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便在宁荣两府之间旧有的土地上修建了省亲别院。为何选址在此?一则可以省俭些开支,不必重买土地,还可以就地取材,用上原来花园的材料。
元妃省亲后,一怕姊妹们在贾府中受拘束,二怕大观园无人打理,白白荒废了。就命贾宝玉和众姊妹搬进大观园居住。大观园是众女儿们的青春乐园,不允许男性进入,贾宝玉贾兰因年岁小,被特殊对待入住了大观园。李纨已经成婚,为何也入住了大观园呢?
第一:大观园需要管理者。
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大园子,里面不仅仅有建筑物,更有园林土地、高山水塘等可以产出物资的生产资料。
赖家的花园只有大观园的一半,每年还能有四百两银子的租子收入。大观园每年就有八百两收入。宁国府田庄租金收入除了实物外,也才两千五百两银子。从这个对比就可见,大观园能有多大,物产能有多丰富了。这绝对算得上一笔拿得出手的收入。
有这样的规模,必定需要人打理,而且还是不少人打理才行。这也是元春担心大观园白荒废了的原因。所以大观园必须需要有人管理。这一点在探春管家一回有体现,大观园的打理工作承包给了婆子们,提高了效率。那么,在大观园没有被承包之前,大观园地打理自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管理者必不可少。
除了大观园本身需要管理外,大观园内姑娘们的饮食起居,一应花销更需要人照顾管理。
大观园不允许有成年男人入内,管理者只能是女性。贾母王夫人早已退居二线,王熙凤工作太忙,最合适的人选只有李纨。
第二:李纨住进大观园是对她的补偿和奖励。
李纨是荣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政一房虽不是长房,但却是荣府的实际管理者。李纨是荣府大奶奶,如果不是贾珠早亡,代管理荣国府的人该是李纨,而不是王熙凤。
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管理家族内外事务,夫妻之间配合更默契,也更便捷、有效率。因为李纨是寡妇,本应该属于她的管家权被剥夺了,取而代之的是贾琏王熙凤夫妻二人。又因为古代社会对女子品行的要求十分苛刻,需要遵守严格的规矩。所以,李纨在贾府的生活十分枯燥无味。因为是寡妇,她不能穿颜色艳丽的衣服,着装色彩朴素,更不能像其他姑娘们一样佩戴漂亮的首饰。
那个时代,寡妇是不被支持再婚的。李纨从小读烈女传这样的书,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整天只知道教育儿子贾兰,还有陪侍小姑子们做些针织女红。
李纨不能抛头露面,相比于王熙凤前簇后拥得热闹生活,李纨的生活相当冷清,不受关注,简直可以用无人问津来形容。王熙凤万人瞩目的生活本应该是李纨的,不管把谁放在李纨身上,相信都会心里不平衡。
基于这样的原因,贾母王夫人也都很同情照顾李纨。给李纨最高的月例,最高的分红。有好处能想到的先想她,能照顾到的先照顾到她。让李纨住进大观园,并担负管理大观园的职责,是对李纨的奖励和补偿的一种方式。
第三:照顾小姑子们是李纨的责任。
陪侍小姑们是贾府赋予李纨的责任。她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教小姑子们针织女红、学道理,顺带读书写字。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小厮兴儿曾说过:
“我们家的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
黛玉也曾和李纨开玩笑说:“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玩大笑的。”
李纨陪姊妹们写诗评诗,是她责任之内“看书写字”的一种。她不会只带着姊妹们写诗放风筝开玩笑,必要的时候也得有作为。小姑子们都住进了大观园,难道唯独李纨这个负责照顾她们的人要住在外面?所以,李纨必须住进大观园。
第四:李纨愿意住进大观园,焕发了第二春。
自从丈夫贾珠死后,李纨在贾府形同透明人。应着大奶奶的名,却参与不了家族的任何事情。下人把她视为菩萨一样的人,一则说明她无权,掣肘不了下人,没有威严。二则说明下人不惧怕她,就像隐身人。她自己活得也如同枯树槁木一般,没有生机。
但搬进大观园之后,李纨与姑娘们作诗玩乐,一改往日毫无生机的状态,变得欣欣向荣,犹如槁木生芽一般焕发了第二春。相信李纨也是愿意住进大观园的。
李纨住进大观园,是大观园管理的客观需要,也只有她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是贾母王夫人以及她个人的主观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