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末官员袁应泰简介:曾为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泰巡抚辽东

明末官员袁应泰简介:曾为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泰巡抚辽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07 更新时间:2024/1/4 18:06:46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应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袁应泰(?-1621年),字大来,凤翔人。晚明官员,东林党人。

袁应泰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授临漳知县,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迁工部主事,起河南右参政,官至兵部侍郎。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抚辽东,一个月后,代熊廷弼经略辽东。袁应泰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叛卒,来投即纳,大将童仲揆、尤世功等以为不可,袁应泰不听。

元年(1621年)三月,袁应泰下令打开闸门,把太河水放入护城河,壕沟的内侧排列火炮,严阵以待。努尔哈赤水陆俱进,攻下沈阳,再战又下辽阳,贺世贤、尤世功为乱箭射死,童仲揆等赴援,亦战死。袁应泰在辽阳城东北的镇远楼督战,城破之后,举火自焚死。后被明廷追封为兵部尚书。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授临漳县(原属河北省、明清时属河南)知县,他动员民工筑长堤四十余里,以防漳水泛滥。调任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后,组织群众穿凿太行山,引入沁水,修筑25条堰,灌溉田亩数万顷,使邻县也受益。政绩为两河(河南、河北)之冠。

修城浚河

后来袁应泰升工部主事、兵部武选郎中。他认真办事,将假冒世职的数百人全部淘汰。不久,任淮徐兵备参议。当时山东遭灾,他设粥厂救济灾民,又动员他们修城墙疏,浚城河,修葺孔庙,使灾民都能饱食。袁应泰又将额外税收及漕折银数万两全部用来赈济灾民。户部弹劾他擅自动用官库银、粮。其时,他已迁为副使,遂借病回乡。

多年后,袁应泰被起用为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身份到永平(明代属京师北京)治水。当时后金屡次兴兵攻边,袁应泰加紧练兵并修备武器,关外所需粮草、火药之类都能及时供应,深受经略熊廷弼信赖。

巡抚辽东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袁应泰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泰巡抚辽东。十月,熊廷弼被罢官,袁应泰代理经略。他上疏说:“誓与辽东相始终,更愿武诸臣不怀二心,与臣相始终。”明熹宗对他嘉奖,并赐予尚方剑,袁应泰斩杀贪将何光先,罢免大将李光荣及以下十余人,就作收复抚顺的准备。决定用兵18万、大将10人,将作战计划皇帝奏报。

袁应泰精明能干,但用兵非其所长,规划也不周密,熊廷弼在边防时,执法严格,部队军纪整肃,而袁应泰失之以宽,而且更动了往日的规章制度。

时值蒙古各部遭大灾,很多灾民到关内乞讨。袁应泰说:“我若不救,他们必将投敌;我招收他们,可增加兵员。”就下令招降,于是来他部队归顺的很多。袁应泰将他们安置在辽沈两城,有的暗中奸淫抢掠,居民深以为苦。于是众人议论纷纷,认为招降兵过多,可能暗中被敌人利用,也可能间杂着敌方间谍来日为内应,有叵测之祸。而袁应泰却以为用蒙古兵抵抗清兵而自鸣得意,不久,遇到三岔儿会战,蒙古人作先锋,其中有二十多人阵亡,袁应泰就以此为理由淡化群众议论。

城破自焚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大批清兵进攻沈阳,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出城奋战,败北而回。次日,蒙古降人果然作内应,使两员大将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赴援,也阵亡。袁应泰就令奉集、咸宁各军撤退,全力守辽阳,并引水注入城河,沿河排列大炮,兵士环城守卫。

十九日清兵临城下,袁应泰亲自督率总兵官侯世禄、李秉成、梁仲善、姜弼、朱万良出城五里迎战,被战败,死伤很多。当晚袁应泰未进城,宿军营中。

第二天,后金军掘开城西闸门排除城壕内积水,又派兵守住城东水口,渡城河大呼而到城下,双方鏖战很久。很多清军骑兵冲到城边,被战败的明军向城外奔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清军杀死,伤亡惨重。清晨,袁应泰进城,与巡按御史张铨等分陴(城墙上凹凸形的小墙)固守。监司高出、胡应栋等翻城墙逃走,人心离散。

十一日,后金军又攻城,袁应泰督率军士持盾牌大战,又败阵。到傍晚,更楼起火,后金军从小西门进城,城中大乱,很多居民点灯等待后金军,妇女也盛装在门前迎接,据说这是蒙古人所引导的。

袁应泰在城楼上见此情况,觉得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对张铨叹息说:“你没有守城的责任,赶紧走吧!我死在这里!”说罢就佩了剑、印自缢而死。他的妻弟姚居秀也跟着自杀。仆人唐世明抚着袁应泰的尸体大哭,放火烧楼而死。此事传到朝廷后,追赠袁应泰为兵部尚书,并隆重祭葬,封其子为官。

清朝乾隆年间,追谥其为忠节。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周勃有哪些成就?他有什么相关成语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周勃,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的父亲,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弓马娴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封为威武侯。参加楚汉之争,攻打赵贲、大败章平、包围章邯,屡建战功。成皋之战时,留守镇关重地,突入成皋战场。

  • 历史上的姬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姬延,周朝,风云人物

    周朝末年,也就是战国时期,周王室虽然还尚存一丝生息,可还是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这个时候周王室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手下的齐楚各国随便拿出来一个,实力都要比周朝强盛。因此到了这个阶段,经营周王朝相当于经营着一个夕阳产业。这个王朝中的最后一位周天子倒是一个有些抱负的人,却也是没什么办法可以挽救了,何况这位

  • 明仁宗在位期间,在经济、文化与民族方面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宣之治”。

  • 尉迟恭在正史上有妻子吗?她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尉迟恭,唐朝,风云人物

    鄂国忠武公尉迟恭唐朝名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到尉迟敬德,大家可能就会想到说唐系列小说中尉迟敬德的形象,在小说中,尉迟敬德身材颇黑,却武艺高强。后来还娶了黑白两位夫人。不过在说唐系列小说中,尉迟敬德除了黑白夫人外,还有一位妻子。这位妻子是尉迟敬德在参军之前娶

  • 和珅的弟弟和琳是怎么死的?他不死嘉庆还敢不敢杀和坤?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和琳,清朝,风云人物

    我们都知道和珅,被称为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据记载,和珅当时的家产要比当时清朝的国库还要富有,要知道,当时乾隆皇帝是特别喜欢和珅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和珅,如果和珅的弟弟和琳不死,嘉庆皇帝还敢杀和珅吗?和林是和珅的亲弟弟,后20年,和珅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在和珅崛起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一定要全力扶

  • 道光为了挑选太子用了什么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道光,清朝,风云人物

    道光为了挑选太子用了什么办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对于中国封建王朝来说,选太子是头等大事,数千年的历史中,帝位传承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嫡长子继承制,一是贤能继承制。大多数王朝都是采用嫡长子继承的方式,而清朝是为数不多采用贤能继承制的王朝。当然,

  • 明朝将领熊廷弼简介:虽为楚党,却与东林党关系密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齐懿公做了哪些糊涂事?他为什么囚禁他的嫂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齐懿公,战国,风云人物

    要说齐国可真够乱的,光废公居然就出了三:前废、中废、后废。哎,想起来真是一脸汗啊。这个后废也是个倒霉蛋子,他在位还不到五个月,在给老爹上坟的时候,被叔叔公子商人弑了。然后商人自立为君,就是齐懿公。后废的老妈,也就是昭公的娘子是鲁国人,史称昭姬,她痛惜儿子死于非命,每天哭哭啼啼。齐懿公很不爽,把她关在

  • 张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人物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晋,张华,风云人物

    主要成就文学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钟嵘《诗品》评其作品多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实际上其作品多有“侠骨柔肠”,可谓诗如其人。《文心雕龙》称其短章“奕奕清畅,其《鹪鹩》寓意,即韩非之《说难》也。” 《晋诗》收录有《门有车马客行》、《轻薄篇》、《游侠篇》、《博陵王宫侠曲二首》、《游猎篇》、《壮士篇》

  • 皇帝分别给两个儿子送了10个美女,结果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构,宋朝,风云人物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一种梦想,那就是穿越到古代做君王,当然做君王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古代,君王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也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无数的后宫佳丽与花不尽的财宝,令很多人都非常向往。所以很多朝代都出现过为了争夺皇位兄弟互相残杀的惨痛事件,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历史上也有很多不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