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惠文王赢驷简介 赢驷的儿子 赢驷和芈月关系 赢驷为什么杀商鞅

秦惠文王赢驷简介 赢驷的儿子 赢驷和芈月关系 赢驷为什么杀商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89 更新时间:2024/1/16 12:34:46

赢驷简介:赢驷的儿子,赢驷和芈月,赢驷为什么杀商鞅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车裂商鞅

嬴驷为太子时,一度触犯了禁条。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通。 商鞅说:“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这样以来,法令便畅行无阻,秦国越治越好,但却得罪了太子。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位,一想起当年受罚之事就很不高兴。加之这时商鞅威望极高,家家户户都知道商君之法, 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于是,惠文王便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东进攻魏

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公元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魏以河西地予秦。公元前329年,秦军攻魏,取河东的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及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次年秦军乘胜攻魏,取魏蒲阳(今山西隰县)。魏国在秦军数次强大攻势之下,又被迫割让上郡15县(今陕西东北部地区)给秦。从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

灭蜀败楚

公元前325年,嬴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改元为更元元年。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但西方的义渠又发兵袭破秦军于李帛。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公元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灭蜀国。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阴行反间,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激怒楚怀王,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使秦军在丹阳(指今陕西、河南二省间丹江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国蜀国的威胁。楚国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秦惠文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扩大了疆域,而且针对犀首并相六国,发动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的形势,采用了张仪的连横之策,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胜利。为后来秦王赢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伐取义渠

义渠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是当时秦国在西北部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义渠占有今天的陕西北部、甘肃中北部和宁夏等地。义渠凭借骑兵特有的机动性对秦国的边境进行劫掠,甚至曾经侵入到秦国的洛河流域。正是义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坏性,才使公孙衍能够说动秦惠文王暂停攻魏而转为攻义渠。秦国对付义渠这些游牧民族的办法主要是烧荒,很有效果。游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烧光的秦国边境,以避免大批马牛羊被饿死。秦惠文王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派庶长操趁其自相残杀,平定了义渠。义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病重去世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惠文王去世。时年四十六岁,葬于咸阳北原。近世所谓周文王陵,实际是秦惠文王的公陵。

为政举措

铲除异己,立相分权。

扩疆拓土,壮大实力。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

慧眼识珠、任贤用能、甄拔人才。这是嬴驷取得重大政绩的关键。他不仅重用赢华、异母弟公子疾等秦人,也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如果嬴驷不能识人善任,不能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才良将,他绝对是不会取得重大政绩的,也绝对不会彪炳史册的。

人物评价

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在法治建设完成后,秦国有两个人是双重性质的,秦惠文王和商鞅。他们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就算秦孝公没有暗示,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象商鞅这种人,秦国不用,也必然是不会让别国来用的。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赢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用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赢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展现了赢驷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

史书记载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战国策·秦策》

秦惠文王儿子: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儿子列表

秦惠文王有2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长子赢荡和次子赢稷。

赢荡简介

赢荡,秦惠文王长子,为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出生,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到了晚上,武王气绝而亡,年仅23岁。

赢稷简介

赢稷,秦昭襄王,秦惠文王次子,秦武王的异母弟弟,前325年出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诸弟争位;赵武灵王与秦国的魏冉等大臣合谋,于是得立,是为秦昭襄王,简称秦昭王,在位56年。前251年,昭王死,享年75岁。

赢驷和宣太后情史 嬴驷最爱的女人是芈月吗

芈月传热播,秦惠文王赢驷可谓是“老谋

深算”又重情重义。赢驷的第一位王后是谁,赢驷最爱的女人魏纾是个什么样的人?

秦惠文王王后魏纾简介

惠文后(?-前305年),战国时期秦国王后,秦惠文王之妻,秦武王之母。前334年,惠文后来

到秦国与秦惠文王联姻,称魏夫人。

惠文后魏纾是秦惠文王去宋相王时认识的,魏纾是魏国人,惠文后与秦惠文王于前329年生下

秦武王,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惠文后支持公

子壮。但在掌握朝中实权的魏冉的支持下,秦昭襄王继位,前305年,公子壮、惠文后,以及

其他的王子们,都被魏冉所杀。

惠文后,秦惠文王赢驷的原配夫人。

嬴驷

秦惠王四年(丁亥,公元前334年),惠文后来到秦国与秦惠文王联姻,时称魏夫人。

赢驷和宣太后情史 嬴驷最爱的女人是芈月吗

秦惠王九年(壬辰,公元前329年),魏夫人为秦惠文王生下一子。时值秦惠王正在全力打通

中原之路,于是为此子取名为‘荡,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

秦惠王十四年(庚戌,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荡继承王位,是为秦武王。本来母以

子贵的惠文后至此便可以高枕无忧的安享晚年,但因其子喜好跟人比角力,即位后也丝毫不

改,还将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皆封做大官。

秦武王四年(甲寅,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派樗里疾率领百辆战车抵达周王城(今河南省洛阳

市王城公园附近),周赧王派士兵列队迎接,姿态十分恭敬。同年八月,秦武王也抵达周王城,并与孟说比赛举‘龙纹赤鼎。西汉时的西楚霸王力拨山兮的下场凄惨,秦武王力举鼎兮

的下场更是惨得立杆见影。就在秦武王将大鼎刚举过头时,结果大鼎压将下来,致使他胫骨

断裂而亡。因他没有子嗣,其兄弟纷纷参与争夺王位,惠文后则支持秦惠王的庶子公子壮为

嗣,但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迎立在燕国当人质的秦武王之弟公子稷回秦国继位,是为秦

昭襄王。孟说则因怂恿秦武王举鼎被诛灭三族。秦武王死后葬于永陵。

秦昭襄王二年(丙辰,公元前305年),惠文后及公子壮被诛杀。

秦王朝秦惠文王赢驷的芈氏

芈八子:秦宣太后。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统治秦国三十六年。虽然最后被儿子夺回了权

力,但是虽然被夺了权,这位太后威风仍在,照样在王宫里豢养男宠,临了还想把心爱的“

二爷”带去阴间殉葬,儿子连个话都不敢说。

芈姓,乃是楚王国的国姓,由此推想,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给丈夫秦惠文王后得到的封号。

这个“八子”的封号位次比较低。一说大家就能明白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美人、良

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后来汉朝也沿用了这套制度,并把八子等同于男性官员中的

“中更”一级,比五大夫还高两级,等于侯爵可见做皇帝的小老婆待遇其实很高,足以

让找不着晋升之阶的男人后悔投胎有误。

赢驷为什么杀商鞅 商鞅被杀的原因

赢驷为什么杀商鞅,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的人都知道商鞅变法这次历史上的变革,商鞅变法从多方面上做出了变革,给秦国的经济,土地,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可是既然是秦国的有功之臣,怎么在秦孝公退位以后,却被惠文王赢驷杀害呢?

商鞅被杀的原因

1、有私怨。当年赢驷年少时犯法被商鞅新法处置,他的两个师傅也被判刑。所以秦惠王,包括公子虔怀恨在心是有可能的。

2、丢车保帅。商鞅变法触怒了大量秦国老贵族的利益,只是迫于秦孝公没有发作而已。秦孝公一死,贵族瞬间开始发难,新君秦惠王刚刚即位,为了稳定时局必杀商鞅以平息贵族之愤。

3、稳固根基。君主制时代臣子势力,威望盖过君主是很可怕的,当时商鞅即是如此。从庙堂到地方到处都是被商鞅提拔的拥护变法的官吏,加之商鞅还有商淤的封地,势力已经遍布秦国各个角落,甚至军队也不乏大量商鞅的支持者。尽管商鞅是大公无私,忠君爱国,但是这样强大的力量对于新即位,根基不稳的秦惠王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商鞅被杀也是合乎君主制时期的常理的。

商鞅在历史上做的贡献

商鞅所运用的法家的依以治国直接促使了秦国由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转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秦统一全中原的基础。

历史上的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卫鞅就是历史上人们所说的商鞅,他在战国时期是非常著名的人物,是非常有名气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他的改革更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在政治和民生上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他如此地出色,所以人们对卫鞅的老师是谁也非常好奇,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教导出这样出色的学生,那么卫鞅的老师是谁呢?关于卫鞅的老师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卫鞅的老师是尸佼,据说在卫鞅年轻的时候就十分爱好钻研刑名法术,曾经向尸佼请教过杂家方面的问题,后来卫鞅才得到了重用,尸佼也是一位十分有名气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曾经对学积有生、重民等观点做过重要的论述,而且对道家的思想也发展地非常深远,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对社会改革等方面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不过他的作品都已经遗失,所以人们无法彻底地了解他的思想。

第一次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第二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

评价

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司马迁: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桑弘羊: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标签: 秦惠文王

更多文章

  • 孟尝君田文简介 孟尝君田文后代 孟尝君田文在秦国为相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田文

    孟尝君田文简介:孟尝君田文后代,孟尝君田文在秦国田文(?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秦昭王时

  • 朱熹生平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 朱熹的思想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熹

    朱熹生平:朱熹是哪个朝代的,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

  • 王曾简介 北宋王曾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曾

    王曾王曾别名王沂公、王文正,山东青州人,是北宋时期的名相,被誉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王曾年少就成了孤儿,由叔父养大成人,他也上进、勤奋好学,拜张震为师,颇有才名,之后更是连中三元,走上仕途。王曾简介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名相。少年孤苦

  • 南宋大臣陈康伯简介 陈康伯后裔 陈康伯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康伯

    陈康伯陈康伯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大臣,是主战派代表人物,曾在金兵南侵时推荐虞允文为参谋,最终赢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此战能取得胜利也离不开陈康伯的识人之明,战后宋高宗赞他为真宰相!陈康伯简介陈康伯(1097年1165年4月10日),字长卿、安侯,出生信州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是南宋名臣、诗人

  • 南宋大臣陈康伯生平 陈康伯墓在哪 陈康伯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陈康伯

    陈康伯陈康伯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担任过宰相、参知政事、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等职,封爵鲁国公,为人刚正不阿,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官员。陈康伯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师,谥号文正。陈康伯墓历史记载:“(宋)乾道元年(1165)二月丁末,少保尚书左仆射鲁国公陈康伯薨于位”,&

  • 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葛邲生平 如何评价葛邲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葛邲

    葛邲出生江阴青阳,一个“儒学名家”,从小就博学聪颖,中进士后担任过国子博士、著作郎、刑部尚书、右丞相、太子少保等职,封爵卫国公。于公元1196年病逝,被列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葛邲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辅,江阴青

  • 赵汝愚的儿子赵崇宪介绍 如何评价赵汝愚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汝愚

    赵汝愚少年勤学有大志,能以状元的成绩出仕,担任重要官职,为南宋政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完成了年少时“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的梦想。赵汝愚死后追官加爵,得以配享宁宗庙廷。赵汝愚的儿子赵崇宪赵崇宪(11601219),字履常,余干县城西街人,赵汝愚之子。宁宗庆元二年(

  • 南宋宗室赵汝愚生平 赵汝愚结局 赵汝愚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汝愚

    赵汝愚祖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尽管出身高贵,他却并非纨绔子弟,从小就聪明好学,很有志向,说出了“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这样的话。“明明可以靠出身,他却偏偏要靠才华。”赵汝贵不依靠家族,靠自身努力于宋孝宗乾道

  • 西汉十八功侯张敖简介 张敖与鲁元公主的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敖

    张敖张敖是西汉时期十八功侯之一,娶了刘邦与吕后的独生女鲁元公主,而女儿张嫣却被迫嫁给了舅舅汉惠帝。张敖早年随父参加陈胜、吴广起义,曾被封为赵王、宣平侯,于公元前182年逝世。西汉十八功侯张敖简介张敖(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2年),出生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是赵王张耳之子,娶了刘邦与吕后独女鲁元

  • 西汉开国功臣王陵简介 如何评价王陵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陵

    王陵王陵出生沛县土豪家庭,与刘邦是老乡,刘邦还未发迹的时候是在为王陵的兄长办事,王陵自然看不起处处不如他的刘邦。后来,王陵因母亲被项羽烹煮而归顺了刘邦,封为安国侯,之后又担任过右丞相、太傅等职。王陵简介王陵(?-前181年),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西汉初年大臣。王陵为沛县豪族,汉高祖刘邦微时,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