外闯荡,他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从小吃了很多苦的人,如果他还能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往往就是一个可以成大事的人,胡雪岩便是这样一个人。
胡雪岩办事踏实,勤劳肯干。他在信和钱庄打杂的时候,钱庄的于掌柜因为没有只是,因此就将胡雪岩当作了亲儿子。胡雪岩对待于掌柜也如生父一般,于是于掌柜在去世后便毫不犹豫的把钱柜给了胡松岩。
胡松岩有了基础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而胡松岩之后事业的蓬勃发展,有赖于他在官场的朋友众多。找胡雪岩早年曾私自拿了钱庄500两银子支持王有龄,后来王有龄当上了浙江巡抚,便回来帮胡雪岩以报当年的恩情,这应该能算得上是一种投资了。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胡雪岩因为受到闽浙总督左宗棠的赏识,被任命主持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的事宜。胡雪岩由商入官再由官护商,事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如果胡雪岩急流勇退,或者见好就收,那么不难得一善终。
但是胡雪岩身拥田地万亩,资金过千万两,还被清廷授予从二品布政使衔,赏赐黄马褂很难不膨胀。
当时有个生丝的生意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胡雪岩掷2000万两白银的巨资,直接垄断了国内生丝。这样做非常的危险,很快变数就来了。因为国外的生丝突告丰收,再加上国内一系列的外战持续发生。胡雪岩的生丝卖不出去,资金流动困难。
胡雪岩向汇丰银行贷款,可是盛宣怀却早已先算一步,利用关系向汇丰银行申请了巨额贷款,导致胡雪岩无款可贷,不得不低价变卖了生丝来稳固资金链,这些生丝便都拜盛宣怀买入了,还召集了许多商贾和钱庄一起打压“巨头”胡雪岩。
后来胡雪岩的生意一落千丈,正所谓墙倒众人推。胡雪岩因得罪了李鸿章,被朝廷抄家革职。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经历了巅峰又跌落低谷的胡雪岩明白了人生的许多道理,他临终告诫子孙“勿近白虎”,其中“白虎”二字就是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