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诗人王昌龄生平 王昌龄结局 王昌龄子女 王昌龄诗作

唐朝诗人王昌龄生平 王昌龄结局 王昌龄子女 王昌龄诗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78 更新时间:2024/2/12 12:18:33

唐朝的文化名人中,有两个昌龄,一个叫张昌龄,一个叫王昌龄。张昌龄文辞优美,曾经得到唐太宗的大加赞赏,并且有过一段中肯的告诫谈话,告诫他不要恃才傲物,以保万全。不过,相较之下,开元、天宝年间的王昌龄诗名更大一些,虽然毕生没有与皇帝近距离接触,却留下了自己的声音,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美称。诗歌盛于唐朝,唐朝的诗歌又多出自盛唐时期,盛唐时又多垂名千载的典范诗人。就像洛阳的牡丹园,集天下珍奇的花中之王于一地,满目牡丹,争奇斗妍,美不胜收。王昌龄,便是这牡丹园中的一朵奇葩。

王昌龄赶在了唐朝史称最为繁荣的开元年间光荣地考上了进士,春风得意,随后又在张九龄做宰相的时候“举博学宏词科”,做了汜水县尉。“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王昌龄在他的早期生活里,呈现出了豪放的生活激情。由此,也决定了他的写作主题。今天,人们已经忽视了他的官员身份,而是以边塞诗人来定位王昌龄,主要是因为他的军旅题材的几首作品。实际上,王昌龄是否有过真实的军旅生活,一直是一个未知数。从寥寥无几的传记材料中,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他曾经历和体验过边塞生活,最基本的理由是,在担任公职时间内,他是没有那么多空裕的时间跑到遥远的边塞,官场纪律也不允许他这样做。除非在出仕之前,或者,中途有过一两趟与之相关联的公差旅行。借用公差旅行写作的,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

王昌龄的边塞诗,生动而逼真。今天,我们可以沿着某些线索,抵达那个冷兵器时代。

漫漫边关,风沙满地,他踏雪而行。阵营相连,帐篷相接,那是一个浸洇着血与火、激情燃烧的地方,里面住着一群长年浴血疆场、置生死于不顾的汉子,他们的肤色被大漠的骄阳晒得黝黑,因为经年的征战,有些士兵的盔甲,已被磨破。雪,大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王昌龄坐在篝火前,杯盏里的酒尚有余温,将士们围坐在他周围。白天,他已见过他们在雪地里操练,旌旗猎猎,剑戟如林,红缨如潮,呼声震天,这是一支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啊。有一个年轻的将领过来敬酒,王昌龄一笑,这仗打到什么时候呢。年轻的将领一仰脖,尽干杯中之酒,掷杯于地。王昌龄点头,看来将军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啊。目前的战事如何呢?王昌龄又问。将军微醺的面庞上已带着笑容,告诉您,前方传来捷讯,已报生擒吐谷浑。此番塞上之行,使王昌龄深有感触。他是一个何等聪明之人,一系列的边塞创作题材,已了然于心。

酒过三巡,乐队奏乐了,那是一首故乡的老歌,悲凉的离愁,如笼罩在长城上的积雪,挥之不去。满堂喧哗,忽地变作一派肃然,大家都安静下来。有一位老兵的眼睛里,露出了闪烁的光。这一幕,被王昌龄捕捉到了。将士们这是思乡了啊。他想起来,在长安,曾经遇到一个战士垂老还乡,可是,这位战士没有还乡的欢乐,却有数不尽的悲伤,出征前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如今却是他一人只身返回京城,沙场的苦有谁知道呢,也许不需要解释,掀起衣服,裸露肌肤,身上那些星星点点的刀箭创伤不是可以说明一切么?回到住处,王昌龄辗转难眠,醉里,挑着灯,奋笔疾书: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就是这一首诗,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自古以来,战争与爱情一直成为官方和民间讨论和关注得最多的话题,王昌龄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从作品中塑造了边塞和闺怨这两种习见的文学主题。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可能是借助于别人的叙述,和古代的边塞诗歌传统,发挥了自由的想象,展现了典型而逼真的边塞生活场景。不过,从他夜宿灞上以及“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的内容来看,一般人也许更倾向于王昌龄曾经有过短暂的军营之旅。“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王昌龄晚年,安史之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在他的边塞诗里,既有对大将军的激赏,也有对下层士兵的怜悯,以及对于朝廷的种种隐忧。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七首·其一》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其二》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从军行七首·其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其五》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从军行七首·其六》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从军行七首·其一》

关于爱情,也一次次进入王昌龄的创作视野。长夜待君王的宫女,红妆守空帏的青楼女子,她们的愁,在于等待爱情,等待情人的突然出现。王昌龄也许倾听过这样哀怨的诉说,他的笔下,充满了对于没有已经或者没有获得爱情、并且困扰于相思之中的女子的深深同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情》

一者充满阳刚,一者充满阴柔。王昌龄敏感的心灵中,装满了人间秋色,对于国家统一的期盼,对于家庭和睦的祈愿。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七绝圣手”的朋友圈子王之涣,高适岑参,张九龄,王维,孟浩然,李白,崔颢……这么多的朋友高士,想想就叫人羡慕。王昌龄是一个喜欢交友的人,和孟浩然“数年同笔砚”,交情不可谓不深,而且有一则传说显示,孟浩然的死亡就因为王昌龄的到访而开荤所致。孟浩然在长安求官期间,也与王昌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人李白听说他被贬龙标,在路上又未能遇到,专门写了一篇寄他的赠诗。但王昌龄的送别诗也尤为出色。有人统计过,在他所留下的182首诗里,有32首皆是以“送”字打头,友人之多,可见也是热情好客之人。中国文化史上的送客,确是一门学问,送客之间,十里长亭,饮酒长歌,越是怕别离,越是伤别离,越是情不能禁。别离里的悲欢情愁,得失自明,冷暖自知。有一点,盛唐文学界的圈子里,是最讲团结的,名家很多,但相互之间尽管有许多性情上的差异,却引为知己,一见如故,互相推崇,很少有关于纠纷的记载。

只可惜王昌龄诗名显著,官运却是不济,新旧唐书中以“位不显”来形容。张九龄被罢相,他也随之遭到排挤,而且是两次被贬,到蛮荒之野,做一个清闲的小官。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时,王昌龄照例要作叙别心声,他远望苍山,感慨不已,下笔时却是风清云淡,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只两行字,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却顶得上千言万语。因为王昌龄的两次被贬,加之“不护细行”,已经开始有很多不利的话语散布出来,弄得“谤议腾沸”。但王昌龄的声音很清楚,不管世间如何变迁,不管别人对我怎么看,我还是我,我的心中依然如冰似玉,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王昌龄后来弃官隐居,“安史之乱”时准备回归乡里,在濠州被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死因是不明的,可怜一代诗杰死于非命。

中国文化史上的文人被杀案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初唐的陈子昂被县令段简所害,成为众怒。而王昌龄的被杀,再一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愆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唐才子传》

刺史闾丘晓,也是一个读书人出身,竟然将一代文化名人杀害,实在是令人愤慨和震惊。一个优秀的诗人是可以随便杀害的么?那位闾刺史未必太过于自作聪明了。再看这位闾大人,史载“素愎戾,驱下少恩”,倘若因为王昌龄的“不护细行”而触怒自己,也不致于大动干戈,杀气腾腾。闾丘晓图了心中之快,他的死期也不远了。宰相张镐因其延误军期,也让他品尝杀头的滋味,这个混账东西,死到临头,还借口家有高堂、老而无依之类的话语来搪塞,张镐含怒叱问,那王昌龄的高堂谁来奉养呢?!

闾丘晓这样的恶官杀一百次不足惜。可王昌龄死一次,于文化,却是不小的损失。

王昌龄是个有诗歌天赋的诗人,让人一读难忘。一些别人不经意的小片断,小细节,都能引发他心中的滔滔才情。因为他怀着真情实感,加之精通韵律,故而其诗作精品叠出,每每被谱成乐曲,流传于民间。据《集异记》载,开元年间,王昌龄和当时齐名的高适和王之涣到旗亭饮酒,正巧有梨园乐伶演唱当时的名曲。他们三人便私下打赌,看唱谁的诗多,即按此论实力排名前后。结果,有趣的是,乐伶们连唱了王昌龄的两首。可以想见,王昌龄在当时的诗界乐坛,享有多高的声誉。

标签: 王昌龄

更多文章

  • 唐朝诗人政治家张九龄生平 张九龄结局 张九龄子女 张九龄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九龄

    清人蘅塘退士孙洙一生曾历任几方县令,到了晚年,喜好作诗,择取《全唐诗》精要,汇编成《唐诗三百首》,这本集子起先是作为家塾课本,为初学诗的孩子准备的礼物,后来竟在成人读者间流行开来,其影响力超过历代唐诗集粹。集中开篇之作,便是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幼年初读,似觉晦涩难懂。及至后来,历览稍多,每

  • 唐朝诗人孟浩然生平 孟浩然结局 孟浩然子女 孟浩然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浩然

    自古以来,隐士因其超迈出尘、不慕荣利的道德情操,被目为世外高人。作为盛唐重要诗人中最年长的一位,孟浩然淡泊清远,才情满腹却终身不仕。他的一生,与同在诗坛的李白、杜甫、王维等友人相比,履历相对简单,在特定的生活情状下,甘居田园,完成了从儒生到隐士的自然转变,在浩荡如潮的诗人中独树一帜,成为隐士的典范。

  • 唐朝名将李嗣业生平 李嗣业结局 李嗣业子女 李嗣业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嗣业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

  •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俄国文学巨人托尔斯泰的作品大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列夫托尔斯泰

    在世界文学史上存在过很多名人,中国就有像鲁迅、老舍、冰心等,在俄国就有托尔斯泰、高尔基、列宁等人,今天小编说要给大家讲到的名人就是列夫托尔斯泰这个人,列夫托尔斯泰简介是怎样的呢?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又有哪些?下面度哥小编就为你带来他的主要作品以及相关简介。俄国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全名

  • 谭震林简历 什么是谭震林三不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谭震林

    谭震林与毛泽东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出生湖南,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二人交情颇深。在文革中,谭震林被四人帮批斗,他当着毛泽东的面说出了“三不该”,究竟是什么情况?谭震林简历1902年4月24日生于湖南省攸县,9岁入私塾读书,12岁到书店学徒。1925年冬在当地结识中共党员,

  • 谭震林的老婆是谁 谭震林与邓子恢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谭震林

    谭震林夫妇谭震林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位,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于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谭震林的老婆是谁谭震林,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有两位夫人。不过到现在为止,谈起谭震林夫人,大家都会说的是第二任夫人葛慧敏,谭震林的第一任夫人也是一位红军,在战火中相爱相知,婚

  • 陆定一的儿子是谁 陆昊是陆定一的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陆定一

    陆定一夫妇中宣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役,为新中国独立、建设等作出重大贡献。而关于陆定一的生活也有很多人感兴趣。陆定一的儿子陆定一的第一位夫人唐义贞比陆定一小3岁,出生于湖北武昌金口镇一个中医家庭。唐义贞协助苏维埃政府准备转移,不意有一天竟遇见陆定一,两人大

  • 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宦官:童贯(掌控军权20年且被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童贯

    童贯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还是很陌生的,他可是能够和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超级大太监其名的人物哦,还是历史上权势滔天的八大太监之一,那么童贯的生平又是怎样呢?他是哪个朝代的呢?那么接下来度哥历史小编就来为你来介绍介绍他这个人!北宋超级宦官,童贯童贯(1054年1126年),是我国北宋宋徽宗时期权势

  • 屠格涅夫简介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屠格涅夫

    在19世纪的俄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家,比如今天我们要讲到的屠格涅夫、俄国历史上的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雨果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那么屠格涅夫简介和生平是怎样的呢?屠格涅夫的作品又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一一介绍一下。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简介1、屠格涅夫的大学生

  • 王闿运四大弟子都有谁 王闿运与齐白石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闿运

    王闿运,世称湘绮先生,咸丰年间举人,曾是肃顺的家庭教师,后成为曾国藩幕僚,担任过翰林院检讨、清史馆馆长等职,其门生众多,比较著名的有齐白石、刘光第等人。王闿运四大弟子王闿运门生众多,在教育事业上颇有成就,较著名的弟子有杨度、夏寿田、廖平、杨锐、刘光第、齐白石、张晃、杨庄等。杨庄能作诗,王闿运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