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朝鲜明成皇后生平 朝鲜明成皇后怎么死的?

朝鲜明成皇后生平 朝鲜明成皇后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4/1/21 11:42:11

明成皇后是氏朝鲜朝末期的政治家和女强人。在国运日渐衰落,列强虎视眈眈要吞食朝鲜的动荡局势中,她为高宗皇帝的“亲政”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时期,日本加快了并吞朝鲜的步伐,借帮助李氏政府镇压“甲午农民战争”之际,在朝鲜部署了大量军队。

1895年10月8日,日本政府采取了行动除掉明成皇后这个“眼中钉”。日本驻韩国公使三浦梧楼亲自指挥了这次代号为“猎狐”的作战行动。受到指示的50多名日本剑客和浪人在日本军队的配合下闯入朝鲜的皇宫景福宫,并在明成皇后就寝的玉壶楼里杀害了明成皇后和多名宫女。 三浦梧楼以保护为名,带着军队掌控了景福宫,并命令手下“毁尸灭迹”。日本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朝鲜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愤怒。

日本政府为了平息事态,对三浦梧楼和国友重章等55名凶手进行了审判,但之后不久,却以证据不足为由全部予以释放。

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后,(1851年-1895年)本名闵慈英,李氏朝鲜高宗的王妃,骊兴人。1851年(辛亥年,哲宗二年)阴历九月二十五日生于骊州近东面蟾乐里。佥正赠领议政骊城府院君纯简公闵致禄的女儿。是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也是李氏朝鲜末年的亲华派领袖,朝鲜历史中女性掌权的延续。1866年(丙寅年)十六岁入宫,并册封为王妃,行嘉礼于汉城云岘宫(兴宣大院君第)。

历史上的明成皇后 自高宗即位后,兴宣大院君摄政,采取亲日的路线。熟读中国诗书的闵妃册封后,鼓励高宗采取锁国政策及亲华路线,并在朝野扶植亲信,及推举亲人出任要职,与兴宣大院君势成水火。1895年乙未(高宗三十二年,光绪二十一年)10月8日“乙未事变”,她连同兄长及亲人被日军所杀。后来高宗被迫废其为庶人,但1897年复王后称号,谥明成太皇后。葬金谷洪陵。由于明成皇后的政策路普遍对人民有利,所以深受人民欢迎。后世史家称她为“伟大的娘子”。

明成皇后是否试图逃走?历史上记载是说明成扮宫女想逃,但是却失败被杀害。不管是国际版DVD,还是跟电视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书,都说明成皇后没有逃走,只是假扮宫女,混在一堆宫女中,但在日本浪人杀害第一个无辜宫女后,就自认自己是皇后了。如果是连续剧剧情,穿大礼服迎接日本浪人,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未免太伟大了吧,不过很有令人敬佩的效果。

有资料表明当时在宫中的俄国军官形容:当时明成皇后穿着宫女服和一群宫女躲在一个小房间。之后日本浪人开始要杀人,紧过度快要崩溃的明成皇后因为压力受不了而尖叫奔跑出去日本浪人就在后追她。

明成皇后是否被烧死?

网站资料上写的重点就是:明成在10月7日晚上被残酷地杀害了。杀她的凶手是日本的低贱野蛮的无业游民(浪人),这些浪人当晚轻易地侵入日本军人早已控制住的朝鲜皇宫,先刺伤了世子,并抓他的头发,把他摔到地上,再强行深入皇后所在的房间里,在皇后的胸上狠狠地踩了几脚,然后刺了她好几刀,再玩弄她的阴部,并在她还末断气前,将她的身体浸在油中,点火烧她至死。当场没有任的韩国人目睹,但看到的日本人有好几个。

韩国当地导游提起到明成的死因。他说:明成其实是自杀的,当时日人以侵犯到宫廷,明成自知若落在日人手理想必死的很难看,所以她选择再景福宫的一座湖泊跳湖自杀,后来尸体有被找到,但是日人还是有对明成的尸体做一些不好的事,甚至破坏景福宫的风水,包括拆掉景福宫的大门,至今景福宫的大门还是歪歪的,甚至连景福宫左右两侧的青龙与白虎的风水都破坏它。

导游说后来可能是因为民族的一些相关问题,所以才会演变成日人杀害明成,而大多数的韩国人喜爱大院君更胜于明成,连韩国的一些史料都描述明成是一位善妒工于心计的“妖妇”。

韩国的史学家并不否认。但她应该不是被烧死的,因为有一些证人曾看过她的遗体。那些外国人还说她的皮肤很好。但很多史料都指出她的确是被剥得精光才被焚尸的(可能是因为那些狠毒的日本浪人想要赶快毁尸灭迹),而且电视上也有演那些日本人在焚尸时还不敢让韩国人或其它外国人知道他们杀了明成,不是吗?甚至之后还有一阵子否认是日本人杀了她的,又怎可能让外国人看到明成的尸体的好皮肤呢?况且她死时必定是死状甚惨。

标签: 明成皇后

更多文章

  • 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可久

    张可久别名张小山、张伯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张养浩并称“二张”,与乔吉合称“双壁”,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那么,张可久的代表作都有哪些呢?张可久简介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

  • 扬州八怪之金农与郑板桥的关系 如何评价金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农,郑板桥

    金农与郑板桥都是“扬州八怪”之一,两人一样的“离经叛道”,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引领清代书画。那么,世人都是如何看待金农与郑板桥二人的?金农与郑板桥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金农和郑燮等人卓然树起叛逆的大旗,成为

  • 明朝沈一贯党争是怎么回事 沈一贯在国本之争中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一贯

    沈一贯沈一贯是明朝年间政治家、诗人,出生浙江宁波,父亲沈明臣是当时著名诗人,自小受熏陶也有了颇高的文学造诣,代表作有《啄鸣集》、《易学》十二卷、《敬事草》等。沈一贯在明朝中期党派斗争、国本之争中都发挥着重要角色。沈一贯党争明朝中期党争剧烈,有名有势的大党有阉党,浙党和东林党,沈一贯即是浙党(或&ld

  • 明朝政治家、散曲作家赵南星的故事 赵南星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南星

    赵南星赵南星曾任户部主事、吏部考功郎中、吏部尚书等职,是东林党领袖之一,明朝政治家、散曲作家,有《赵忠毅公集》、《味檗斋文集》、《史韵》等作品。为人嫉恶如仇、正义感很强,不肯与魏忠贤同流合污。赵南星的故事高邑县有个里村,村南就是槐河,河口有一面又长又陡的斜坡。一次,一个赶车的拉了一车白灰,从坡顶上冲

  • 赵南星简介 赵南星不收魏忠贤的礼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南星

    赵南星赵南星别名赵梦白、赵侪鹤、清都散客,出生高邑(今河北高邑县),是明朝政治家,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人称明代“三君”之一。赵南星为人耿直不屈,不肯依附魏忠贤,最终被冤下狱,死在狱中。赵南星简介赵南星(1550~1627),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

  • 王融与王导是什么关系 如何评价王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融,王导

    王融出生名门琅琊王氏,曾任秘书丞、中书郎、宁朔将军、军主等职,深得萧子良赏识。他聪慧过人、才华横溢,然而随着萧子良夺位的失败,他也受牵连入狱,最终被弹劾、赐死。那么,关于王融,历史上都如何评价他?王融与王导是什么关系王融是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是王僧达的孙子、王道琰的儿子。如何评价王融&ldquo

  • “竟陵八友”之一王融简介 王融的诗的特点及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融

    王融出生琅琊王氏,是王导的后裔,南北朝时期南齐文学家,人称“竟陵八友”之一。他的作品如今都已散佚,他有诗文五十多篇,颇多陈述政见之作,后人有《王宁朔集》。那么,王融的诗词有何特色?“竟陵八友”之一王融简介王融(466--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

  • 任昉子女 对任昉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任昉

    任昉任昉为官正直廉洁,一心为民,关心民众疾苦,故而能赢得百姓的爱戴与敬重。此外,任昉虽然家境贫寒却相当好学,家中藏书万卷,人称梁代三大藏书家之一,对保存典籍、传承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任昉子女儿子:任坷,字东皇,官至尚书外兵郎。任坒,字西华,家贫,一次冬天穿着单薄的衣衫,碰见了任昉生前好友刘孝标,刘孝

  • 任昉诗词 任昉的代表作 任昉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任昉

    任昉任昉出生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年少刻苦,很小就能诗能文,闻名乡里,曾任太常博士、太子步兵校尉、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御史中丞、秘书监、宁朔将军、新安太守等职,为官清廉公正、心系百姓,得民众爱戴。任昉诗词任昉在其诗歌中追求典故的运用,形成了以学问入诗的创作习惯。因以学问为诗,任昉诗歌的风格

  • “永明体”的诗人代表沈约代表作 沈约作品 沈约宋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约

    沈约沈约是齐、 梁文坛的领袖,他在诗、文、音律等方面都颇有成就,是“永明体”的诗人代表,创造了四声八病之说,为后来产生近体诗奠定了基础。沈约代表作有《宋书》、《沈隐侯集》、《四声谱》、《齐纪》等。沈约代表作 沈约作品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