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勇晴雯病补金雀裘”,晴雯赢了真情,输了名誉

《红楼梦》:“勇晴雯病补金雀裘”,晴雯赢了真情,输了名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梓轩 访问量:446 更新时间:2024/1/5 3:55:43

晴雯袭人作为怡红院的头牌丫环,一个是贾母培养的重点姨娘人选,一个王夫人扶持的“准姨娘”。两人同是从贾母屋里出来,晴雯对贾母依旧忠心耿耿,而袭人已是“弃暗投明”,那么袭人是背叛了贾母吗?

当然不是,袭人身上有个特点,书中也说了,袭人素来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既然跟了宝玉,心中自然装得全是宝玉,一心为宝玉好。但袭人心中认为的“好”与晴雯心中的为宝玉“好”是有实质性区别的。

袭人常常劝宝玉读书,在她的世界观中,走仕途经济,为官做宰便是好。而晴雯为了应对贾政对宝玉的盘考,故意借“有人从墙上掉下来”之事,说宝玉被唬着了逃避读书。不难发现,两人对宝玉的“好”,一个注重名利地位,一个看重人性天然之本。

晴雯和袭人对贾宝玉不同的“好”,也就决定了她们二人是无法和平相处得,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袭人受“痴处”的驱使,为了宝玉好,投靠王夫人也在情理之中,并且为了达成她“好”的目的,不得不与她意见相左的人展开争斗。

上篇链接写了《红楼梦》:宝玉让晴雯撕了几把扇子,袭人便做了这件事,意难平,上回合交战,袭人以失败告终,这篇我们接着聊聊晴袭二人“暗战”的高潮。

话说袭人自从“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她也没闲着,而是火速想出了应对之法:寻找靠山。“这座山”便是王夫人,因为她和王夫人的理念相同,都希望贾宝玉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佼佼者,名誉上获得社会认可。

第34回,贾宝玉被父亲贾政暴揍了一顿,袭人借机向王夫人进言,她动之以情,小之以理,三言两语便说中了王夫人的心事。名为“小见识”,实系大道理。王夫人从此便把她视为怡红院的耳目,打算对怡红院进行清算,并向袭人保证“我自然不辜负你”,自此,二人的利益达成,王夫人成为袭人强有力的后盾。

那么从“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之后,晴雯又做了些什么呢?二件事便看出她什么也没做,依旧我行我素。第52回,怡红院小丫环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这事情让晴雯知道了,她对坠儿一顿打骂之后,就将她撵出去了。期间宋嬷嬷来说情,等袭人回来再说。晴雯不管什么‘花姑娘’‘草姑娘’,还是将人径自处理了。待袭人回来后,麝月将坠儿的事告诉了袭人,她回了句只是太性急了些。这言外之意就是,为什么不等我回来再做处理呢?

晴雯性格直爽,做事麻利,单纯耿直,就事论事,依理论理,这也就决定了她丝毫不给人留面子。她的这种“目中无人”的做事风格,一来袭人面子过不去,二来袭人对于她这种没有“礼数”的做法也不能认可,这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

我们常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虽然有些形而上的说法,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可言。一个人的性格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养成的思维习惯,生活中我们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性格决定的。性格对于个人而言,原本是起到保护作用的,但很多时候却成了伤害我们的利器。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是中国最早关于“性格决定命运”的论说,一个人的行为慢慢会变成习惯,习惯养成之后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人的本性,本性一旦形成稳定状态就决定了人的命运,此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晴雯长得标致,生性好强,嘴又巧,习惯在语言上占便宜,难免有些自视清高,以自我为中心。曹雪芹对她的判词也很客观,“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原本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最后捆绑她的“缚”,最终走身毁灭。

而袭人则不同,她生性温柔和顺,做事总会给人留点面子,撕扇子一事,如果不是袭人退让一步,此事便不会那么容易平息。抛开她的利益不说,这实质上也是她性格上的一种优势。

这第二件事便是“勇晴雯病补金雀裘”了,为何说这件事也是我行我素呢?其中的意蕴很深。

晴雯和宝玉的感情很好,宝玉喜欢她刚直的性格和光明磊落的处事方式,因此喜欢和晴雯交谈、玩耍,两人在一起说笑、玩耍无拘无束,关系自然亦是密切。宝玉在宁府看到了豆腐皮包子,知道晴雯喜欢吃,便找借口让宁府送去怡红院。晴雯手冷,宝玉便给她暖手,焐得是手暖的是心。两人的关系犹如红颜知己,因此礼数在他们眼中被淡化了很多。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这话用到晴雯身上再合适不过。“勇晴雯病补金雀裘”便是晴雯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最好的证明。晴雯病得已是“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依然把宝玉的事放在心上,“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在她的心中,就算是为宝玉死了也是值得的,大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之风。

她这样的行为对袭人造成了巨大的危险,第62回,袭人提起晴雯补裘的事,不是替宝玉感激涕零,而是一番奚落之语。

袭人笑道:“我们都去了使得,你却去不得。”晴雯道:“惟有我是第一个要去,又懒又笨,性子又不好,又没用。”袭人笑道:“倘或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怎么我去了几天,你病得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缘故?你到底说话,别只佯憨,和我笑,也当不了什么。”

这一番话,可见袭人对补裘一事耿耿于怀,大有“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袭人会加快与王夫人互动。同时这一行为对晴雯的描述达到了顶峰,预示着晴雯的命运即将遭遇下滑,正是“寿夭多因毁谤生”。

标签: 晴雯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晴雯与袭人同为贾宝玉的丫鬟,为什么晴雯的气势看着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桥惹讲时尚标签:晴雯

    晴雯所表现出来的心高气傲是她发自内心的展现,她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所以她的气势比袭人看起来强。而且也可以看到,晴雯在《红楼梦》里面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是贾宝玉的大丫鬟。长得非常美,和林黛玉的长相有几分相似。更重要的是她在金陵十二钗的副册里面是第一个,离世的时候仅仅只有16岁。因为晴雯在贾府里面是

  • 晴雯真的越不过袭人的次序?晴雯死后,宝玉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晴雯

    “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晴雯被撵,从怡红院被架到表兄家中,又带了一身重病,犹如一株嫰兰送进了猪窝,宝玉想到此处伤心不已,袭人见后便笑着安慰,称其杞人忧天,宝玉便称“春天时见院子里的海棠花莫名

  • 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晴雯死了,为什么毫无悲伤之情还面含笑容?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晴雯

    在《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宝玉为晴雯祭完《芙蓉女儿诔》后,花影中有人闪出,宝玉一看,原是黛玉,文中写道她:满面含笑。想起宝钗面对王夫人哭诉金钏之死时,说出一番安慰的话差点没被很多人指责冷血。可是黛玉面对晴雯的去世,却毫无悲伤之情还面含笑容,果真是黛玉也冷血凉薄吗?其实不然,黛玉此举,是有几层缘故的:黛

  • 晴雯被赶走,与贾珠的死有关,真相太过隐晦,晴雯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晴雯

    贾环传话,使得宝玉被打,为何袭人维护贾环,还被晋升为准姨奶奶袭人一直都想做贾府的姨奶奶,但是在红楼梦中有一回,因为贾宝玉被打,王夫人像袭人问话,她听说自己的儿子被打是因为贾环在背地里说了他的坏话,所以就想问问她是不是有这回事,不过当时的袭人并没有供出贾环,反而维护他,这样的回答不仅没有让王夫人不满意

  • 晴雯并没有犯什么错,为什么被赶出了大观园?她得罪了整个阶层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晴雯

    晴雯是贾宝玉身边地位仅次于袭人的丫鬟,也是贾母早就相中了,将来要放到宝玉屋里使唤的准姨娘,她更是宝玉十分看重和宠爱的丫头。但就是这么一个有地位有后台又得宠的丫鬟,最终却被扫地出门,被赶出了大观园,难道仅仅是因为晴雯得罪了人吗?她为什么会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我们知道,晴雯被撵的导火索,是因为王善保家的

  • 贾宝玉和芳官同榻而睡,晴雯从不介意,为何却对林红玉恶语相向?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不红标签:晴雯

    大观园里,人事竞争最激烈的就是贾宝玉的怡红院,因宝玉是荣国府的活龙,又深得贾母宠爱,最关键的是他的少爷身份,贾府许多丫鬟都以宝玉通房丫鬟与未来侍妾,作为事业发展的方向。年轻漂亮的丫鬟一多,难免就会出现暗流涌动的内部竞争,占据前排位置的丫鬟,自然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优势,不让底层丫鬟有可乘之机。原著第二

  • 扮演晴雯的演员千千万,还是杨幂最有范

    历史人物编辑:逗弄猫咪标签:晴雯

    19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是公认的经典,由安雯扮演的晴雯也备受好评。同样的好运没有落在2010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上,整部剧遭到了观众塌方式的吐槽。然而正是因为如此,由杨幂饰演的晴雯才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价值。如果说杨幂是本剧唯一的优点怕是有所不公,但杨幂那可圈可点的表演的确是复活了晴雯,也突破了

  • 干活懒散的晴雯,为什么被列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不红标签:晴雯

    红楼人物评论,鲜有读者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公正,喜欢某个人物,就会选择性地评判,重点讲优点部分,缺点部分避而不谈。晴雯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原著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贾宝玉外出做客,不小心把贾母赏赐的雀金裘,烫出一个小洞,万分着急,送出外面修补,却无能工巧匠敢下手,最后是晴雯挺身而出,扛着

  • 贾府各个主子身边的大丫头,几乎都是鸳鸯的闺蜜,唯独不见晴雯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晴雯

    《红楼梦》鸳鸯抗婚一回,交代了贾府各个主子身边的大丫头,几乎都是鸳鸯的闺蜜。鸳鸯的朋友圈里,唯独独不见晴雯。不是晴雯情商差,人际关系不好,而是晴雯不是鸳鸯从小儿的朋友。鸳鸯是贾母的首席大丫头,袭人和晴雯都是鸳鸯的直接下级。按理说,鸳鸯的朋友圈应该有晴雯。但是我们看到鸳鸯列举闺蜜时,有一个时间定语,即

  • 晴雯作为一个婢女,为何还能留出两根葱管般的指甲?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晴雯

    绣春囊事发,王善保家的抓住机会便要狠狠报复园子里的“副小姐”们,在王夫人面前好一顿撺掇,提议对这些丫头们来一次严整。在王夫人婉言拒绝后退而求其次,将晴雯搬了出来。王善保家的是如何形容晴雯的?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