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最爱黛玉者多,爱她的风露清愁,爱她的感慨缠绵;也爱湘云,爱她的倜傥洒脱,爱她的娇憨可喜;但是,还有一个人,我一直都有着莫名的好感,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让我觉得清新怡人,(况且她乳名中的莲花一直是我最爱的花),也许是因为她眉间的那颗胭脂痣,让我觉得娇俏无比,也许是因为她的懵懂,让我觉得辛酸的同时,又有一丝安慰。
——是的,就是那位“有命无运真应怜”的香菱。
不是“襁褓中,父母双亡,谁知娇养呢”,小英莲出身也算得书香门第,“神仙一流人品”的父亲,年过半百,膝下仅有一女,自是无比地疼爱娇宠。却可怜五岁被拐,历经磨折;幸遇“风流人品”冯公子,自为从此得所,孰料风波突起,又被呆霸王强占,被妒悍妇欺凌。别人问起年纪,家乡,皆答不知。
“模样儿好还是小事,因他做人行事,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儿的主子姑娘还跟不上他”,“香菱之为人,无人不怜爱的”,可惜了好端端一个善良柔弱,天真烂漫的女儿家,平生遭际却实在令人感伤。
特别是“自从两地生孤木”,夏金桂到来之后,她的处境就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了。金桂过门,她盼望的心比薛蟠还急十倍,一心一意殷勤伏侍,却被百般刁难,她只屈意俯就,从不搬弄是非;无争无欲,却被悍妇恨如骨髓,她只默然承受,甚至不会为自己辩解几句;屈受贪夫棒,她也只是独自黯然垂泪。终于酿成干血之症,致使一缕香魂返故乡。
看《薄命女偏逢薄命郎》不禁叹息;看《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不禁怜惜,看《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不禁微笑,及至看到后来她所受种种冤屈,种种苦难,不禁痛惜,竟是不敢细读的。
人皆谓香菱有呆气,也未尝不是好事吧,也许她真的忘了五岁那年的元宵花灯,真的忘了冯公子那多情的双眸,真的不会过多的自叹身世飘零,而仍旧懵懂无谓的活着。
但至少,她在大观圆的那段“赏梅联诗”的日子是真正快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