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史湘云的境遇相似,都是寄人篱下,父母也为自己的前途做不了主,其实这应该是她们的共同点。
前期湘云与宝钗亲近,一方面来自于宝钗的为人处世,比起林黛玉的目下无尘,宝钗更加八面玲珑,所以湘云自然愿意与宝钗亲近。
就像初入学堂一般,大家都会在不认识的人中间寻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都契合的人,但是前期未必会遇到那个更合适的人,到了最后可能通过一件小事,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和那个经常吵架的人最相似。
英雄会相惜,佳人也会相互吸引
在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叫英雄相惜,而佳人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史湘云初见林黛玉时,并不了解她的习惯与性情,而此时遇到更加懂得照顾小姑娘情绪的宝姐姐,自然会更加亲近宝钗。
特别是一开始,史湘云在宴会上说龄官长相与黛玉相似,在古代戏子的地位本来就不高,以黛玉的性情肯定是会生一番气的,这就是史湘云与黛玉的第一次正面摩擦。
后来有无数次的小摩擦,比如史湘云饶舌的毛病,黛玉也会打趣于她。贾府人人都认为品格端方的宝姐姐优于林黛玉,史湘云也会有意无意的用宝钗来刺激于她。
如果说这两人的关系,是完全可以形容为相爱相杀的。本来是一对经历相近的人,却在一次次的摩擦中走得更近。
更何况史湘云和林黛玉都是优秀的姑娘,再加上相近的身世,必然会产生英雄相惜的情感。比起宝钗的客气来说,她们更像是真正的朋友。
随着年岁的增长,林黛玉与史湘云的情感又走近了一步
也许小姑娘之间会有很多小小的摩擦,但是并不伤大雅。其实湘云也并没有远宝钗,只是在情感方面,她更加理解了黛玉,都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多少有几分“兔死狐悲”的情感寄托。
在中秋赏月之时,黛玉和湘云对联凹晶馆,对到深处不免对自己的身世叹息起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了惺惺相惜。当然这并不是说湘云就真正的远离了宝钗,毕竟宝姐姐也是如此优秀。
曹公写《红楼梦》,并不是褒扬谁而贬低谁,只是他笔下的姑娘都有美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本身就是一部“千红一哭”的悲剧,曹公只是把美好的事物揉碎了展示给大家看而已,他笔下的佳人无所谓好坏,都是集天地灵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