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可卿为何让贾宝玉上了她的床?原因耐人寻味!

秦可卿为何让贾宝玉上了她的床?原因耐人寻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叶银强 访问量:2918 更新时间:2023/12/17 16:37:57

读《红楼梦》,会发现匆匆一现的秦可卿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关于她的疑问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秦可卿这位奇女子是十二钗正册上的人物,而《红楼梦》一书正是为十二钗作传的,为什么于秦氏无传?曹雪芹为什么让秦氏一现即逝,不给她以充分活动的余地?既然把她作为正册人物,为何让她连群芳展开活动的大观园影子都没有见着时,就早早死去?如此看来,所谓《红楼梦》是十二钗作传之说岂不成了“假话”?如果我们不相信在旷代天才曹雪芹的大手笔之下会有如此巨大的漏洞,那么就应该追问秦可卿在书中的使命是什么?这一系列谜团,实在耐人寻味。

秦可卿在书中是重要的章节,也就是神游太虚幻境那一回,不仅通过详写她让宝玉上了她的床交代二人的关系,也揭示了她在书中的使命所在。

贾宝玉在阅过十二支曲后,来到一间绣阁香闺之中,那里面有一位仙姬,警幻向宝玉介绍说,她就叫作可卿,表字兼美。“兼美”二字其实大有深意——那宝玉在太虚幻境中一见可卿,便觉得其鲜艳妩媚有如宝钗,袅娜风流恍似黛玉。很明显,“兼美”指的是秦可卿兼具钗、黛二人之美,这种写法也将全书的悲剧收场隐隐地先泄露了一笔。

然而,秦可卿虽然可兼薛林二人之美,却不能溶她二人的精神于一身。宝钗之情和黛玉之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这可以归结为二者人生观的迥异。她二人相同的地方并非没有在结局上,她们同是受害者。宝玉、黛玉二人“亲可情”,而黛玉因之早死;宝玉、宝钗二人“情可亲”而宝钗守寡,其毕生也必然同李纨那样“槁木死灰”一般,人虽在而心死矣,这又是一种死法。

秦可卿兼薛林二人之美,在宝玉处挂了个“钗黛合一”的号,她登上红楼舞台的使命,在于预示宝黛钗三者关系的终结。所以所谓秦可卿者,就是“亲可情”和“情可亲”的化身。

第五回开头,尤氏治办酒席请贾母等人前去赏花。这时宝玉犯困了,想睡午觉。宁府中仆人丫鬟众多,却偏由宝玉的侄儿媳妇秦可卿去安排,这举动已经有些“非礼”了。而贾母对此却极为放心,还提到秦可卿容貌身材袅娜纤巧,为人处世又温柔和平,所以是重孙媳辈中让贾母最满意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写其“温柔和平”,又是宝钗的性格;而“袅娜纤巧”,正是黛玉的形象。这就暗喻了秦可卿就是薛宝钗、林黛玉的合身。

后来,因为宝玉对原先安排的房间很不满意,秦可卿便提出“要不就去我房里去罢。”这有违伦常的举动当时就遭到非议,而秦可卿却毫不在意,宝玉听了秦可卿的话,竟是“点头微笑”,也不问她房中的布置是否可意,欣然前往。

一进秦氏房间,他便觉“眼饧骨软”起来,这也难怪,毕竟她房中处处是惹人动心动情之物。可卿亲自为宝玉铺上了“西子浣过的纱衾”,已经透出几丝香艳的味道了。这倒还罢了,她拿过来的枕头不但是“鸳枕”,而且是由“红娘抱过的”。红娘可是为男女之间“成其好事”的代名词。宝玉果然不负这一番苦心,落枕入梦,只鸳游行,后来果然逢“鸯”,和可卿配成了鸳鸯,二人柔情缱绻似蜜,软语温存如玉,实在是难解难分。这正如日后宝玉、黛玉二人的关系。

正在宝玉与可卿巫山云雨之际,却被夜叉海怪拖下万丈迷津,浓情蜜意刹时化为乌有,这正如日后宝玉、宝钗的关系。

秦可卿的出场,是为了预先演示宝、黛、钗三者关系的终结,在第五回的字里行间,虽然是隐隐地、却也是分明地透露出来了秦可卿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幻相。因此贾宝玉一定要在秦可卿卧房之中去梦游太虚幻境。

秦可卿既然兼有薛林二人之美,也必然要兼她二人的不幸。“兼美”也就是“兼霉”。宝钗、黛玉终于都要早死,可卿岂能长寿,此所以在“石头”口中从不称她的名字可卿,只称她为秦氏。秦可卿者,亲死,情死也。秦可卿之早死预示了宝黛钗间的亲与情的破灭,有始而无终。

亲终,情终,这样的下场不可逃避,因而书中又引出一人——秦可卿之弟秦钟。他与尼姑智能儿的爱情由于顽固势力的破坏而“亲”终于不能成就,导致了二人“情”的中断,只有“夭丧黄泉路”了。秦钟就是“亲终”、“情终”。

宝、黛、钗关系的形成、发展与结局,要由他们自己在红楼舞台上演下去,秦可卿一旦完成了她“预先演示”的使命,便没有再跟着跑龙套的必要了,所以她必须死去。她的角色决定了她的无戏可唱。但她是钗黛的合身,所以她必然应是十二钗正册上的人物,尽管她出台的机会是那么少得可怜。

曹雪芹的这种写法,看来是受到了明清之际戏曲写法的示,在全剧开始,往往先来一出介绍及梗概的序曲《试一出·先声》之类,下来才是正剧。

至于秦可卿的死法,是病丧还是淫丧,虽是意义重大,不过于全书主旨大约无什么重大影响,要不,曹雪芹岂能那么容易地只要那位“老朽”一句话就割爱,把淫丧改成病丧。尽管他改淫丧改得那么地不彻底,留下许多痕迹,但他写可卿的病丧还是有始有终,可以令人信服的。至于借可卿之死揭露贾府的丑恶淫邪,揭露贾珍之为“假贞”,借理丧事以写凤姐之才,那都是一举数得的事,这就是曹雪芹妙笔之所在吧。(老王不卖瓜)

标签: 秦可卿

更多文章

  • 秦可卿,《红楼梦》里最神奇的女人,究竟有多少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十三钗,秦可卿算是出场很少的一个,但是她留下的谜团是最多的。每每读都会感觉这个女人真的容易让人抓狂。她的美,她的才情,她的能力全都是迷,翻遍整个《红楼梦》,唯独无法读懂她。黛玉的清灵秀气之美,她有;宝钗的圆润世故,她有;连熙凤的管理能力,她也有!什么才情乖巧,通通都能从她身上找到。宁府的事情基

  • 红楼梦中,秦可卿为什么会在天香楼中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灿灿宠物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中,秦可卿为什么会在天香楼中死去?我们都知道,秦可卿之死是非常蹊跷的。张太医开的药方并无不妥之处,经过一年多的调养,秦氏的病已经渐渐好转。但是,秦可卿最后却在天香楼中死去,结果荣国府的人无不纳罕。“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其实就是曹雪芹先生的曲笔。曹公删减的内容虽多,但是仍然留下了不少的蛛丝马迹。

  • 红楼梦的丧葬习俗:贾母最寒酸,秦可卿最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中有十多次丧礼活动,重点描写的有三次:秦可卿、贾敬和贾母的丧礼,其中秦可卿的丧礼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贾敬的丧礼次之,贾母的丧礼最差。从三次丧礼来看,最应该讲排场的是贾母的丧礼,却偏偏是最寒酸的;最不应该讲排场的是秦可卿的丧礼,却偏偏是最奢华的。三次丧礼的变化,展现了贾府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

  • 红楼梦索隐:秦可卿到底什么来头?葬礼比贾母都隆重!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索隐:秦可卿到底什么来头?葬礼比贾母都隆重!文/慧克笑颜红迷朋友都很清楚,关于秦可卿的出身,《红楼梦》里面是有明确交代的,就在第八回的末尾。秦可卿名字的解释,是“情可轻",意思是说她的罪行中有可以宽恕可以同情的隐情原因,秦毕竟是被迫的。在第八回的末尾,宝玉和秦钟要到家塾去读书,顺便就提到了秦钟

  • 揭秘:“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内幕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秦可卿

    关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章,是《石头记》第十三回中的原有情节,后来被曹雪芹删除。但为什么这一章被红学家津津乐道呢?原来,随着《癸酉本石头记》的公布,该抄本的持有者(藏家)透露,癸酉本是现今最早的《石头记》抄本,书中关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内容没有被作者删去。虽然它只发布了后28回,但是在此抄本的第十

  • 《红楼梦》秦可卿的葬礼为何极尽奢华?隐含背后的“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从头到尾都弥漫着葬礼的阴影一般。秦可卿,最为一个最早出场的金陵十二衩之一,她也只能早早退场了。秦可卿活着风情万种,死后却也是风光无限,秦可卿的葬礼可以算得上全书中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一场葬礼。秦可卿作为贾母的孙媳妇辈,她的葬礼为何这般奢华大气?秦可卿作为宁国府的女人,

  • 秦可卿是一个大谜团,扑朔又迷离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秦可卿

    秦可卿是一个大谜团,扑朔又迷离。秦可卿与贾宝玉关系暧昧,读者朋友们,都是知道的。可,书中关于贾宝玉与秦可卿的事儿,交待甚少,只有宝玉梦游的一章有所关联,秦可卿之死,宝玉竟为秦可卿于中,急火攻心,为之吐血,而宝玉在去看望秦可卿病情时,得知秦可卿病危不由泪如雨下,这在宝玉是难以想象的事,并且在我们读者的

  • 贾宝玉要午睡,秦可卿为何要让他睡到自己床上?让其进入太虚幻境

    历史人物编辑:玉带吴钩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之一,红学界大多被认为第五回是《红楼梦》的总纲,对这一回的解说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因为一些也是臆测,所以玉石难分。在这一回中,秦可卿的戏份不少,尤其是详细介绍了秦可卿的房间布局,其中作者通过秦可卿房间摆设上的细节向读者传达了很多笔

  • 《红楼梦》中贾母为何后来不喜欢秦可卿了?

    历史人物编辑:梦青春飞扬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中,贾母和秦可卿都是贾府出色的女性,而秦可卿是贾母孙子的媳妇。虽然秦可卿比贾母年轻得多,但是秦可卿却在贾母之前很早就去世了。而且,秦可卿虽然一开始在《红楼梦》中贾府上下人人都爱,而在后来贾母却不喜欢秦可卿了,这是有原因的。《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一篇长篇小说,主线是讲贾宝玉与林黛玉

  • 秦可卿身世之谜:康熙皇帝的亲孙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个坑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中,秦可卿只是一个戏份很少、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在贾府,秦氏也不过是一个出身卑微、辈分很低的小人物。此人虽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但也只忝列末席,难以与黛玉齐观,甚至无法与凤姐比肩。然此人虽非书中正人,却也绝非一个可有可无之人。在此人身上,作者曹雪芹用心甚深,用情甚专,用笔甚曲,致使此人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