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 鸳鸯拒婚,仅仅是因为看不上贾赦吗?

《红楼梦》| 鸳鸯拒婚,仅仅是因为看不上贾赦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康生活 访问量:4789 更新时间:2023/12/8 18:35:05

读红楼这样的鸿篇巨著,很容易一叶障目,被生活体验所迷惑,给出粗浅的结论,从而拉低了经典巨著的思想性。

比如鸳鸯拒婚,初读时,把原因归结于贾赦是个无德的白发翁,十来岁的青春少女自然不愿意嫁。

如果是这样,那就流于俗套了,因为贾赦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能说,贾赦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嫦娥爱少年”,在竞争力上,自己当然争不过如玉般的少年贾琏和宝玉。

只是,贾赦还是看轻了鸳鸯,不但贾赦看轻了,就连和鸳鸯一起长大亲如姐妹的平儿袭人也看轻了她。

可以说,整个贾府,鸳鸯的思想境界和追求远超众人,即使穿越到现代,依然是先驱者。

曹先生通过鸳鸯与平儿、袭人推心置腹的私房话,从三个方面突出了鸳鸯的过人之处。

其一、女孩不应该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无论男女,都没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对于贵族来说,婚姻是巩固利益的桥梁,对于底层女孩来说,婚姻是改变家族生活困境的最佳途径。

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女儿,世世代代都是属于贾府的财产,没有人身自由,一切都由主子支配。

自然,鸳鸯的婚姻也将由贾府作主,无论她是否愿意,这都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在这个环境的影响下,她最好的出路,就是有机会晋升为某个男主子的姨娘,成为半个主子。

当然,有机会成为少年主子的姨娘自然好,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哪怕嫁一个龙钟老头,也是幸运的。

这不是个人命运的需要,而是家族的需要。

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女孩的作用,就是成为家族的牺牲品。

即使身份贵如元春这样的国公府长小姐,也逃不脱成为家族牺牲品的命运。

元春有说过“不”吗?也许说过,但反抗意识并不强烈,最终还是走了这条路。

鸳鸯却以死抗争,坚决说“不”!

鸳鸯的理由是什么?书中说得很明白。

说到底,女孩只是他们通往上升阶层的一个工具,有利用价值时就充分利用,一旦失去了价值,就会弃如敝屣。

鸳鸯不愿意做这个牺牲品,因为不值得。把自己给卖了,换来的是家人的“

从鸳鸯的话去看元春的牺牲,事实正是如此,贾府众人并没有因为元春带给他们的地位提升而去做利国利民的事,反而在伤天害理上升级,比如贾赦对石呆子的迫害。

鸳鸯不愿步元春后尘,无论对方是白发老翁还是少年公子,所以她敢于说出“

这是在那个时代非常难得的独立意识:

其二、世事多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敢于与贾赦对抗,风险实在太大,所以平儿非常担忧鸳鸯的未来。

靠老太太的庇佑,只能逃过一时,毕竟老太太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就升天了。到那时,整个荣国府,不还是贾赦说了算了,你能逃到哪儿去?

平儿的担忧不无道理,这也是世俗之多数人的想法,以为当下的一切是永恒不变的常态,比如那些在温水里呆着不想动的人。

可是,只要稍微懂一点变易规律的人,就能看出这种担忧不具科学性,因为世事多变。

鸳鸯有高瞻远瞩的前瞻意识,这与她的位置有关。作为贾母的贴身秘书,掌管着贾母的私房物品,对于贾府的现状,她应该和冷子兴一样清楚:“

三年时间,有很多变数,“

这可不是她气急之下随口说出的气话,面对平儿和袭人两个准姨娘,她旁敲侧击地给出了忠告。

贾府众丫头中,目前看来,前途最好的当属平儿和袭人,她们也是众人羡慕的对象。因此,平儿和袭人都分别拿贾琏和宝玉开鸳鸯的玩笑。

可是,鸳鸯对她们毫无羡慕之意,反而看出了她们的现状不会长远,充满着风险。

这便是鸳鸯的底气,

其三、超前的爱情观,女孩也应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专一爱情

曹先生赋予鸳鸯以“

在我们的文化里,鸳鸯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象征。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唐代诗人卢照邻更是写出了“愿作鸳鸯不羡仙”的诗句。

这种意识,宝玉没有,他追求的是“

在那个时代,有这种意识的人是很危险的,如果找不到同样具备这种意识的人,就注定只能选择独身。

所以,鸳鸯才有底气说“

婚姻不是女人唯一的出路,嫁了不对的人,还不如出家当尼姑。

这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为了摆脱贾赦的威胁,鸳鸯把这种想法变成了行动,当着贾府各女眷的面,铰了头发,发了毒誓,“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就不会害怕任何威胁。鸳鸯断发明志的行为,看起来像是赌博,赌贾母是否会保她,实际上,她根本无赌心,将生死置之度外,又有何惧?

这应该也是鸳鸯侍奉贾母尽心尽力到极致的原因吧,放眼天下,何处寻找同心之人?那就把精力全部放在职场上,在职场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才是红楼众女儿共同的悲剧,大环境决定了,无论她们具备哪种个性哪些才能,都逃不脱“

相关阅读:

标签: 贾赦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迎春嫁给中山狼,最应该怪罪的,其实不是贾赦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贾赦

    迎春作为荣国府的二小姐,享受着许多平民享受不到的优渥物质条件,可命运却比普通人家的姑娘过得都要凄惨。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最后的迎春,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任天由命,挨了打也不懂得反抗,最终死于家暴。01迎春其实长得很好看,“体态风韵,中等身材,腮凝新荔,皮肤嫩白”,这样的美人,最终却被人活活打死,

  • 袭人愿意做姨娘,鸳鸯却步步后退,贾赦傻眼了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贾赦

    鸳鸯是看不上贾赦的。像柳如是能看上了大她自己很多的钱谦益,至少在钱谦益的生前,柳如是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看不上的时候,自然就金钱成粪土了。邢夫人总不会比王熙凤难对付,平儿都能在凤姐身边,把日子过得很体面,我是认为,真心想当姨娘,总会有办法的。问题是在于,不容易“真心想当姨娘”,因为有些坎是不容易过的

  • 红楼一梦:鸳鸯宁死不嫁贾赦,只因她有心上人,贾赦说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贾赦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赦看上了鸳鸯,想把鸳鸯讨来做小妾,可是鸳鸯却誓死不从。鸳鸯只是个丫环,做了姨娘就是主子,鸳鸯为何不嫁贾赦?青春芳华的鸳鸯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意中人,所以宁死不从贾赦?且听小编娓娓道来,鸳鸯懵懂的少女情怀。常言道“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鸳鸯是贾母身边的贴心人,更是贾母的

  • 贾赦为何一定要娶鸳鸯?不是看上她漂亮,而是别有用心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赦

    身为红楼四大烈婢之一,金鸳鸯在小说里的相貌其实并不出众。小说第四十六回写贾赦要娶鸳鸯做姨娘,袭人的一句“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让我们会直接产生一种错觉,贾赦要娶做姨娘的,都是漂亮的,包括鸳鸯。殊不知,袭人接着又来了一句“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而鸳鸯的相貌,绝不是美若天仙,美艳动人,只能算是袭

  • 红楼梦里最令人不齿的父亲,不是贾赦,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寂寞火炉标签:贾赦

    都说父爱如大山一般宏伟,一个孩子的好坏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父母生来就是孩子们的榜样。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很多的父亲,他们虽然不善言辞,但都在用自己伟大的父爱默默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前几天刚看了红楼梦,颇有感触,里边的父亲大多荒唐之极。贾赦,贾母的长子,贾琏、迎春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没有原则的人。他生来

  • 薛宝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为何却知道贾政身边几个相公的底细?

    历史人物编辑:小涵品读红楼梦标签:贾政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800字,阅读约需9分钟(《红楼梦》第四十二回精读:宝钗说画露实情,才女为爱费心机)薛宝钗是荣国府里公认的淑女,个人言行举止都符合封建道德标准,寄居到大观园后,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对贾政身边的男清客了解的清清楚楚,对他们的爱好了然于胸。这是怎么回事呢?1

  • 贾政才是最懂宝玉的人,一句“精致的淘气”点出宝玉的三种脾气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贾政

    贾政看似是一个古板又不同事物的老父亲,可他却是最了解宝玉的人。别看宝玉在他面前温驯如绵羊的样子,可是到了外边宝玉就是脱缰的野马,说话做事从来都只随自己的心意从来不在乎会带来什么影响。可是宝玉终究是世家的公子,所以他做的那些糊涂事看起来还是雅事一件,但是却经不起考量,所以贾政才会说这些是“精致的淘气”

  • 红楼梦:贾政为何把宝玉打个半死?调戏金钏事小,看看琪官啥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贾政

    在贾府,宝玉是高高在上的公子哥儿,长相俊俏,文化水平也高,是贾府姑娘,丫鬟们的追求对象,因为眉眼之间有些像他爷爷,生下来嘴里又含着一块玉,更成了贾母捧在手心里的宝。高贵如贾宝玉,也避免不了人间疾苦,他曾被父亲贾政暴打了一顿,差点打到屁股开花,要不是贾母及早赶到,恐怕宝玉早就被打死了。贾政为何把宝玉打

  • 红楼梦里,李纨虽然丧夫,却敢讽刺王熙凤,还敢不给贾政面子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贾政

    古代都说寡妇地位低,但大户人家的寡妇,地位不仅不低,甚至很超然。《红楼梦》中的李纨,作为贾政的长子媳妇,丈夫去世后,她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在经济上,她是大观园里隐姓的富豪;在开支上,王夫人和贾母处处体谅,几乎没什么花销;在日常上,她也无须讨好任何人,更无需耍心机,活得自在。算起来,若是性子恬淡,又喜欢

  • 贾政对于一件事情的重要性,贾母和王夫人都替代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贾政

    文/陌游常乐对于宝玉的婚事是荣国府的大事,单单王夫人和贾母说了都不能算,贾政对于宝玉的婚事早有主意了。第一,王夫人会让贾母如果说了算的话,那么黛玉和宝钗和宝玉的婚事就不会一直悬而未决。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宝玉自小就在贾母身边教养长大,可是对于他的婚事,贾母还是不可以拍板定论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