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毕昇简介_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_毕昇故事和启示

毕昇简介_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_毕昇故事和启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3/12/18 7:42:44

毕昇,北著名发明家。他曾为印刷作坊工人,多年从事手工印刷。他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要比西方的活字技术早500多年。

毕昇做生活的有心人

姓名:毕昇

生卒年:?1051

:蕲州蕲水(今湖北英山)

毕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印刷工人,而且在印刷作坊一干就是20年。他每天的工作不是刻版、排版,就是一页一页地印刷书稿。他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刻出的版面用一次就丢弃,觉得太可惜了。他总是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重复使用这些版块呢?要是那样效率该有多高啊!

可当毕昇与伙计们谈起这事时,别人总打趣他:“毕兄,你就省点脑子吧。这雕版印刷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都印了几百年,从来也没有人改进它。师傅也没说要改进,你操哪门子心?”

毕昇不同意伙计们的看法。他认为,雕版印刷也是人发明的,既然是人发明的就应该能够改进。经过总结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实践经验,结合自己试验的结果,他终于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并且进行了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次重大革命。

他的活字印刷试制成功后,同作坊的伙计们都来问询。毕昇也不保守自己的技术,当众给他们演示。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伙计们。看着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使印刷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伙计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伙计说:“《大藏经》有5000卷之多,需要雕刻13万块木版,放在一起整间屋子都装不下,这得花多少年的心血呀!如果用毕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毕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毕昇的回答出人意料:“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大家一下子愣住了:“你儿子,那怎么可能呢?他们还是只会玩泥巴、‘过家家的孩子呀!”毕昇认真地说:“你说的没错!就靠这玩泥巴、‘过家家。”他接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老家祭祖。有一天,俩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桌、碗、盆、瓢、椅等,随心所欲地摆弄。我见他们的这些家什做得挺好,忽然想到,如果用泥巴刻成单字泥块,然后将其烧干,再顺次排列在一起,不就可以排成章了吗。你看,这不是儿子教我的?”

师兄弟们听了,哈哈大笑。“但是‘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大家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一位小伙计问道。这时,师傅走过来说:“这是因为你们当中属毕昇最用心。他一直在琢磨提高印刷效率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其实,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从儿子那里得到发后,开始用泥捏成小的方块。这倒是很容易,但如在上面刻字呢?最初,毕昇在刚捏好后刻字,可是泥太软,字刻上去深浅不一,笔画粗细不匀,根本不能用。于是,他先把捏好的泥块拿出去晒干,然后再刻字。这次,字倒是能刻得很工整、得体,但是不能刻得太深,否则泥块极容易碎掉。刚捏好时不能刻,晒干了又刻不深,到底怎么样才行呢?

毕昇蹲在那里苦苦思索。妻子走过来,见到他那副样子觉得好笑,说:“你真是童心未泯呀,又玩起这些东西,整个人弄得灰头土脸的。”毕昇毫不在乎,他正在想如何才能克服刚才的问题。不经意间,他看见旁边儿子们已经捏好的小泥人衣服上的褶皱是那么流畅优美,就问:“你们怎么把这些褶皱刻上去的,刻得这么深,泥人又不碎?”孩子们回答:“这还不简单,你等到小泥人半湿不干的时候刻,怎么刻都行。”

听了孩子们的话,毕昇眼前一亮。他赶紧照着去做,果然是那么回事。他兴冲冲地一连刻了几百个字块。可最后晒干的时候,却发现它们上边布满了小裂纹,这显然不能用于印刷。经过反复试验,毕昇发现,如果用黏性很好的胶泥刻字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在泥块半湿不干的时候刻好字,不再拿到太阳底下去晒,而是在背阴的地方晾干。然后,他再把这些字块拿到微火上去烤,待字块干透变硬,就可以用来排版印刷了。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用,不仅大大推动了中国印刷业的发展,而且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3世纪开始,活字印刷术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地,后来又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和阿拉伯,再传入埃及和欧洲。大约在1450年左右,德国人古登堡受活字印刷的启发,发明了铅、锡、锑的合金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传入,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成才启示

生活中要留心观察。

要有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的精神。

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新的知识。

标签: 毕昇

更多文章

  • 董源简介_江南画师董源的故事_董源故事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董源

    董源,钟陵人,字叔达,五代时期著名山水画家,以状如麻皮皴笔画山峦,讲究以水墨表现江南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汀渚掩映之景,极大丰富了山水画表现手法。又工于设色山水,山石少皴纹,景物富,与巨然并称“董巨”,为五代画坛之巨擘,对后世影响甚大,其代表作为《潇湘图》。董源江南山水画祖师

  • 范仲淹简介_范仲淹勤奋学习的故事_范仲淹成才故事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幼时父亲早逝,随母亲改嫁朱氏。因受继父家人歧视,他自幼形成自强不息的性格。范仲淹刻苦攻读,于1015年中进士,步入仕途。他多年在地方任职,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后来升至参知政事,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

  • 唐朝大臣韦待价的故事 韦待价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韦待价

    韦待价出身名门世家,娶得是宗室之女,姐妹嫁给了唐太宗之子。早年以门荫入仕,曾率军抵御突厥、征讨吐蕃,出将入相,颇有功勋。公元689年,韦待价在寅识迦河兵败,不久后就病死了。韦待价的故事武则天命韦待价征讨吐蕃,凤阁侍郎韦方质请求按照惯例,派遣御史监军。武则天道:“古时明君派遣将领,会将城门

  • 韦待价是谁 韦待价生平 韦待价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韦待价

    韦待价韦待价出身名门京兆韦氏,是韦贤的后人,著名诗人韦应物是他的后裔。韦待价曾任兰州刺史、凉州司马、凉州都督、文昌右相、同三品、天官尚书等职,被封为扶阳郡公。那么韦待价的子孙后代都有谁呢?韦待价是谁 韦待价生平韦待价(?-689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象州刺史韦挺之子。韦待价出身于

  • 柳升的故事 对柳升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柳升

    柳升早年承袭父职成为一名武将,曾跟随朱棣作战多次,开启了中国热兵器时代,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安远侯。1427年,柳升在进军途中中埋伏而死,朱祁镇追赠他为融国公,谥号襄愍。那么,历史上都如何评价柳升的?柳升的故事明成祖即位后,永乐元年(1403年)诏“以北平为北京”,称&ldq

  • 明朝将领柳升后人都有谁 柳升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柳升

    柳升柳升是明朝时期将领,他有勇有谋,立下不少战功,曾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正规编制的“炮兵”,还参与建北京城。他去世后,李姓族人担起了守护柳升墓的责任,至今500多年了,如今的柳升墓已经重新修好了。柳升简介柳升(?-1427年),字子渐,怀宁人,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柳畈

  • 明朝开国将领孟善简介 孟善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孟善

    孟善孟善别称孟伯侯,出生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孝理村,朱元璋起义时他投靠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他又称为朱棣的得力干将,立下汗马功劳,为朱棣能够造反成功作出了一定贡献。那么,孟善的子女后人都有谁呢?明朝开国将领孟善简介孟善(1344年1412年),字伯侯,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孝理村(今山东省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

  • 明朝儒宗梅殷简介 梅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梅殷

    梅殷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朱元璋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把孙子朱允炆托付给他,但靖难之役时他为何没有带兵进京就建文帝,或者半路拦截朱棣,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梅殷死得蹊跷,就连妻子宁国公主都怀疑是朱棣干的。梅殷简介梅殷(1360年1405年),字伯殷,归德下邑(今商丘夏邑)人,明朝初年外戚、将领,汝南侯梅

  • 梅殷是被朱棣所杀吗?朱元璋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梅殷

    梅殷出生归德下邑(今商丘夏邑),是朱元璋的女婿,也是他最喜欢的驸马,因精通经史而备受称赞,甚至让他辅助建文帝。然而,一场靖难之役让建文帝生死不明,梅殷虽然没有投靠朱棣,但二人关系也基本上水火不容,更何况梅殷的死似乎与朱棣脱不了关系。朱棣永乐三年(1405年),梅殷入朝时经过笪桥,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

  • 陆仲亨是怎么死的 陆仲亨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陆仲亨

    陆仲亨陆仲亨出生安徽凤阳,年少时加入朱元璋的起义军,跟随他征战四方,在平定陈友谅的过程立功颇多,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吉安侯,朱元璋称他为腹心股肱之臣,对他相当看重。但陆仲亨最终因胡惟庸案而死。陆仲亨是怎么死的洪武十三年,明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最后被以谋反罪判死诛族,这个案子当时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