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凌迟”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凌迟处死有多痛苦

“凌迟”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凌迟处死有多痛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17 更新时间:2023/12/29 1:55:36

我们经常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刑罚的方式之一就是“凌迟处死”,简单来说就是受罚人要尝尽千刀万剐,而不是一刀毙命,让其痛苦程度慢慢加深,折磨致死,这种方式是相当残忍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凌迟处死”的方式呢?

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1905年4月,清朝两位大臣伍廷芳和沈家本联合署名,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提交《删除律例内重法折》,请求从《大清刑律》中永远删除凌迟。这是伍廷芳和沈家本汇合后做出的第一个惊天之举,是现代法理与古代酷刑传统的第一个较量,两位修律大臣拉开架势,高屋建瓴,以仁政为坐标系,说明刑法“裁之以义”,终极目标却是“推之以仁”。

参诸前人之论说,既多议其残苛,而考诸今日环球之国,又皆废而不用,且外人訾议中法之不仁者,亦惟此数端为最甚。

这是中国呼吁改革的老办法:首先,把自己要干的事说成上溯3000年来无数先烈一直想干而代代未竟之事,要继承先烈遗志,把他们不可能做成的事做成;其次,说美国就是这么干的,美国的今天,就是俺们的未来;最后再补充一点,说美国人早就对俺们这么落后有意见了!

这种写法,可能是官牍习惯,也可能确是沈家本如临大敌,把改革的困难想得太充足,必及古今中外,否则无法说服圣上。

沈家本有一得力助手,叫“董康”,其回忆说,司法改革刚开始时,海归大臣伍廷芳尚在美国出使,作风谨慎的本土大臣沈家本不敢贸然制新法,所以只是“荟萃同治以来章程,详看编辑”,做一些筹备工作,年底了,慈禧未见刑法改革成果,急了,沈家本这才动作,召集属下征询意见,于是董康建议,“自宋以后,刑制日趋于重,凌迟尤形残酷。今欲中外画一,须从改革刑制始”,如果中央批准,“始知朝廷非虚应故事”。董康的意思是,事儿一定要做,步子一定要小,先别抛开《大清律例》去制订《大清新刑律》,只求在《大清律例》里删除酷刑,试探一下慈禧的意思。所以1905年4月,伍廷芳和沈家本联奏《删除律例内重法折》,请求在旧法中删除334条,其中重点在于“将凌迟、枭首、戮尸三项一概删除,死罪至斩决而止”。

出人意料的是,慈禧没做异议,下旨准行,将凌迟“永远删除,俱改为斩决”。

在中国,关于凌迟的文字记录,最早出现在唐朝。在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总撰的《五代史志·刑法志》中,有“轻刀脔割”一句,说的就是凌迟。《五代史志》记述的,是晋朝和隋朝之间那段小朝廷频繁更迭的时代,史称“南北朝”。其间,河北有个小朝廷,号称“东魏”。但魏帝无能,大权掌握在高澄元帅手里。高澄是一帅哥儿,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儿,他去江苏打梁朝,活捉了徐州总督兰钦子京,强迫他做首席厨师,兰钦子京不堪打骂,终把高澄杀死在床下。高澄有个弟弟,叫“高洋”,奇丑无比,能征善战,喜欢酩酊大醉之后去闹市裸奔。高洋接过哥哥的权柄,把兰钦子京那伙儿梁朝遗党“轻刀脔割”,头颅做成一套精美的酒具。这便是第一次载入史册的凌迟事件。

后人常说,关于凌迟的记载始于北齐皇帝高洋,这不对。高洋对梁党“轻刀脔割”之后9个月,他才废魏帝,另建“北齐”小朝廷。准确地说,凌迟第1次被文字记录,始于东魏权臣高洋。

凌迟经过混乱的南北朝,又经过短命的隋朝,在传说中仁慈的唐朝也有记录。比如说,706年,德静王武三思私派大法官周利贞去海南定安县,假传唐中宗旨意,处决昔日的平阳郡王敬晖,周利贞公报私仇,命人把敬晖绑在大榕树下,把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不过,唐朝确实别有气象,懂得一个好的王朝必须慎于死刑,所以745年,也就是李白再婚的那一年,唐玄宗甚至考虑要废除死刑。遗憾的是,安史之乱改变了一切。叛乱中,燕朝皇帝安禄山在洛阳劝降,常山市长颜杲卿和军事部长袁履谦不为所动,被绑在天津桥上,零割处死。有道是,乱世用重典,自安史之乱起,唐史中有了不少凌迟记录。此时,凌迟仍是私刑,没有写入法典,甚至“凌迟”2字尚未产生,只做“脔割”或“剐”。唐灭后,中国大乱,史称“五代十国”,凌迟盛行。

那个时候,契丹族在北方建立辽朝,第1次把凌迟写入法典,成为与绞斩并列的公刑。在契丹语里,“脔割”音同“凌迟”,汉族史官在写《辽史·刑法志》时,第一次将其音译为“凌迟”。在汉语中,“凌迟”也做“陵迟”,“陵”是土丘,“迟”是动词,意思是“缓缓刮平”。荀子有言,“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意思是,3尺陡岸,空车上不去,百仞高山,车可负重登顶,为啥,因为山坡缓缓。于是,缓缓登山,慢慢割肉,奥妙尽在其中。

在南部中国,小朝廷更替,遍地是酷刑,却引发了废止凌迟的第一声呼喊。946年,后晋皇帝顾问窦俨奏请,死刑只留斩绞两种,“以短刀脔割人肌肤者”应当禁止。皇帝石重贵准奏,禁用凌迟。不过,心慈手软的皇帝不久长,第2年,契丹攻打河南,石重贵服输,后晋灭亡,法制尽废。此后,岁月荏苒,五代继续更替,窦俨先是做后汉的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随后是后周的立法委员,等到后周元帅赵匡胤黄袍加身,建了宋朝,窦俨又做了教育部副部长,所以他影响了一大批人,以至赵匡胤力纠五代弊政,再次规定重罪只用斩绞,不用凌迟。

标签: 凌迟

更多文章

  • 吉顼的成就 如何评价吉顼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吉顼

    吉顼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深得武则天器重信任。身为武则天的心腹,他却极力拥护李氏,唐中宗李显被立为太子也少不了他的功劳。此外,他还在谏杀来俊臣、抵御突厥等方面做出了贡献。那么,历史上都是如何评价吉顼的?吉顼的成就谏杀来俊臣:吉顼担任御史中丞时,曾劝谏武则天,使得武则天下定决心,诛杀来俊臣,结束了

  • 吉顼生平简介 吉顼来俊臣啥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吉顼,来俊臣

    吉顼吉顼出生河南洛阳,早年进士及第,历任明堂尉、右肃政台御史中丞、宰相、天官侍郎、同平章事等职,深得女皇器重,成为武则天的心腹之臣。吉顼曾劝武则天诛杀来俊臣,结束了他的酷吏政治吉顼生平简介吉顼(生卒年不详),洛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吉顼进士出身,曾任明堂尉,后告发綦连耀,劝武则天

  • 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故事的主人公王祥后人 王祥和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祥

    王祥王祥出生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琅琊王氏,是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故事的主人公,世人皆知的大孝子。王祥是琅琊王氏的一员,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是其家族后人。王祥后人儿子:王肇、王夏、王馥、王烈、王芬王肇,晋朝王祥之子,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 陆玩是怎么死的 陆玩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陆玩

    陆玩出身东晋士族名门,为人大气有雅量,能招引接纳后进之士,贵族、寒门都一视同仁。他擅长书法,尤其是行书,代表作有《贺瑞星表》,笔力瘦硬、有雅重之气,虽比不上钟繇,却也不失特色。陆玩是怎么死的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十二月,陆玩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尉,谥号康,朝廷赐兵丁千人,守冢人家七十家。晋

  • 陆玩后人 陆玩书法 陆玩的文学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陆玩

    陆玩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司空等职,因劝降叛军有功而被封为兴平伯,功绩突出,深得朝廷内外敬重。公元341年,陆玩逝世,时年64岁,追赠太尉,故而世称“陆太尉”,谥号为“康”。陆玩后人儿子:陆始,世袭兴平伯爵位,历任侍中、尚书。陆纳,

  • 陆玩生平简介 陆玩无人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陆玩

    陆玩陆玩别名陆琉、陆统、陆太尉,出身吴郡陆氏,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名士、名臣。他出身名门之家,以宽容儒雅有器度而闻名天下,时人以“陆玩无人”形容那些位居高位而有雅量的人物。陆玩生平简介陆玩(278年-341年),亦作陆琉(米芾作陆统),字士瑶,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唐朝名相陆象先:“保护”唐玄宗不依附太平公主 烧尽名帖保全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陆象先

    陆象先出身吴郡陆氏太尉枝,与父亲陆元方均担任过唐朝宰相,同样颇得帝王器重。他执政期间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反对他们夺权政变,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唐玄宗,后又尽力保全当初太平公主门下大臣,维护了唐朝的政局稳定。唐睿宗赐名陆象先原名陆景初,之所以改名,是因为这个名字是唐睿宗赐给

  • 八闽之光之清代名将甘国宝生平 甘国宝结局 甘国宝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甘国宝

    八闽之光清代名将甘国宝甘国宝(1709-1776年),字继赵,号和庵,祖籍屏南漈下,出生于古田县二十六都(今屏南县小梨洋村)。清代名将,一生戎马倥偬40余载,不但治军严谨、戍边尽责、守土有方,且体恤兵民、热心公益、多才多艺。屏南是清朝名将甘国宝的故乡。我们在屏南县城新城区的一个十字路口的中心看到了

  • 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生平 陈宝箴有什么贡献?陈宝箴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宝箴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值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国内催生出了一股要求维新变法的思潮。也是在这一年陈宝箴出任湖南巡抚,这场危机让陈宝箴认识到了清政权的腐败,开始思考救亡图存,“非扫弊政,兴起人材,兴天下更始,无以图存”。此后他成为湖南维新运动的领

  • 蔡景历简历 蔡景历的子女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蔡景历

    蔡景历蔡景历出生河南考城,是南北朝时期书法家、陈朝大臣,曾参与营救简文帝萧纲、定计拥立陈文帝,尽管仕途坎坷,屡遭弹劾依然深得陈宣帝陈顼的敬重,封官加爵都不受影响。那么,蔡景历的子女后代都有谁呢?蔡景历简历蔡景历(519年-578年),字茂世,济阳考城(今河南考城)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臣、书法家。蔡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