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军名将董振堂与彭德怀并列 若不牺牲至少是个大将

红军名将董振堂与彭德怀并列 若不牺牲至少是个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14 更新时间:2024/1/16 17:46:24

堂是井冈山时期就跟随主席的一员猛将,跟彭德怀并列,立下了赫赫战功,长征时期也一直担负着最艰险的断后任务,可以说没有董振堂长征很难完成。

1934年10月,由于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长征中,红五军团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1934年11月底,红军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突进,由于前面部队携带了大量“坛坛罐罐”,行动迟缓,不能迅速过江,加重了红五军团的掩护任务,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当时红五军团仅有第13师、第34师两个战斗师,兵力约1.1万人。当他们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后,34师已被敌军重重包围。最终,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董振堂所率红五军团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渡湘江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中央红军趁滇北防守空虚,决定兵分三路,从3个渡口同时渡江,董振堂的红五军团负责掩护军委纵队从中间的皎平渡渡江。按照这个部署,红五军团在江南岸的石板河一带掩护3天便可撤防。但渡江行动开始后,第一军团找不到渡船,架了半截的浮桥又被江水冲垮,第三军团也无法架浮桥,于是中央军委命令第一军团沿江而下,第三军团沿江而上,都改从皎平渡渡江,而皎平渡仅有6只小木船,渡江所需时间延长,因此,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连续3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6年10下旬,红军2万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董振堂陵园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由于敌众我寡,被迫入城坚守,在敌强大炮火的攻击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若不牺牲至少是个大将,可惜了

标签: 董振堂彭德怀

更多文章

  • 朝鲜明成皇后生平 朝鲜明成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成皇后

    明成皇后是李氏朝鲜王朝末期的政治家和女强人。在国运日渐衰落,列强虎视眈眈要吞食朝鲜的动荡局势中,她为高宗皇帝的“亲政”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时期,日本加快了并吞朝鲜的步伐,借帮助李氏政府镇压“甲午农民战争”之际,在朝鲜部署了大量军队。1895年10月8日

  • 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可久

    张可久别名张小山、张伯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张养浩并称“二张”,与乔吉合称“双壁”,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那么,张可久的代表作都有哪些呢?张可久简介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

  • 扬州八怪之金农与郑板桥的关系 如何评价金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农,郑板桥

    金农与郑板桥都是“扬州八怪”之一,两人一样的“离经叛道”,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引领清代书画。那么,世人都是如何看待金农与郑板桥二人的?金农与郑板桥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金农和郑燮等人卓然树起叛逆的大旗,成为

  • 明朝沈一贯党争是怎么回事 沈一贯在国本之争中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一贯

    沈一贯沈一贯是明朝年间政治家、诗人,出生浙江宁波,父亲沈明臣是当时著名诗人,自小受熏陶也有了颇高的文学造诣,代表作有《啄鸣集》、《易学》十二卷、《敬事草》等。沈一贯在明朝中期党派斗争、国本之争中都发挥着重要角色。沈一贯党争明朝中期党争剧烈,有名有势的大党有阉党,浙党和东林党,沈一贯即是浙党(或&ld

  • 明朝政治家、散曲作家赵南星的故事 赵南星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南星

    赵南星赵南星曾任户部主事、吏部考功郎中、吏部尚书等职,是东林党领袖之一,明朝政治家、散曲作家,有《赵忠毅公集》、《味檗斋文集》、《史韵》等作品。为人嫉恶如仇、正义感很强,不肯与魏忠贤同流合污。赵南星的故事高邑县有个里村,村南就是槐河,河口有一面又长又陡的斜坡。一次,一个赶车的拉了一车白灰,从坡顶上冲

  • 赵南星简介 赵南星不收魏忠贤的礼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南星

    赵南星赵南星别名赵梦白、赵侪鹤、清都散客,出生高邑(今河北高邑县),是明朝政治家,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人称明代“三君”之一。赵南星为人耿直不屈,不肯依附魏忠贤,最终被冤下狱,死在狱中。赵南星简介赵南星(1550~1627),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

  • 王融与王导是什么关系 如何评价王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融,王导

    王融出生名门琅琊王氏,曾任秘书丞、中书郎、宁朔将军、军主等职,深得萧子良赏识。他聪慧过人、才华横溢,然而随着萧子良夺位的失败,他也受牵连入狱,最终被弹劾、赐死。那么,关于王融,历史上都如何评价他?王融与王导是什么关系王融是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是王僧达的孙子、王道琰的儿子。如何评价王融&ldquo

  • “竟陵八友”之一王融简介 王融的诗的特点及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融

    王融出生琅琊王氏,是王导的后裔,南北朝时期南齐文学家,人称“竟陵八友”之一。他的作品如今都已散佚,他有诗文五十多篇,颇多陈述政见之作,后人有《王宁朔集》。那么,王融的诗词有何特色?“竟陵八友”之一王融简介王融(466--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

  • 任昉子女 对任昉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任昉

    任昉任昉为官正直廉洁,一心为民,关心民众疾苦,故而能赢得百姓的爱戴与敬重。此外,任昉虽然家境贫寒却相当好学,家中藏书万卷,人称梁代三大藏书家之一,对保存典籍、传承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任昉子女儿子:任坷,字东皇,官至尚书外兵郎。任坒,字西华,家贫,一次冬天穿着单薄的衣衫,碰见了任昉生前好友刘孝标,刘孝

  • 任昉诗词 任昉的代表作 任昉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任昉

    任昉任昉出生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年少刻苦,很小就能诗能文,闻名乡里,曾任太常博士、太子步兵校尉、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御史中丞、秘书监、宁朔将军、新安太守等职,为官清廉公正、心系百姓,得民众爱戴。任昉诗词任昉在其诗歌中追求典故的运用,形成了以学问入诗的创作习惯。因以学问为诗,任昉诗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