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因名起意的大卖噱头,怕是只有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才能想的出来。
也亏他想得出来。
世上因名重复的人多了,可以说如山填海一般,几近无穷,是不是都要扳过来按名论道研究一番呢?
研究一部书不可怕,还有些可贵,甚至可爱。但如果把一部书弄成了黑白分明的暗喻直黑,那就不好玩了,也把自己逼进了高墙环堵的死胡同儿,想要反身都难了。
这甚至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就有些耐人寻味了——看书看到这个份儿上,能把死的变成活的,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能把不可能变成极可能,还真不是一般人能鼓捣出来的。
《红楼梦》诞生至今,围绕它的各种论战方兴未艾,甚至还越发激烈,各呈奇谲,争奇斗艳,好不热闹。
这本是好事一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合百花齐放的大鸣大放观点。但要是直接陷进去出不来,走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也是莫可奈何的悲惨事儿。
更可悲的是这样的事儿居然不少。把贾赦两个儿子的名字和乾隆爷两个儿子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生拉硬拽的来一回附会羁绊,就是这种情况。
有人说“这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没想这句话还真的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只是认真到认死理、无退路的地步,怕也错会了认真二字的意思,得不偿失了。
非要将自己的认知弄到无解,彻底沦陷,那也是无敌了。
明明是无地域邦国可考,亦无朝代年纪可寻,偏要硬性对号入座,那只有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下套儿,绝非正经的探佚路径,也把探佚之路走死了,封闭了,走不出来了。
智者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