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林黛玉死后留下两罐茶叶,贾母见后潸然泪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林黛玉死后留下两罐茶叶,贾母见后潸然泪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305 更新时间:2024/3/12 23:33:47

林黛玉死后留下两罐茶叶,贾母见后潸然泪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红楼里的女子的命运总是惹人担心,也正是这样的悲欢离合造就了不可替代的红楼。

世上走了一个林黛玉,却留下两罐茶叶,引得世人无限唏嘘,也让人难免多去琢磨这其中的意味。

这恰恰是红楼梦读起来脍炙人口,却又让人心生怜爱的地方。

这两罐茶叶,在普通的人看来,它就是饱含世俗之物,再普通不过了,在林国府里随处可见,但是在贾母眼里,却好似催命的符咒,看到念到都知道自己可能时日不多了。

红楼梦经典就经典在所见所写都是世俗之物,却让我们管中窥豹一般了解到古时勋爵世家生活方式,存在场景,也体悟到在看似奢靡的大院豪宅里,说不尽的冷冰冰的人情世故。

黛玉之死

一杯茶是千万个少男少女的眼泪烹制的,这是红楼梦能给我们最深刻的体会。而黛玉的眼泪可能占据了绝大部分,她脆弱、敏感、多疑又有些胆小,最根本的,是身子骨弱,眼泪,就是她最深刻的体会。

贾母对黛玉是有怜惜的,在黛玉母亲离开后,她便让林如海带林黛玉住进了荣国府,在一开始的规划里,黛玉宝玉在一起的才叫做金玉良缘。

但是后来的发展,不可预知里,她又清醒地知道,宝玉和宝钗的成亲,将意味着什么,四大家庭的联姻,以及传宗接代,这都是宝钗身上承担着的使命。

虽然说黛玉也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但终究身子骨太过柔弱了。

贾母在林黛玉走后,哭的泣不成声,翻看遗物的间隙,看到了那2罐暹罗进贡的茶叶,这2罐茶叶也勾起众人的恩怨纠葛和万千感慨。

这茶叶,是王熙凤送来潇湘馆的,起因也是林黛玉喜欢喝茶。爱茶之人“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唯有慢慢感悟、慢慢品味,才知道真茶味。

王熙凤给每个人都送了茶叶,大家都说自己喝不惯,唯独林黛玉心生欢喜,作罢,贾宝玉也把王熙凤送给自己的2罐茶送给了林黛玉。

可每餐必须要吃药的林黛玉的身子骨,是吃不了茶的,那又为何偏偏收下了王熙凤的茶?显然,林黛玉收下的是琴棋书画里的人情世故里的茶。

一边是热热闹闹的华堂,一边是凄凄惨惨的病榻。这也完全符合林黛玉清高自傲又令人怜惜的人设。

她是一个心思极细腻的人,这也就不难怪为什么她总是感慨生命的凋零,对待爱情她也是小心翼翼却又炽烈,对人际交往也是如此。

她喜欢茶,却无福消受茶;她享受大家的疼爱,却也又不懂得拒绝,这也就是在宝钗给了林黛玉半盏茶时,她一饮而尽,干脆果断。

贾母之悲

荣国府上下,都知道贾母疼爱林黛玉,贴身的丫鬟们自然也都是见风使舵。

贾母将林黛玉接到府上,给的都是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吃穿用度,都将林黛玉照顾得妥妥帖帖,丫鬟们无微不至,生怕引得贾母烦扰。

贾母最疼爱林黛玉,为什么却又在林黛玉走后,看到2罐茶叶悲痛欲绝呢?

俗话说,睹物思人。林黛玉走后的遗物极少,这2罐未开封的茶叶里,装下的也是她在这个府里的哀愁与多思,装下的是悲情与冷暖。贾府的关心,黛玉自然是接受的,却是接受的小心翼翼,接受的如履薄冰。

生命的自然规律是走向死亡,谁都一样,那又为何,贾母看到黛玉的遗物悲从中来,预见贾府的未来呢?

林黛玉之死,本质原因也是身子骨太弱,被疾病笼罩了多年的一种结果,但是陪伴许久的贾母眼里,却是整个家族的一场重新审视。

贾母对生命是极为重视的,在刘姥姥到来之时,她就多次表现出羡慕对方身子骨硬朗,在贾敬离开时,她也大哭了一场就病倒了,随后请了医生紧急调理,才算是缓了过来。

林黛玉的离去,让贾母对生命又再一次凝视起来,她的疼爱众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下人丫鬟们都见风使舵地将最好的东西接二连三送到潇湘馆。

但是生命的凋零让她紧张起来,黛玉身子骨不好,完全可以自己更上心一些,回溯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也是从一个个小女子成长为一个大户人家的老太太,掌管一切。

可是林黛玉却没有这么好命。

虽然她看得出林黛玉对宝玉的心思,也有意撮合,但是现实的无奈却让两人最终越走越远,就连林黛玉走时,身边也是只有几个丫鬟,所有的人都在热热闹闹的华堂前。

如果能够照顾到林黛玉这谨小慎微的小情绪,如果能让她和宝玉共结连理,如果能早点看到这2罐茶叶,是不是结局都不一样呢?

年老时的感慨总会带着世俗的沧桑,也似乎总会用尽全部气力。贾母便是如此。

在外人看来,她看似风光,却又透露着无奈的悲凉。林黛玉在这深宅大院生活了多年,可却连走后,也没能真正融入到贾府这个所谓的大家庭,她的心里砌上了一堵墙,是孤傲清高和世俗拥挤的心底防线。

时代之泣

红楼梦里是时代的缩影。

林黛玉的黯然退场是贾母心里的涟漪,从未感受过的落魄与无奈纷至沓来,将其卷入无尽的思绪。

贾府的凋零与落魄也宛若林黛玉的离去一般,带着迷惘和困顿,这可能是时代的缩影,在那个封建社会里,谁都不过是时代的一粒尘埃,卷入洪流销声匿迹。

大势之下,凭贾母的一己之力,又何以与整个社会为敌呢,或许是预见了可知的未来,贾母的放声大哭,便更有了合理之处。

身为整个大家族的掌舵者,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整个府邸的兴衰,她对家族的考虑是由来已久,却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对于生命她无法左右,对于林黛玉的离开,她无法左右,对于家族的兴衰更无法左右。

不久之后,自己的命运也将如林黛玉一样,那自己的离去,又将留下些什么呢?

标签: 贾母

更多文章

  • 贾母将林黛玉接来身边,不仅仅是因为女儿,其实是另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贾母

    林黛玉其实在一开始就是一个悲情的人物,这个基调奠定得非常明显。她之所以会来到贾府,就是因为母亲过世了,然后贾母觉得需要接到自己身边教导,很多人可能贾母对林黛玉非常的好,待遇可以说和宝玉完全不差。当然在表面上,我们只知道贾母这样做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因为太过于疼爱自己的女儿,然后女儿过世了,她将这一

  • 贾母宠爱贾宝玉,是短视还是远见卓识?贾宝玉走向歧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母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贾母为什么意识不到对贾宝玉的宠爱会导致他走向歧途?不吐不快。贾母宠爱贾宝玉不假,但是这种宠爱不是溺爱,而是有原则的爱。贾宝玉也没有走入歧途。所以说贾母的宠爱,没有导致贾宝玉走向歧途。第一、贾母宠爱贾宝玉不假,但是有底线。 1.贾母溺爱贾宝玉的原因。《红楼梦》第3回,有一段林黛玉的心

  • 贾母的三个孩子关系由这些细节可见一斑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贾母

    很多人看到黛玉进府时两个舅舅避而不见,便以为是贾赦两兄弟与贾敏关系不好,其实是不对的。两个舅舅不见外甥女黛玉,最大的缘故是封建礼教约束的缘故,古人讲究同性接待同性客人,比如宝钗一家进府时,王夫人携薛姨妈宝钗等女眷见了贾母,而薛蟠则是见了贾政后又由贾琏引见了贾赦。此外,就是作者行文章法所致,如黛玉刚与

  • 王熙凤将黛玉比作戏子,贾母为什么不生气?道理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贾母

    薛宝钗生日宴会上面,王熙凤当众调侃林黛玉像龄官,而当时戏子的地位很低,宝玉害怕黛玉会多想,难道凤姐就不怕吗?就算不怕林妹妹生气,那么她不怕得罪贾母吗?事实上,王熙凤说这句话是受了元春的点拨,她把黛玉比作龄官,正好说出了元春不方便说的话,这不仅合了贾母的意,也让黛玉高兴了,只可惜宝玉没懂,搞得黛玉都生

  • 贾府中来了很多亲戚,贾母以为是喜,其实危机四伏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贾母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一个很喜欢热闹的老太太太。她曾经说过:“看着多多的人吃饭,最有趣的。”《红楼梦》中最热闹的场景,几乎都少不了这位老太太。即便是和贾府没什么关系的刘姥姥,贾母也要特意请了来,和自己说说话,从而引出来了极其热闹的“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选牙牌令”;便是小孙子、小孙女们在芦雪庵作

  • 晴雯是贾母喜欢的丫头,她被撵走,贾宝玉为什么不求贾母帮忙?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母

    晴雯是贾宝玉最喜欢的丫头之一,晴雯被撵走了,贾宝玉哭得稀里哗啦的。晴雯还是贾母喜欢的丫头,贾宝玉为什么没求贾母救晴雯呢?第一、贾宝玉知道晴雯回家必死无疑,求贾母也救不了晴雯的命。 袭人对宝玉说:“等老太太喜欢时,回明白了,再要他是正理。”宝玉冷笑道: “你不必虚宽我的心,等到太太平服了,再瞧势头去要

  • 红楼梦:邢岫烟的美,贾母看不懂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贾母

    若说《红楼梦》诸场景最美的一幕,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理应入列。在烤鹿肉、赏梅花、联诗句的风雅里,大观园里的奶奶小姐公子们,除了心情上的惬意和精神上的愉快,也是一次贵族大家庭女眷们奢华服饰的大展览,像薛宝琴的凫靥裘,贾宝玉的雀金裘,其实读者如果细看,林黛玉等众女眷的服饰从上到下都不但精美奢华,而且有着

  • 与贾琏关系亲密的女子有很多,王熙凤为何唯独对尤二姐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闲人一支烟标签:贾琏

    红楼中王熙凤身上的标签是非常鲜明的,她有能力,一介女子将贾府打理的井井有条;有样貌身段,林黛玉见了也忍不住多看上几眼;有家世,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王家,地位生来就可以说是极高。但是同时她身上也带有负面印象,狠毒、精明、有心机,并且是十足十的“醋缸”,醋劲儿上来可以闹得一些事府中人尽皆知。王熙凤之所以醋

  • 在红楼梦里,王熙凤和贾琏一共生了几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鱼香肉丝盖浇饭标签:贾琏

    这可能是曹公的一个疏忽,巧姐,大姐和刘姥姥有莫大的关系。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府,逛大观园,王熙凤的女儿大姐,生病,刘姥姥指出怕是遇见什么神鬼,结果法事做后,大姐儿病好了。这是刘姥姥第一次救助大姐儿。我们再从一个角度论证:刘姥姥二进荣府:板儿与巧姐互换佛手、柚子顽一段(庚辰本第四十一回),旁有两段

  • 王熙凤美若神妃仙子,贾琏为何却不愿意碰她?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贾琏

    宁荣二府中,不乏年轻夫妇,纵使是贾珍这等有了儿媳妇的人,也年不过四十。然而,这么多对夫妇中,却只有贾琏夫妇像一对正经夫妻。与贾蓉和秦可卿的貌合神离不同,贾琏一登场,便是和王熙凤白日秘戏。在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至王熙凤院子,便见堂屋门槛上有小丫头坐着把守,示意她往别的屋子去。不一会,堂屋的门来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