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原礼部主事任伯安私自撰写了一份秘档,将三百余位官员的隐私和把柄都记录在案,满满装成四大箱,还美其名曰“百官行述”。
胤禛知悉后,和皇十三子胤祥密议,暗令四川的年羹尧带兵赶赴江夏镇夺得这份“百官行述”。不过,由于任伯安深谋远虑,早已将这些证据寄存到了远在京城的万永当铺中。
不过,年羹尧也没有白跑一趟,除了真金白银以外,他还拿到了当票和太子写给任伯安的秘信。到京后,立即就交给了自己的主子老四。
在黑暗谋士邬思道的密谋下,胤禛让狗儿冒充山西的纨绔子弟,终于设下圈套夺得了“百官行述”。之后,他召集众位皇子并当众烧毁了这些证据。
当然,看似公允而实则奸诈的老四,并没有全部烧毁这些证据。他为自己留下一个后手,那就是一封信件,由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密信。看来,尽管老四表面是太子党,但从来就不是真正一心的。他有着自己的盘算和野心,希望日后能够要挟太子。
不过,老四并不打算立即拿出密信。最起码,在皇子争储尚不明朗时,他还不愿与胤礽撕破脸皮。但是,老四的黑暗谋士邬思道显然更狠,更加决绝,他假借府里的奴才高福(坎儿)之手,将这封密信交给了老八。
果然,老八胤禩没有客气,他得到密信后自己没有直接出手,而是立即安排老十四给康熙帝上疏弹奏太子。
康熙看到奏折后,已经动了废太子的念头。不过他选择引而不发,让军机处将这封密信又转给了监国的太子,最后试探他敢不敢谋反。
结果,进退维谷的太子在一帮“猪队友”的鼓动下,贸然发动了兵变。自然,他不是老爹康熙的对手,很快就事败被擒,第二次被废。
虽然,太子被废罪有应得,老四、老八、老十四等人在暗中落井下石并从中渔利。但真正抠响发令枪的那个人,却是胤禛的黑暗谋士邬思道。若不是他借由高福(坎儿)之手将密信投出,自然不会有此一系列的事情发生,最起码太子胤礽不会因此兵变。
事发后,老四胤禛终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夺嫡之路。为了防止泄密,也为了洗白自己,老四胤禛非常感激自己的黑暗谋士,并替他走完了最后一步,那就是毒杀高福。
所以,邬思道才是事件真正的主谋,老四胤禛才是事件真正的受益者,太子胤礽是彻头彻尾的大输家,而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人,至多也就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