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袭人是第一个和宝玉发生过云雨之事的人,但是林黛玉非但不嫉妒,反而大大方方地恭喜她。
但是对于宝钗,黛玉很多时候却又羡慕嫉妒恨。因为是袭人还是宝钗陪在宝玉身边,对黛玉而言有天壤之别。
寄人篱下,敏感心细
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黛玉是个极其敏感心细的人,一旦周围的人对她稍有意见或是冷落,她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
因为黛玉的母亲早逝,她自幼在贾家寄人篱下,便早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黛玉初次进贾府时,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由此可见,林黛玉细腻敏感的性格特质是非常鲜明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林黛玉在贾家过的就是一种谨小慎微,看人脸色的生活,至少一开始不是。
黛玉第一次见她的外祖母贾母时,贾母激动地抱着她,直呼“心肝肉儿”,因为黛玉的母亲贾敏生前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母爱屋及乌,对黛玉的感情在怜惜中还渗透着对女儿曾经的爱意。加上黛玉的模样风流,众姊妹也乐得亲近她。其余王夫人,王熙凤等人自不必说,只消贾母疼爱黛玉这一点,她们也不敢对林黛玉有所怠慢。
让林黛玉更倍感欣慰的是,在这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里遇见了她一生的知己——宝玉。因此,宝玉和黛玉的关系是青梅竹马,他们在碧纱橱里同吃同住,彼此之间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但是,随着薛宝钗进贾府,姊妹们搬进大观园,这一切就彻底变了。
父母早逝,无所依靠
如果说黛玉和宝玉的相处一开始是一个原生态环境,宝钗的出现相当于打破了这个生态平衡,她的存在让黛玉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危机感和自卑。
首先,在家世上,薛家是皇商,宝钗虽不似黛玉出自书香门第,但是家资雄厚,有一定经济实力打底。虽然同样寄居贾家,但是她不用像黛玉一样,吃穿用度全部依赖贾家,这也是宝钗的一个底气来源。
在经济实力上,薛家和贾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其二,黛玉的母亲早逝,父亲林如海后来也相继离世,对比有一个母亲和哥哥的薛宝钗,她是真正茕茕孑立之人。她一方面羡慕薛宝钗不用忍受亲情上的缺失,一方面又着实感叹自己孤苦无依。
宝钗将来的婚嫁好歹还有一个做主的长辈,而黛玉只有祖母一人,且祖母年事已高,有着太大的不确定性。
其三,宝钗在贾家深得人心。上至长辈,其次是众姊妹,下至下人婆子们,人们无不称赞宝姐姐周到。而黛玉则因为敏感多心,给人的印象总是“小性儿”,不如宝钗落落大方。
当下人们都觉得宝姑娘好,奉承宝钗的时候,黛玉不免多心,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讨嫌的角色。
其四,从能力才干上,宝钗虽不如黛玉有才,但是也读书不少,有一定的眼界和格局。宝钗出身商人家庭,身上有一定的经商天赋和管理才能,这一点上黛玉稍逊一筹。
并且,宝钗是个一等一的沟通高手。她尤其擅长应对人际关系往来。黛玉虽然不屑于此,但是她在一定程度上又佩服宝钗这一点。
嫉妒宝钗,交好袭人
宝钗进入贾府以后,宝玉和黛玉相处的机会不如以前多了。黛玉的感觉是宝钗总要在一些不合适的时机出现,打扰自己的宝玉单独的相处和交心。因此,黛玉从潜意识里排斥宝钗的介入。她和宝玉之间的误会、嫌隙大多出于她自己对宝钗的疑心。
以上种种都促使着黛玉把宝钗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她很容易嫉妒宝钗,特别是当一件事情牵涉到宝玉。但是,当黛玉知道袭人和宝玉之间的关系以后,她非但没有表现出不悦,反而是大方地称袭人为“好嫂子”。
“好嫂子”三个字多少有打趣和揶揄的味道,但是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了黛玉对宝玉和袭人之间关系的认可,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林黛玉出身官宦之家,她对大户人家的规矩是了如指掌的。古代的富贵人家,家中长辈都会给未婚的公子指派通房丫头。通房丫头一来服侍男主人的生活起居,二来教授他一些性事知识。等到男主人婚娶,通房丫头就很有可能被正式纳入房中,作为小妾。
黛玉知道即是没有袭人,也会有其他人代替袭人的位子,将来做妾,因此她不会因此记恨袭人。
另一方面,黛玉和袭人感情深厚。在黛玉初入贾府,无依无靠的时候,袭人给予了黛玉温暖的关怀。在宝玉发疯摔玉后,黛玉暗自落泪,袭人就主动过来安慰开解她。虽然黛玉和袭人之间虽有身份的差距,但是两个人也曾真正交心。
加上袭人从小无微不至地把宝玉照顾得很好,而宝玉除了把袭人当作一个知心的大姐姐以外对她没有其他的感情。这一点黛玉的心里非常明白。
如此一来,无论是从地位还是感情上,袭人完全不会对黛玉构成任何威胁。黛玉也就没有理由为此去嫉妒袭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