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末汉国皇帝陈有谅生平 陈有谅结局 陈有谅子女 陈有谅称帝多久

元末汉国皇帝陈有谅生平 陈有谅结局 陈有谅子女 陈有谅称帝多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73 更新时间:2023/12/6 3:30:54

元朝末暴发了空前的粮食崩溃和货币崩溃,从而导致了国家崩溃,一时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红巾军是主力之一,其杰出领袖就是今属荆州市洪湖的陈友谅。他不但严重打击了元朝统治者,还建立了自己的“汉”国,自称皇帝。

陈友谅(1320年-1363年)元代玉沙县黄蓬(今洪湖市乌林镇)人。出身渔家,生活非常艰辛。陈友谅却立有大志,希望改变命运,于是拜黄蓬山崇鸣寺的静空和尚为师学习武艺。至元六年(1340年)五月,渴望通过科举正途实现人生价值的陈友谅到玉沙县城参加武科科举考式。由于由武艺超群,陈友谅不仅取得了功名,还被被任命为该县的录事,从而一举摆脱了底层贫民的身份。

如果一切正常,陈友谅本可以沿着仕途发展下去,但是至正八年(1348年)九月,因为被查出使用真实的武器做为供神用的刀枪弓箭,违反了政府的武器禁令,静空和尚被县尹下令就地处死。这件事对陈友谅的触动很大,陈友谅于是以安葬静空和尚的理由回到了黄蓬。陈友谅回乡后,当年一同习武的武友柳涛、范洪君就找到他说:“现在不少地方已起兵反元,你带领我们,干脆也扯旗造反!”陈友谅说:“反元得有器械,你们先在山中秘密组织渔民打造刀枪,再定举事日期。”

至正十年(1350年)八月十四日,黄蓬山打造刀枪事泄,县尹通缉拿柳涛,范洪君等人。十五日,陈友谅赶回黄蓬散发烧饼,内藏“今晚杀鞑子”的字条,召集渔民千余人,在崇鸣寺斩白牛、白狗祭告天地,于十六日清晨,打败包围黄蓬的官兵。至正十六年(1351年)一月,倪文俊率红巾军攻占沔阳,陈友谅率百余人投奔倪文俊,被任命为录事参军。他继承和发展钟相的“陆耕水战”策略,多次打退元军的围攻。至正十三年(1353年),陈友谅已“拥众二万余”,占据了南达蒲圻、嘉鱼,东及汉阳沌口,北至沌水,西抵监利的大片地区。至正十四年(1354年)二月,湖广行省左丞相太不花率舟师五万进攻起义军。陈友谅经两月苦战突围,转移(氵筮)水一隐蔽,写下了“大禹导汉入(氵筮),吾要导汉入大海;不做河里缩项鳊,要做海中昂头龙”的托物言志之诗。他协助倪文俊攻占襄阳、中兴(今荆州)、武昌、汉阳等地立了大功,升为左将军。至正十七年(1357年),陈友谅率部攻占岳州、黄州、蕲州等地,被徐寿辉任命为左副元帅。是年九月,天完丞相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遂。倪文俊逃到黄州,令陈友谅统军反徐未果,三日后畏罪自杀。徐寿辉闻讯,封陈友谅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帅。

至正十八年至十九年(1358年-1359年),雄踞建康(今南京)的另一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计划向大江东西两面发展。西面与谅冲突。陈友谅以轻骑袭击池州,却被朱元璋部将徐达击败,几至全军覆没。

当初,徐寿辉闻陈友谅克龙兴,意欲迁都至此。但陈友谅徐忌寿辉的到来于已不利,没有允许。徐寿辉只得领兵先驻汉阳,继而下江州(今江西九江)。江州为谅辖区,谅先布伏兵城郊,佯作出迎,徐寿辉一进城,即闭城门,城郊伏兵四起,尽杀徐寿辉军士,只存徐寿辉一人。谅自称汉王,立王府,置官属,大权尽归谅,而徐寿辉仅拥虚位而已。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初五,陈友谅派人在江中沉杀了徐寿辉,于江州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

陈友谅称帝后,认为湖广、广西之地尽为己有,恃兵力强盛,欲东取应天(今江苏南京),以图大业。时朱元璋踞建康,惧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起来攻他,于是令谅旧友康茂才去伪降,嘱谅快来伐朱,康作内应。谅得信大喜,果引水军东下,及抵江东桥,按约连喊“老康”数声,无人应,谅始觉上了康的圈套。不旋踵间,康茂才纠合将士击谅,谅只得改乘轻舟逃走,继遭朱元璋遣兵追击,谅出皂旗迎战,又大败于慈湖,谅不得不放弃太平,直奔江州。朱元璋乘胜取安庆。派徐达,常遇春等统军与陈友谅军队在龙湾会战,被徐达、常遇春击败。至正十一年(1362年)二月,陈友谅部将吴宏、王簿、胡延瑞等,在朱元璋谋士李善长刘基等重金收买下,先后投降。其时,谅部将于光,欧普祥皆叛离,降于朱。使江西、安徽诸州县被朱元璋占据,形成了对江州包围局势。陈友谅只得放弃江州,退都武昌。

经过近两年准备,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五月,陈友谅率两湖义军25万,战舰500余艘,进攻洪都(南昌)。洪都一直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驻守的重镇,粮食、军器储备充足,使陈友谅围攻达85天之久,八月初,朱元璋亲自督师,率军10万援救南昌。陈友谅得报,挥师迎击朱元璋。两军在鄱阳湖遭遇,陈军的战舰大,朱军战舰小,被陈军的战舰撞翻,撞沉百余艘,未战而溃。第二天再战,从辰时战到午时,谅军大败。谅退保鞵山(即江西大孤山),朱元璋已先在湖上堵住谅的归路。相持数月,谅乃与将帅谋划,右金吾将军说:“此示弱也,彼以步骑蹑我,进退失所据,大事去矣。”谅不能决,思虑片刻说:“右金吾言是也。”当下左金吾执己见未被采纳,遂率部将叛离投朱;右金吾得此讯息,相继叛离投朱。朱元璋至康郎山,用李善长计,火攻陈军的战舰。时火攻陈军的战舰。时火烈风猛,陈军被烧死、溺死者近5万人。陈友谅退至保鞵山(大孤山),但朱军早已切断陆上退路,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陈决定从水上突围。陈友谅的座舰在泾江口(九江口)搁浅,在换乘小船时,他出舱指挥战斗,不幸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

陈友谅死后,其长子陈善儿被俘,太尉张定边连夜带着谅的次子陈理,并奉陈友谅的遗体返回武昌,葬于蛇山之麓。陈理即位,改元德寿。

至正二十四年(1346年)陈理的力量向朱元璋投降,大汉政权亡。

标签: 陈有谅

更多文章

  • 明清之际布衣傅山生平 傅山结局 傅山子女 傅山著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傅山

    在明清易代的大变动、大战乱时期,中国涌现了一批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傅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公它、侨黄、布衣道人、酒道人等,祖籍由大同移居忻州顿村,终落籍太原阳曲西村。傅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友人毕振姬评他:“公他来历奇,行事奇,诗文书画奇。&rd

  • 唐朝名将王方翼生平 王方翼结局 王方翼子女 王方翼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方翼

    大唐帝国到了风雨飘摇的唐僖宗时期,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进入了长安城,屠尽宗室,乱杀无辜,大唐江山到了大厦将倾的最后时刻,出身高门士族的凤翔节度使郑畋,给唐僖宗送去了用自己鲜血写成的效忠誓言,率领唐军在龙尾坡(陕西岐山县东)与黄巢军队展开血战,一战就让黄巢军伏尸两万,一举扭转了战场上的颓势,未能让

  •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 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而韩非子则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的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一起来看看韩非子简介吧,一代大家的一生,是怎样的呢?法家创始人:韩非子韩非,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散文家。他师从荀卿,与丞相李斯为同窗学友。他继承和发扬了荀卿的法学思想,同时

  •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简介 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敦颐

    说起周敦颐,可能大家最为了解的就是他是《爱莲说》的作者这一点了吧。而实际上周敦颐可不仅仅只是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而已,周敦颐还是著名的哲学家,宋朝儒家理学思想这一派,周敦颐就是其开山鼻祖。理学祖师周敦颐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1

  •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简介 沈复与陈芸的浪漫爱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复

    因为《浮生六记》,是历史记住了沈复和陈芸二人。沈复是浮生六记的作者,这本书中讲述的就是他和妻子陈芸之间的故事。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沈复在人们眼中就是个不思进取的败家子,但现在再看,则只剩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一、沈复简介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

  • 余玠后人 余玠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余玠

    余玠曾大破蒙古军,守卫川蜀数十年,以山城防御抗击蒙古军,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退进扰成都、嘉定的蒙古军,在抗击蒙军方面功勋显赫。余玠后人儿子:余如孙,取“当如孙仲谋”之义,后改名余师忠,历大理寺丞,为贾似道所杀。余玠的主要成就余玠富韬略,通兵法。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麾下,营田

  • 余玠是怎么死的 余玠比岳飞还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余玠

    余玠为南宋江山稳固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宋理宗却听信谗言,要余玠回朝,导致余玠暴毙而亡。他死后第二年却被诬陷,后遭抄家削职,家人也遭迫害,多年后才得以平反。后人称其功绩不输岳飞,却比岳飞还惨!余玠是怎么死的余玠抗战获胜,宰相谢方叔却设法迫害余玠。余玠与统制姚世安不和,姚世安则以谢方叔为援。宝祐元年(1

  • 张弘范简介 张弘范是大汉奷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弘范

    张弘范父亲曾投降蒙古,张弘范也成为蒙古将领,也许他留着汉人血液,却生长在蒙古环境中,早已不算汉人,但最终他灭亡南宋还是不能为汉人接受,故而被称作“汉奸”。张弘范简介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曾参加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

  • 许负是谁?为何说她是中国第一女相士?许负为何能被皇帝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许负

    说起有名的算命先生和相士,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牛人,比如著名的袁天罡、刘伯温等。这些人不但能掐会算,还帮助皇帝解决过很多问题,又都有一些著作流传于世,比如《推背图》、《烧饼歌》等。在我们印象里,相士都是男人的事,极少有女相士,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位西汉时期的女相士:许负。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不过

  • 郑颢是谁?郑颢为何不愿意当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颢

    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好像状元郎就一定要娶皇帝的女儿,成为驸马一样。但实际上呢,在古代的700多个状元中,有且仅有一位状元驸马,他就是郑颢。郑颢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家族荥阳郑氏是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荥阳郑氏先祖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郑颢的祖父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郑絪,郑颢自幼饱读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