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荣是怎么死的 关于杨荣的历史评价

杨荣是怎么死的 关于杨荣的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45 更新时间:2024/1/16 17:24:44

杨荣别名杨道应、杨子荣,历仕五朝,辅佐永乐盛世、仁宣之治,重修太祖实录,总裁太宗实录,协助平朱高煦叛乱......他能文能武,于公元1440年病逝,谥号“文敏”。

杨荣是怎么死的

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请准回乡展扫先墓,于二月十八日起程。事毕后即择日出发,适逢杨荣病发,众人都劝他稍事休息再走,杨荣却说:“君命不能稽留。”便带着医生起程,途经杭州武林驿时,病重不起,于同年七月二日(7月30日)病逝,享年七十岁。

关于杨荣的历史评价

杨荣历仕四朝,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曾五次扈从出塞。成祖誉为岁寒松柏,至宣宗时五次获赐银印(分别名为“方直刚正”、“忠孝流芳”、“关西后裔”、“建安杨荣”、“杨氏勉仁”),仁宗曾赐一银印,文称“绳衍纠缪”,朝政得失准盖此印密疏。并亲写“勿谓崇高而勿入,勿以有所从违而忽怠”一文与杨荣共勉。皇室对杨荣的优遇可谓隆厚,而他未因恃宠而骄矜,仍守其“事君有体,进谏有方”的本分。

杨荣论事常情绪激昂,不能容人之过。但遇有别人触怒朱棣获罪时,他往往以微言劝导朱棣,从而使他们得以免祸。包括夏原吉、李时勉、刘观,都曾受其救护。

杨荣曾对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是我的原则。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从而得到祸害,是我所不为的。”所以他所受的恩宠始终没有隔阂。杨荣性喜宾客,虽然显贵也仍旧非常随和,所以士人多归向他。有人认为杨荣处理国家大事,不愧唐代的姚崇,而他不拘小节的个性,也颇像姚崇。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

杨士奇:① 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② 桓桓文敏,通才博识。遭际圣明,光奋于绩。承明廷阁,著作之庭。以翱以翔,舒叶振英。北裔西垂,从狩万里。职典署文,亦兼知武。外蕃胸臆,帅垣弱强。重瞳屡顾,数奏惟明。晚陟三孤,二公弘化。恪恭朝夕,敢或遑暇。帝怀敷仁,鞠躬承之。民怀被福,黾勉成之。志存宽惠,行在果断。嘉谋谠议,褒书有焕。予告南旋,曾几何时。上下延竚,而讣奄来。越昔内阁,七人同事。荏苒三纪,我铭其四。公寿考终,哀荣宠光。于乎文敏,殁也不亡。

诚孝张皇后:此五臣(“三杨”及胡濙、张辅),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

王慎中:某生也晚,窃闻长者之论,由高帝文皇以后称相业者,莫盛于三杨。

王世贞:① 荣为相,以才敏见知,上当大系未决者,取片言信。又周习地理兵将、险阨强弱,然于礼乐儒雅,则无称焉。宾守大不及才,亦一时之捷臣也。② 胡光大、杨勉仁、金幼孜、黄宗豫、曾子、王行俭诸公,皆庐陵之羽翼也。

张廷玉:①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② 成祖时,士奇、荣与解缙等同直内阁,溥亦同为仁宗宫僚,而三人逮事四朝,为时耆硕。溥入阁虽后,德望相亚,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均能原本儒术,通达事几,协力相资,靖共匪懈。史称房、杜持众美效之君,辅赞弥缝而藏诸用。又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杨其庶几乎。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荣当明全盛之日,历事四朝,恩礼始终无间,儒生遭遇可谓至。

蔡东藩:① 宣宗固不善筹边,而张辅、蹇义、夏原吉、三杨诸人,要亦不能辞其咎也...观此回乃知宣宗不得谓明,其臣亦不得谓良,宁特杨荣之足斥已哉?② 误国由来是贼臣,权阉构祸更逾伦。三杨甘作寒蝉侣,莫谓明廷尚有人。

标签: 杨荣

更多文章

  • 杨溥书法 杨溥的诗 杨溥的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溥

    杨溥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三杨”之一,人称“南杨”,历任少保兼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内阁首辅等职,历仕四朝,尽心辅佐帝王。杨溥书法杨溥工于书法,行、楷俱法赵孟頫。杨溥的诗杨溥为“台阁体”代表诗人之一,但他在&ld

  • 杨溥之子 杨溥的子女 杨溥救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溥

    杨溥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辅佐明英宗,在内阁共十六年,人人都称其有“相度”,为明朝鞠躬尽瘁,然而晚年眼见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杨溥之子 杨溥的子女长子杨暾,早卒。次子杨昱,早卒。三子杨旦,官至大理寺少卿。女儿嫁医学训科郭学本。女儿嫁医学训科吴卓。女儿嫁国子生李年皋

  • 杨溥的主要成就 如何评价杨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溥

    杨溥于公元1446年逝世,时年75岁,明廷追赠其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与杨士奇、杨荣“三杨”辅政的功绩载入史册。杨溥的主要成就明英宗正统初年时,太皇太后张氏(诚孝张皇后)委任杨溥等五大臣当政,而杨溥等也自信,敢于侃侃致议,虽年老而

  • 李东阳简介 李东阳巧对明朝景泰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东阳

    李东阳出身行伍,是明朝政治家,官拜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光禄大夫、左柱国、吏部尚书等职,入内阁十八年,同时也是茶陵诗派代表人物。李东阳简介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

  • 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和刘瑾关系 李东阳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东阳

    李东阳不仅在政治上颇有成就,其文学方面也不容小觑,作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他主持文坛数十年,擅诗文又工篆书、隶书,著有《怀麓堂稿》、《怀麓堂诗话》等作品。李东阳和刘瑾明武宗时,由于太监刘瑾擅权,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见时势难为,屡次上疏请求致仕,武宗同意让刘、谢二人致仕,惟独留下了李东阳。李不自

  • 明朝开国谋臣朱升简介 朱升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升

    朱升雕塑朱升出身安徽休宁一个书香门第,信仰道教,八岁拜师求学,十九岁考中秀才在家边讲学边务农。之后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他提出的九字国策为明朝江山做出了贡献,朱元璋赞他“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明朝开国谋臣朱升简介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

  • 明朝丞相汪广洋是怎么死的 对汪广洋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汪广洋

    汪广洋年少时就跟着朱元璋四处征战,协助他建立明朝,历任陕西参政、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等职,封爵忠勤伯。汪广洋博学多才,著有《凤池吟稿》《过高邮有感》等作品,朱元璋赞他“处理机要,屡献忠谋”。那么,朱元璋为何最终将他赐死?汪广洋是怎么死的洪武十年(1377年)授汪为右丞相。然而

  • 汪广洋简历 汪广洋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汪广洋

    汪广洋汪广洋出生江苏高邮,年少时师从余阙,诗歌、经文、书法等方面都很有成就,朱元璋对他非常器重,将其比作诸葛亮、张良这样的贤相。然而,汪广洋最终受胡惟庸案牵连、又包庇朱文正等人,被朱元璋赐死。汪广洋简历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

  • 蔡确的故事 如何评价蔡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蔡确

    蔡京蔡确是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颇有文才,历任邠州司理参军、集贤院、知谏院兼判司农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等职。蔡确后来因车盖亭诗案被贬,卒于贬所,宋高宗即位后追贬蔡确,夺回了一切给予他的恩赐。蔡确的故事梦为宰执蔡确少年时曾梦到要做执政。有个人对他说:“等到你父亲考中状元时,你就可以

  • 北宋大臣蔡确简介 蔡京和蔡确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蔡确

    蔡确蔡确出生泉州晋江,是北宋时期的大臣,也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为人聪慧很有气节,仪表秀伟,得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喜爱赏识,但最终还是与王安石分道扬镳,于公元1093年逝世。那么,蔡确和蔡京是什么关系呢?蔡确简介蔡确(1037年1093年),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