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薛宝钗为嫁宝玉处心积虑,暗中做下一件丑事,却被平儿抖搂了出来

薛宝钗为嫁宝玉处心积虑,暗中做下一件丑事,却被平儿抖搂了出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宫史说 访问量:2624 更新时间:2023/12/7 0:59:23

贾雨村刚起复金陵不久,就接到了一件人命案子,在处理这起案件中,贾雨村得以见识了圈中流传已久的“护官符”,符内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具有照应,更点出四家富贵泼天,羡煞旁人。

有趣的是薛家一出场,便是闹出了命案,后举家进京,又直奔贾府而来,住下便想着“处常”,再不打算走了。薛家的举止已然不是之前所说的探亲或是进京销账了,而是非常有目的性地要在贾府常住。薛家住进贾府不久,“金玉良缘”之风悄然渗透贾府,如此就明白了,薛家是想攀上贾家这门亲事,而宝钗当初对外称的进京待选,大抵也因薛蟠闹出人命所夭折,薛家也因薛父作古后,薛蟠年少懵懂,家中各省生意被人所拐骗,凋敝不堪,薛家败落了!而要想继续维持和几个家族的关系,要想东山再起,凭薛蟠是无望了,只能靠宝钗作婚姻外交,使薛家不至于被原先的贵族圈遗忘。

曾经作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宝钗,在面对家族危机时,也只能接受那位闻名京城的“愚顽怕读文章”的公子宝玉,并且要为此步步为营,以达成目标。

宝钗进入贾府后不久,便取得多数人的好感,上面的主子们喜她稳重平和,下人们觉得她行为豁达,不比黛玉孤高自许。这位稳重的宝姑娘,更曾借诗自诩“珍重芳姿昼掩门”,白天不仅不愿出门,连门都要紧闭,可谓是贞静沉稳,贤淑守礼了。然而,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宝钗不仅没有“昼掩门”,连大晚上都坐在怡红院不愿离去,故才有晴雯骂道“有事没事都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晚上犹如此,更莫说白日,好比第二十一回,史湘云在黛玉处歇息,宝钗次日清早洗漱完后不是先去找史湘云,而是径直来了宝玉处;更有大中午众人都在午睡,宝钗却单独走进宝玉的房中,彼时宝玉正在午睡,宝钗不仅未觉得不妥而离去,更是直接坐在了宝玉的床前,绣起了鸳鸯肚兜……

而比起时刻盯着宝玉,接近宝玉,宝钗做的最丢人事便是处处留心窥察贾府之事,更做出了笼络人心这种卑劣之事。

虽然是客居,但宝钗对贾府的了解,可以说是无人可比,最直接的证据,便是滴翠亭外仅仅听到里面的人的声音,便知道是怡红院的小丫头红玉,这位红玉不过怡红院一个喂鸟的小丫头,宝玉都不曾见过,宝钗却对其声音、性情了如指掌。而王熙凤这位优秀的贾府管理者,竟然也对红玉一无所知。

再譬如,史湘云要做局邀诗社,宝钗便主动为其出谋划策,称据她所知“这府中自老太太起到园子的下人,多数人都爱吃螃蟹”……,合府人的口味喜好,都被宝钗摸得清楚,这是怎样的观察能力?抑或调查能力?而宝钗素日要多用心,才会连合府人的喜好都能掌握?不敢想象。

突然想起在第六十七回,薛蟠南下回来后,莺儿各处赠送薛蟠带来的土仪,从凤姐院里回来后莺儿便悄悄向宝钗道:

刚才我到琏二奶奶那边,看见二奶奶一脸的怒气。我送下东西出来时,悄悄的问小红,说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看那个光景,倒象有什么大事的似的。姑娘没听见那边老太太有什么事?

这一段话传递了几个信息:其一,小红跟莺儿激情匪浅;其二,莺儿对贾府之事保持着灵敏的观察力和极高的关注度;其三,最后一句问话,暴露了宝钗素日也在打听贾府之事,尤其是老太太身边的事。

如此,宝钗对贾府的了解之深广,便不足为奇了。

而除了随时打听留心贾府之事,宝钗做的这一件事才最猥琐。

探春理家时,兴利除弊,要将园子里的花草承包与下人,蕙施众人又省下打理费用,一举两得,在谈到怡红院和蘅芜苑的花草分配时,宝钗主动提出让茗烟妈打理,并称茗烟妈和莺儿娘关系好,如有问题莺儿的娘可以协助。探春只怕他们“见利忘义”,一旁的平儿便笑道:

“不相干,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喝酒,两家亲厚着呢”。

在贾府,下人们为了抱团,都有认亲之事,譬如芳官就认了春燕妈做干妈,藕官、蕊官都有干娘。但莺儿作为一个薛家的奴才,跟贾府毫无利益纠葛,根本没必要跟茗烟妈抱团,而且,莺儿这个丫头,连贾环这种正经主子都不放在眼里,为何就看得上茗烟妈了?只有一个解释,莺儿要拉拢茗烟,而莺儿为何要拉拢茗烟?只因为要促成“金玉良缘”,然莺儿作为薛家的奴才,行动都要经过薛家同意的,好比请客吃酒必定得经过宝钗的同意,可知认亲这件事,完全是宝钗的授意,不然莺儿绝不会跟茗烟妈牵扯。

如此就清楚了,宝钗不仅笼络宝玉身边的首席大丫头袭人,连宝玉的第一得意小厮都要讨好笼络,可知宝钗为了嫁人,用心到何等程度?这样的宝钗,算得上合格的封建淑女?谈何贞静?谈何稳重?

当然,有趣的是宝钗并不想在众人面前提起此事,仅仅说茗烟妈和莺儿妈关系不错,不像平儿早看出了薛家的猫腻,一语抖落了出来,联想凤姐和宝钗的各种尴尬相处,再品品平儿这举动,意味深长啊!

标签: 平儿

更多文章

  • 王熙凤随口说出的一句话,让平儿慌了神,也明白了自己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平儿

    要说到红楼梦,其实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本小说花了太大的篇幅来写情感了,但是在作者描写这些情感问题的时候,其实也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不知道大家对贾琏这号人物有没有印象,其实放在现在来说,有王熙凤这么能干的一个媳妇,怎么可能还会想着别的女人。但是这个贾琏却是一点都不安分,即使凤姐儿脾气暴躁,在很多人看来就

  • 善妒的王熙凤,为何单单留下了一个平儿?刚柔并济才是正理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平儿

    不管读没读过《红楼梦》,都一定知道那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在贾府上上下下这么多大家闺秀当中,凤姐的性格最开朗,最受贾母喜欢,当然也不辜负贾母的期望,将大管家的位置坐得稳稳的。表面上看凤姐雷厉风行,不优柔寡断,但只有跟在凤姐身边的人才知道这日子有多难过。凤姐当大管家这么久下来,身边仅留了平

  • 平儿与凤姐一条心?这件事告诉你她对凤姐是多么的憎恨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平儿

    《红楼梦》中,若说口碑好的丫头,平儿一定榜上有名,甚至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平儿是凤姐的四个陪嫁丫头之一,凤姐过门后其中几个嫁人的嫁人,死去的死去,只留下平儿一个心腹,为了栓住贾琏和显得自己贤良,便逼着平儿做了贾琏的通房丫头。平儿虽说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实际上主要工作还是帮凤姐料理事务。而平儿行事与凤姐全

  • 被偷了虾须镯,平儿不急,反倒晴雯又戳又骂?只因她心里在乎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平儿

    红楼中贾府里的小姐们,如三春、薛宝钗、林黛玉等人,有着自己的矜持与娇贵,她们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也因为身份高贵比较容易吸引人注目,但是贾府里的丫环也个个不简单。这个“不简单”并非贬义,倒可以说是夸赞。因为贾府的丫环不管是平日里比较得宠的,还是默默无闻存在感比较低的,那也是有着一定的能力。比较贾府上

  • 红楼梦中,平儿是连脂砚斋都称赞的女子,一生不忘“忠义”二字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平儿

    红楼梦中的平儿,是连脂砚斋都称赞的女子。她出身低微,只是一个丫环,却凭借着内心的柔善,博得众人的喜爱。对于贾府而言,她其实只是个外来者,只因为是王熙凤的陪嫁丫环,更得王熙凤的信赖,得以管理荣国府的大小事务。但众人对平儿的尊重,确实因为她的本性。平儿是有本事的,至少,在《红楼梦》一书塑造的形象中,她有

  • 红楼梦:平儿道出贾琏有一大缺点,但读者却看到他身上一个闪光点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平儿

    在红楼梦的丫鬟们当中,鸳鸯和平儿一直是风评比较好的,鸳鸯就不多说了,她一直伺候着贾母,让贾母离了她不行,而平儿作为一个通房丫头,为何能获得如此多的好评呢?与平儿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有直接关系。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是她的左膀右臂,在王熙凤嫁给贾琏后,平儿也成了通房丫鬟,不过即便做了通房丫鬟,这陪嫁丫头

  • 平儿发的两次火,不经意间暴露了她对贾琏的爱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平儿

    三顺一直认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名字取的最贴切的,非平儿莫属。平儿公平,所以有了“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平儿平易近人,身为贾府管家奶奶的左膀右臂,数人之下,数百人之上,她却从不拿大,反而经常替她们说好话;最重要的是,平儿平和,虽然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平儿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如果三顺

  • 王熙凤、贾琏房里本来有四个陪房丫头,后来只剩下平儿一人,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平儿

    王熙凤、贾琏房里本来有四个陪房丫头、两个屋里人,后来只剩下平儿一人。这个过程书中并未详叙,读者却可以想见平儿的处事能力应在常人之上。平儿善解人意,能独立思考,适时表达观点。这些特点从她与王熙凤的相处以及协助王熙凤处理贾府的事务中可以看出。(一)实地调查,慎重处事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

  • 红楼梦中奇怪的等级划分,平儿在贾家地位很高,为何没独立的房间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平儿

    《红楼梦》为我们描写了贾家各人的生活,虽不是事无巨细,但是从这些细致的描写中就能推断出贾府各人的生活。贾府中的少爷小姐们的生活大抵就是饮酒作乐,吟诗作对,好生快活;下人们在伺候主子之余也偶尔得到主子赏赐,《红楼梦》中对于贾府中生活部分描写得淋漓尽致,用一种细水长流的写法,将贾府穷奢极欲的生活呈现在我

  •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离开之际,平儿和鸳鸯为何会给她送东西?看懂的人不多!

    历史人物编辑:小涵品读红楼梦标签:平儿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500字,阅读约需7分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离开之际得到很多礼物。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等人,分别给她银子和财物,平儿和鸳鸯则分别给了她几件衣服。贾府里的人衣服非常贵重,王夫人撵走晴雯时就让人把她的衣服留下来给其它丫环们穿戴。刘姥姥在潇湘馆里,贾母说起名贵的软烟罗,比皇宫内品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