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林黛玉不介意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为何反而嫉妒宝钗?

林黛玉不介意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为何反而嫉妒宝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伍先生话史V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4/2/6 12:13:09

在《红楼梦》里,袭人是第一个和宝玉发生过云雨之事的人,但是林黛玉非但不嫉妒,反而大大方方地恭喜她。

但是对于宝钗,黛玉很多时候却又羡慕嫉妒恨。因为是袭人还是宝钗陪在宝玉身边,对黛玉而言有天壤之别。

寄人篱下,敏感心细

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黛玉是个极其敏感心细的人,一旦周围的人对她稍有意见或是冷落,她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

因为黛玉的母亲早逝,她自幼在贾家寄人篱下,便早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黛玉初次进贾府时,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由此可见,林黛玉细腻敏感的性格特质是非常鲜明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林黛玉在贾家过的就是一种谨小慎微,看人脸色的生活,至少一开始不是。

黛玉第一次见她的外祖母贾母时,贾母激动地抱着她,直呼“心肝肉儿”,因为黛玉的母亲贾敏生前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母爱屋及乌,对黛玉的感情在怜惜中还渗透着对女儿曾经的爱意。加上黛玉的模样风流,众姊妹也乐得亲近她。其余王夫人王熙凤等人自不必说,只消贾母疼爱黛玉这一点,她们也不敢对林黛玉有所怠慢。

让林黛玉更倍感欣慰的是,在这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里遇见了她一生的知己——宝玉。因此,宝玉和黛玉的关系是青梅竹马,他们在碧纱橱里同吃同住,彼此之间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但是,随着薛宝钗进贾府,姊妹们搬进大观园,这一切就彻底变了。

父母早逝,无所依靠

如果说黛玉和宝玉的相处一开始是一个原生态环境,宝钗的出现相当于打破了这个生态平衡,她的存在让黛玉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危机感和自卑。

首先,在家世上,薛家是皇商,宝钗虽不似黛玉出自书香门第,但是家资雄厚,有一定经济实力打底。虽然同样寄居贾家,但是她不用像黛玉一样,吃穿用度全部依赖贾家,这也是宝钗的一个底气来源。

在经济实力上,薛家和贾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其二,黛玉的母亲早逝,父亲林如海后来也相继离世,对比有一个母亲和哥哥的薛宝钗,她是真正茕茕孑立之人。她一方面羡慕薛宝钗不用忍受亲情上的缺失,一方面又着实感叹自己孤苦无依。

宝钗将来的婚嫁好歹还有一个做主的长辈,而黛玉只有祖母一人,且祖母年事已高,有着太大的不确定性。

其三,宝钗在贾家深得人心。上至长辈,其次是众姊妹,下至下人婆子们,人们无不称赞宝姐姐周到。而黛玉则因为敏感多心,给人的印象总是“小性儿”,不如宝钗落落大方。

当下人们都觉得宝姑娘好,奉承宝钗的时候,黛玉不免多心,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讨嫌的角色。

其四,从能力才干上,宝钗虽不如黛玉有才,但是也读书不少,有一定的眼界和格局。宝钗出身商人家庭,身上有一定的经商天赋和管理才能,这一点上黛玉稍逊一筹。

并且,宝钗是个一等一的沟通高手。她尤其擅长应对人际关系往来。黛玉虽然不屑于此,但是她在一定程度上又佩服宝钗这一点。

嫉妒宝钗,交好袭人

宝钗进入贾府以后,宝玉和黛玉相处的机会不如以前多了。黛玉的感觉是宝钗总要在一些不合适的时机出现,打扰自己的宝玉单独的相处和交心。因此,黛玉从潜意识里排斥宝钗的介入。她和宝玉之间的误会、嫌隙大多出于她自己对宝钗的疑心。

以上种种都促使着黛玉把宝钗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她很容易嫉妒宝钗,特别是当一件事情牵涉到宝玉。但是,当黛玉知道袭人和宝玉之间的关系以后,她非但没有表现出不悦,反而是大方地称袭人为“好嫂子”。

“好嫂子”三个字多少有打趣和揶揄的味道,但是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了黛玉对宝玉和袭人之间关系的认可,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林黛玉出身官宦之家,她对大户人家的规矩是了如指掌的。古代的富贵人家,家中长辈都会给未婚的公子指派通房丫头。通房丫头一来服侍男主人的生活起居,二来教授他一些性事知识。等到男主人婚娶,通房丫头就很有可能被正式纳入房中,作为小妾。

黛玉知道即是没有袭人,也会有其他人代替袭人的位子,将来做妾,因此她不会因此记恨袭人。

另一方面,黛玉和袭人感情深厚。在黛玉初入贾府,无依无靠的时候,袭人给予了黛玉温暖的关怀。在宝玉发疯摔玉后,黛玉暗自落泪,袭人就主动过来安慰开解她。虽然黛玉和袭人之间虽有身份的差距,但是两个人也曾真正交心。

加上袭人从小无微不至地把宝玉照顾得很好,而宝玉除了把袭人当作一个知心的大姐姐以外对她没有其他的感情。这一点黛玉的心里非常明白。

如此一来,无论是从地位还是感情上,袭人完全不会对黛玉构成任何威胁。黛玉也就没有理由为此去嫉妒袭人。

END.

标签: 袭人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人人都怪晴雯懒,人家一勤快,袭人就慌了,宝玉还亲自下场撕人

    历史人物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袭人

    红楼梦:人人都怪晴雯懒,人家一勤快,袭人就慌了,宝玉还亲自下场撕人!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

  • 袭人是出名的贤人,却有人骂她是小人,因为她行狐媚子手段,猥亵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袭人

    《红楼梦》中,袭人至贤至善,笨笨的,贾母、王夫人等主子都认可。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袭人是小人,是心机女,是狐媚子,甚至猥亵年幼的宝玉。袭人是出了名的至贤至善之人,贾府一众主子对袭人的评价都很高。 贾母认为:“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心地纯良,恪尽职守”。王夫人认为:袭人“比我的宝玉还强十倍呢!宝玉果

  • 袭人步步为营却输在了择钗抑黛上,这三个细节已说明了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袭人

    《红楼梦》里,袭人应是最受读者诟病的一位女子,用宝玉的话来说,袭人便是那颗人人可弃的“死鱼眼睛”,令人深感厌恶和痛恨。但凡有人的地方,总是个江湖,总要有竞争,贾府里,连那丫头都分为三六九等,怎么怨得人人都想往上爬?洒扫庭院的想着喂鸟的更要轻松,喂鸟的丫头想着端茶递水倍有面儿,端茶递水的成日与主子谈笑

  • 5月,春风袭人,良缘驾到,拥抱现在,3星座告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燕杰时尚标签:袭人

    在爱情当中“告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哪怕是两情相悦,一方对另一方的深情告白也能够如春天的细雨一般让人心潮澎湃。被告白的人往往收获的是惊喜与兴奋。毕竟被自己所爱的人告白也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我爱你但是是你先向我说“我爱你”的,尤其是作为被动的女生更希望得到这一点。然而,阻碍告白有个关键因素那就是

  • 如果能够遇到平儿、鸳鸯和袭人,你会选哪一个做老婆?鸳鸯有惊喜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袭人

    在《红楼梦》中有三个特别出色的丫头,即平儿、鸳鸯和袭人,她们分别是贾母、王熙凤和宝玉的丫头,她们三个人也因此是贾府权力很大的丫头,但是她们三个人的性格却全然不同,她们三个人也是贾府上下都喜欢的姑娘。如果三生有幸能够娶到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位做妻子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非常幸运的人,她们三个人作为妻子能够

  • 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为何还要替晴雯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袭人

    《红楼梦》中的袭人原本只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后来贾母见其生性纯良,便赐给了贾宝玉,袭人对待贾宝玉一心一意,贾宝玉对袭人也是依赖有加。但到底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一起就不免会有一些事情忍不住,于是贾宝玉和袭人之间便有了云雨之情。如果袭人只是和贾府中普通的仆人如此,那也顶多就是个偷偷幽会,而和贾宝玉如

  • 袭人是结局最好的丫环?她后来的惨境,被作者藏在了14个字里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袭人

    凡耳闻《红楼梦》者,都知道这是一出悲剧,在第五回,作者便给出了提示,贾府最终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一众女儿风流云散。根据薄命司的册子给出的提示,我们提前知道许多女儿的结局,林黛玉的早夭,薛宝钗的独守空闺,元春的暴毙,迎春的被虐致死……无不可悲可叹。主子姑娘们都如此,那地位低贱的丫头们,又该何去何从

  • 红楼梦: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招来匪类,为后来宝玉转向晴雯埋下了伏笔

    历史人物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袭人

    红楼梦: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招来匪类,为后来宝玉转向晴雯埋下了伏笔!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

  • 《红楼梦》中,宝玉和袭人是什么关系,为何袭人没能怀孕?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袭人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至今仍然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要说当中最让人寻味的就是人物关系,那就是贾宝玉和丫鬟袭人的主仆关系了。大家都知道,古代大户人家少爷的丫鬟,不单单是用来伺候人的,有些也会被用来当作少爷的通房丫鬟。而袭人作为宝玉房中的大丫鬟,其姿色相貌必然是上等的。在《红楼

  • 为何宝玉和袭人“云雨”过后,宝玉就疏远袭人而亲近晴雯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袭人

    为何宝玉和袭人“云雨”过后,宝玉就疏远袭人而亲近晴雯了?文/美好历史今天小编继续聊聊贾宝玉的爱情。除了与黛玉的相惜之情,宝玉与袭人也是剪不断理还乱。袭人作为宝玉的首席丫鬟,一次偶然撞见宝玉做了与仙子的春梦,随后二人发生了实质性关系而且在贾宝玉心中“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可以在贾宝玉心中占有如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