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说这《红楼梦》中最可爱、最爽朗的女子是谁?那便毫无疑问是史湘云了。想来作者在塑造史湘云这个角色时,是倾注了很多的感情,才将这个女孩儿塑造的与他人截然不同,既包含了女孩子特有的柔媚,又交加着男孩儿性格中的爽朗大方、不拘小节,令人印象深刻。
史湘云可以说是整个《红楼梦》中最独特的存在,不论是身份还是性格,她从各个方面都能让人对她印象极深。史湘云虽然是史府的女儿,但是她在史府中却并没有过上小姐的生活。因父母早逝,她只得跟着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并且史府虽然是一个候府,曾经也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但是史府已经开始衰败,府中的生活已然与普通官宦人家的大相径庭。
身为一个嫡出的小姐,史湘云不仅没有几个伺候自己的仆人,反而还要像个丫鬟一样洒扫庭院,半夜时甚至还要做一些针线活来补贴家用。别人官宦世家的小姐都是穿金戴银,尽显一身的富贵荣华,生活更是优渥非常,史湘云生存的环境却是如此艰苦,她这个小姐当的实在是非常的牵强。在众多小姐中如此生活,这个姑娘确实是让人感觉十分的心酸,让读者在喜爱她的同时,又忍不住的怜惜她。
贾母可以算得上是史湘云命中的贵人,因为有了贾母的疼爱和怜惜,史湘云才得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由于叔叔的调任,史湘云被贾母留在了大观园中和众姐妹一起生活。在大观园中生活的时光,可以说是史湘云最快乐的日子。在这里史湘云可以和众姐妹们一起吟诗作对,喝酒畅饮,好不畅快!这个身世坎坷,让人万分心疼的女子,总算在贾府中有着一段好日子。
然而这快乐的日子毕竟是短暂的,在封建社会中,女子们最大的责任就是相夫教子,这也是女子们的最终归宿。嫁人后也就意味着不再是一个欢快洒脱的小女子,而是有着家族责任的夫人,史湘云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爽朗如她、欢喜如她,最终还是要嫁与别人,成为别人的妻子,成为孩子的母亲。
我们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完成了前面的八十回,而在这段曹雪芹所写的章回中,他并没有直接提起史湘云最终的结局。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高鹗所写《红楼梦》结局中,给史湘云安排的结局比较惨淡,是随着贾府的没落,史湘云最终沦落风尘。
然而,这毕竟只是高鹗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发挥的,曹雪芹的原意又是如何呢?其实在原文的一些判词中以及行酒令的一些蛛丝马迹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线索。在曹雪芹所写“红楼梦曲”中,有关史湘云的一首里,有这样两句“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这两句普遍认为是写史湘云的结局的,而句中的才貌仙郎和地久天长等字样,都显然说明了史湘云的结局并非高鹗所写那样。
在这有关史湘云的红楼梦曲中,末尾一句是“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结合史湘云的正册判词中写的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这句是出自屈原弟子、楚辞高手的宋玉所写《高唐赋》,原文中是指有能行云布雨的神女出现,而高鹗则把这里简单理解成了“云雨”,因此把她的结局写作了在湘江上的船妓。
但实际上,“湘江水逝楚云飞”这段话也可以解读为夫妻生活,高鹗的理解,更多侧重了最后这句话,而完全忽略了她“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这句,尤其是地久天长,说明她的结局应该是长远的,而云散高唐一句,应该结合宋玉的《高唐赋》来看,这也就是说,她应该是在回归十二钗仙位之后,才“水涸湘江”的。所以,史湘云应该是有一个好的结局。
十分凑巧的是,在文中有关冯紫英的行酒令中写道,他未来的夫人的个性特点就是性格开朗,会“私向花园掏蟋蟀”。而酒令中也有诸多地方与红楼梦曲中有关史湘云的描述很接近。不论判词与行酒令不谋而合,还是爽朗、掏蟋蟀的性格,都说明了一点,冯紫英和史湘云两个人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冯紫英就是史湘云判词中提到的英俊潇洒的丈夫,史湘云也是冯紫英未来的夫人。
除了判词和行酒令中的暗示,两个人的性格也是十分的相似。在生活中,另一半一般都是与自己性格十分相似的人,这也是“夫妻相”的由来。史湘云虽然受了很多的磨难,然而她却始终保持了乐观积极的性格。她为人爽朗大方,总是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她与众位姐妹们吃酒贪杯,不小心喝醉了,于是她毫不在意的在凉亭中睡着了。
所谓“真名士子风流”,史湘云就是这种女孩子,娇媚中带着坚强和爽朗,这就是她的人格魅力。冯紫英也是如此,他在书中是挂彩出场的。薛蟠问他脸上的伤是怎么回事,他却毫不在意的说是围猎时不小心弄伤的。这满不在乎的气概,不正与湘云的性格不谋而合么?都道是湘云豪放大气如男子,不如林黛玉娇小惹人怜,又不若薛宝钗知书又达理,殊不知,这种性格自然有人喜欢有人相投,而冯紫英就是那个人。
所以从多个细节可以看出,史湘云最后的感情归宿应当就是冯紫英,从二人志趣相投、性格相似也可以推断,二人成婚后应当是过得生活美满幸福,给了史湘云除了在贾府外,又一段美好的生活,无论史湘云之后是否沦为风尘之女,但是能拥有过美好岁月,她这样乐观的性格,怕是也觉得知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