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设想贾元妃召见贾宝玉问:“你想娶谁呢?”,他敢亮出林黛玉吗?

设想贾元妃召见贾宝玉问:“你想娶谁呢?”,他敢亮出林黛玉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社会摇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4/1/19 12:25:03

端午节,贾元春赐礼于贾宝玉薛宝钗,暗含接纳薛宝钗的意思,那么好,当袭人告诉宝玉:“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宝玉道:“自然要走一趟。”我想,要是贾宝玉进宫谢恩时有了和元妃谈心的机会,虽然我觉得,这种机会不大可能有,他们会谈什么呢?

父母和儿子在选择儿子配偶的问题上有不同意见,这种事也常常发生在现代家庭。一般情况下,父母会耐心地向儿子说明,娶林黛玉型女子的不合适和娶薛宝钗型女子的优点。父母为了儿子的前途和终身幸福,一定会坚持到底的。

我想,如果元妃要是有了和贾宝玉谈心的机会,她一定会把娶林黛玉不合适的道理和娶薛宝钗的优点,向贾宝玉做耐心的说明。而贾宝玉软弱的性格和他上不了台面的理由(自由恋爱),使他只能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

许多家长不同意子女婚姻选择的原因是她们对子女的至爱。

我想,元妃也是如此。

元妃是一个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她选择薛宝钗也说明了这一点。我想,元妃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明明正确的想法。

元春自然希望宝玉好,但元春也不是个推崇恋爱自由的人吧?元春思想正统,但也不是卫道士。比较会让她倾向宝钗的,主要是王夫人的倾向。只要王夫人在元春暗示宝钗性格为人比黛玉好,就足够她顺从王夫人的意愿了,并竟是母亲啊!至于贾母和宝玉的意见,还未显明,元春也不好直接询问的。你可以设想元春召见宝玉问:“你想娶谁”吗?宝玉也不会那么唐突的把自己的恋情大白于姐姐面前。何况元春也未必会把这种“小孩子的早恋”放在心上。认为冷几年说不定就好了。至于宝黛那么轰轰烈烈死去活来,那只是我们读者清楚,最多贾府里明眼人看出,谁会去告诉元春啊?所以元春只会当作小孩子家的两小无猜,不会算数的,她考虑的还是宜室宜家。

我认为,宝玉根本不可能直接见到元春。元春省亲时曾哭道,“把我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如若连弟弟在端午节的时候都能畅谈的话,何谓“见不得人”?后面元春病重危及生命,贾母、王夫人等女亲也只见过两次而已,贾政都不能长谈,何况宝玉?在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的是宝玉进宫谢恩,也仅仅是磕头谢过而已,或者只是一种说法,并没有真正见到元春,更不可能长谈了。

再者说,在婚姻问题上,宝玉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只能接受而已,除非像薛蟠这样没了父亲的,否则自己做不了主。即使有机会,姐弟两个人也不会谈到婚姻问题上去。如果宝玉自己做得了主,宝黛怎么会时时刻刻不”放心“呢?宝黛的悲剧在于封建家庭的婚姻包办,宝玉还是黛玉,对于自己的人生伴侣,都是没有权利发言的。

话说回来,贾元春也不能直接赐婚的,她又不是皇帝。只能做做暗示,真正拍板还是父母。不过贾政肯定是听贾母的,而且他本来也会偏向黛玉。王夫人是挽不回大局的,因此从凤姐到兴儿都敢认定将来准是黛玉。但是就算成了,王夫人心里不满,作为婆婆那是太方便横挑鼻子竖挑眼了。所以老太太只能被动等着宝钗先嫁,减轻自己故意的嫌疑。从宝玉“自然要走一趟。”这很随意的口气看,宝玉知道这次去不过是很平常的应景之举,不但不能见到,就连传话,也不过是短短几句诸如“皇恩浩荡”之类的表示感谢的套话,进宫谢恩不过就是完成个礼仪形式,否则,要是真能见的话,从心理上分析,宝玉听到袭人说起贾母吩咐进宫谢恩的话时,一定会既紧张,又激动,心情忐忑不安,而不可能会那么轻松。

毕竟,如果能见到贾元妃,贾宝玉向她表明自己喜欢林黛玉的心意,非林黛玉不娶,可能有机会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此刻,贾宝玉的心情一定是忐忑不安的,而不是轻松的。

标签: 贾宝玉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结局是成了浪游精神病人?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贾宝玉

    高鹗续书里贾宝玉的结局,大体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说他是跟着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走了。于是人们就说贾宝玉是出家当和尚了,甚至说是“遁入空门”、皈依佛教了,这是很大的误会。其实,贾宝玉是成了浪游精神病人。按照曹雪芹在本书开头的隐喻,是这两个和尚道士…高鹗续书里贾宝玉的结局,大体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说他是跟着癞

  • 贾宝玉为什么十分厌恶仕途经济学问?这三个原因,缺一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宝玉

    喜欢《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宝玉十分厌恶仕途经济学问,那么宝玉眼中的仕途经济学问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宝钗常劝他读书上进,以求立身显贵,这是宝钗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对仕途经济学问的一个正面说法。宝玉的回应是,“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以此,我们知道,宝玉眼中的仕途经济学

  • 贾宝玉到底有多不中用?多姑娘:没药信的炮仗

    历史人物编辑:玉带吴钩标签:贾宝玉

    贾宝玉衔玉而生,注定了他的地位不凡,在贾府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万人之上,就连北静王爷见他一面,就要送他皇帝给的佛珠。贾宝玉最怕的人当属他父亲贾政,贾政是一个严父,对自己的孩子非常严格,而且还动不动就使用暴力,有人推测贾珠可能就是被贾政不小心打死的。贾政这样一个严格、暴力的人,贾宝玉却偏偏生性轻浮,不爱读

  • 警幻仙子为什么将妹妹可卿许配给贾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宝玉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回,在宝玉的梦境里,发生了一件事,警幻仙子将其妹名可卿者,许配给了贾宝玉,也因此,宝玉有了人生第一次梦遗。我们知道,警幻仙子之所以引宝玉入梦,正是受了宁荣二公之灵所托,要警其痴顽,导其入于正途,但警幻仙子将妹妹许配给宝玉,这不是让宝玉越陷越深吗?其实,警幻仙姑将妹妹许配给给宝玉,

  • 红楼梦:贾宝玉算不算渣男?盘点贾宝玉辜负过的女孩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贾宝玉

    《红楼梦》里的多情公子,整天流连于闺阁温柔乡。贾府上下的丫环小姐,都是他的“好闺蜜”。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说贾宝玉是个尊重女性,怜香惜玉的男子。但是另一方面讲,作为一个豪门纨绔公子,贾宝玉着实也害了不少丫环姑娘。贾宝玉正如书中所说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室厮混”。贾宝玉混迹在大观园

  • 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乃千古知音,无需言语便知心意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贾宝玉

    第七十回,开篇即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一片知己真情。话说大观园众姐妹请贾宝玉去看一首好诗,这首诗叫《桃花行》。先不论这首诗写得怎样,我想说的是贾宝玉对这首诗的感应,那种感应是知心知肺的、是深入骨髓的,是高山流水的。请看:“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那么,贾宝玉为何会落泪呢?紧接着一句,点明了原因:

  • 贾宝玉生日开夜宴,众人抽花签有什么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宝玉

    贾宝玉生日夜宴一回,众人玩了一个抽花签的游戏,这看似只是助兴的工具,其实被曹公赋予了很深的寓意,每个人所抽到的花签,几乎都是其命运伏笔,不信我们一一来看。最先抽花签的是宝钗,她抽到的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上面还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个字。宝钗这支花签该怎么解释呢?众人看到后说,巧得很,

  • 贾宝玉梦中惊醒,秦可卿就在卧室门外,为何她不敢进来照顾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不红标签:贾宝玉

    《红楼梦》这样的世界级名著,人物行为设置几近于完美,当曹雪芹给这个人物安排好属于她的出身、性格、为人处世的准则后,人物就已经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了,人物自会根据自己的人设,做出符合角色特征的行为。比如邢岫烟被逼得卖冬衣,买酒买点心应付迎春屋里的刁奴,首先站出来义愤填膺准备去紫菱洲闹事的人就是史湘云,因为

  • 薛宝钗非常温婉大方,贾宝玉却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贾宝玉

    黛玉没那么多算计心,真心待宝玉,还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就是有是有些个女人的小性子,这也是生活中的小情趣,娶了薛宝钗,就是间接娶了袭人,首先你得智商高还得八面玲珑,累的慌不说,怎么面对昔日的袭人,怎么对得起一心一意的林妹妹呢?看最后,抄家后,袭人被人赎后立马与人成亲,宝钗来后,宝玉已离去,别人去找,薛

  • 贾元春之死,与贾宝玉脱不了干系,幕后真凶终于露面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贾宝玉

    元春之死,其原因何在呢?从书中的伏笔看,有三个方面:一是贾府的“杨国忠”们的连累;二是宫闺斗争;三是皇朝内部斗争。第30回,宝玉拿宝钗比作杨贵妃,招来了宝钗反讥:“我倒象扬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这一反讥,厉害的很,讥刺了贾府的那些因元春晋妃而得意忘形的“杨国忠”们。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