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了满清长治久安,推行“文治”,曹雪芹祖父曹寅成为康熙在江南地区实施“统战”工作的人选。他以江宁织造的身份坐镇江南,主持江东风雅长达二十一年,为清王朝笼络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
这些汉族知识分子中有大量的“明遗民”,其中钱秉镫引人瞩目。钱秉镫一生中多次起兵抗清,坚持抗清二十余年,与曹寅交接,关系亲厚,本人及其子孙都曾为曹寅诗集题咏。钱秉镫在康熙三十一年秋,以81岁之高龄去苏州拜访过曹寅,并将自己的子孙托付曹寅照顾。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既然有过与明遗民交接的史实,至曹雪芹以其家世为背景创作的《红楼梦》中,未必没有对这一现实的艺术反映。如把秦可卿的原型,推论为曹寅受托照管的抗清义士的遗孤,《红楼梦》中关于她身世的诸多疑点便可随之解开。
首先,曹家敬重抗清义士,又收养了其遗孤,从亲近程度上秦可卿嫁入贾府就有了可能性。其次,秦可卿如为亡明抗清义士的遗孤,其痛失家国、孤苦无依的身世飘零状况更合于《红楼梦》第七回把她比作香菱的描写;其三,结合时代背景来看,《红楼梦》中秦可卿死时,元妃尚未选入凤藻宫,距离贾家被抄更远,秦可卿如有生活原型,她的死当在康熙朝时,一个受曹家保护的前明名士的遗孤之死,是很有可能引起朝野上下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