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不通文墨,却有男子所不能及的才干;她泼辣狠毒,却也乖巧圆滑;她善弄权术,却也曾扶危济困;她年轻貌美,却让所有下属都敬她怕她。想必熟读红楼梦的你已经猜出我说的是谁了,那就是荣国府的“首席执行官”,王熙凤。
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里是非常重要的。或者与他的笔墨,几乎和林黛玉一样多,而相对于林黛玉,王熙凤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
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并且聪明的女子,但同时她又过于强势,过于市侩,过于擅专。因此,她的朋友并不多。何况她很年轻就受到重用,其实也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在整部书中,真正能称得上是她的朋友的,似乎就只有她的妯娌,蓉大奶奶秦可卿一人而已。
她对别人无不是提防多于坦诚,利用多于维护。就连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平儿,也时时在她的提防和制约之下。可唯独对秦可卿从来没有一句闲话,掏心掏肺,几次为她红了眼眶。而秦可卿也一样视她为挚友,临别之时,依旧心系于她。
书中第十三回,秦可卿大限已至,托梦来见王熙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
更重要的还是有事情嘱托她,秦可卿在梦中提醒王熙凤,繁华易逝,要找留后路。他所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置办田产,供济祭祀。第二,同样的道理,在祖坟旁多置田宅,所获收入,用来定例供给贾家学堂。而且她还特意强调了,是因为祭祀产业,你是抄没家产时也不会充公的。
“
秦可卿最后留下一句:“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就离开了,随即,
从王熙凤的表现来看,她也意识到秦可卿所言非虚,所以才会如此惊惧吧。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并没有依照秦可卿的说法去做。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更何况是临死托梦直言,再加上王熙凤和秦可卿的情分,她怎么样也不应该对秦可卿这番话置若罔闻才对?
秦可卿特意把这段话嘱托王熙凤,是信任王熙凤有这样的能力,然而她终究还是高估了王熙凤。
首先,宁荣二府虽然祖上是手足兄弟,但早已各自建府,各自为政,在财产上是完全独立的。但是祭祀,建设贾家私塾,这理论上应该是两府共同的事。更何况,如果要在贾府祖茔边上大量购置田宅,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这笔钱值不值得出,怎么出,谁出多,谁出少?这都是重不得轻不得的问题,如果不能真正的达成共识。,弄不好就会影响两府的关系,恐怕贾母也未必乐意。
其次,虽然王熙凤现在看着是贾府的大管家,全权处理荣国府的事务。其实她在贾府的辈分还很低的,地位也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高。她甚至没有自己给自己过生日的权利。每次吃饭的时候,也总是恭敬地站在一旁侍候。在他的头上,有太婆婆、婆婆、姑姑,大事上她根本就不可能越过这些人,自己去做决定。
尤其是她的婆婆邢夫人,这个非常愚蠢,而且吝啬的人,根本就不会觉得花这份钱是必要的,她只会关心,出去的多了,留在自己手里的就少了。虽然说荣国府现在是王夫人当家,但购置资产这样的事,不可能越过大房吧。
另外,就算王熙凤手眼通天,也只能管管后宅的事。是置办祖坟旁边的产业显然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必须要让贾政、贾赦等男主人点头同意才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使她能够求得贾母的首肯,也会面临很多问题。王熙凤即时胆大也不敢做这个出头鸟,吃力不讨好。
再说王熙凤本人的性格,她是好强,只愿在她的管理下,荣国府事事顺利,处处遂心,不想暴露一点短处。即使在明知贾府财政面临危机的时候,她宁愿冒险去放高利贷,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贾府真的穷了。更何况如今本是无事之秋,知道这段话的人又只有她一个,她不努力粉饰太平也罢了。又怎么会当众说出“树倒猢狲散”这种让人丧气的话呢?
王熙凤在铁槛寺说:
但其实她的内心也是不安的吧,毕竟她辜负了秦可卿的嘱托,没有完成她的心愿。还会更加以不信鬼神之说,宽慰自己的内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