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史学家全祖望简介 全祖望墓 全祖望故居

清朝史学家全祖望简介 全祖望墓 全祖望故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690 更新时间:2024/1/21 18:46:15

全祖望是清朝著名史学家、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著有《鲒埼亭集》、《经史问答》《元学案》百卷等作品,于51岁时逝世,葬于六世祖全少微墓之西南。

全祖望简介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

乾隆元年(1736)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权贵,于次年辞官归里,不复出任,专心致力于学术,相继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讲绍兴蕺山书院,从者云集,后又应邀主讲广东端溪书院,对南粤学风影响很大。

在学术上,其推崇黄宗羲,自称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万斯同影响,专研宋南明史事,留意乡邦文献,尤好搜罗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曾编成《天一阁碑目》。

其著作颇丰,撰有《鲒琦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诗集》10卷,还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经书问答》、《句馀土音》等,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南宋应麟《困学纪闻》续选《甬上耆旧诗》,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遗产。

全祖望墓

全祖望墓,清代建筑,原位于宁波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今为恒春街南侧,市府三招后面),坐东朝西,前为庙前河,北与西塘河相接,南与南塘河相连。

墓坐东偏北,朝西偏南,坐落于一片绿草丛中。墓平面呈长方形,面阔730厘米,进深420厘米,四周用条形石块堆砌,高122厘米,墓碑系原物,高122 厘米,长 厘米,上书“谢山全太史之墓”,祭台两侧竖有两方“全祖望先生传”的碑刻和两根方形石柱,柱上刻有两只形态可掬的狮子。此为镇墓兽。

全祖望故居

全祖望故居始建于清代,为一幢二进五开间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由于故居年久失修,楼上地板及木梯的榫卯结构腐朽甚为严重。为恢复故居原貌,当地政府在前期保护维修的基础上,从2007年12月12日开始实施了二期保护维修工程。

标签: 全祖望

更多文章

  • 全祖望作品 全祖望的学术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全祖望

    全祖望相当推崇黄宗羲,又深受万斯同的影响,专门研究宋和南明史事、保存明清文献、校勘旧籍,在经学、理学、书院教育等方面都颇有成就。全祖望作品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全祖望秉笔直

  • 全祖望散文特点 如何评价全祖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全祖望

    全祖望是乾隆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后辞官回乡不再出任官职,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讲学,曾在绍兴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讲学,对南粤学风影响很大。全祖望散文全祖望写了不少传记散文。碑铭如《忠介钱公第二碑铭》、《二曲先生窆石文》、《亭林先生神道表》、《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前侍郎桐城方公神道碑铭》、

  • 高士奇后人 如何评价高士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士奇

    高士奇在诗文、书法、鉴赏、收藏等方面都有成就,他曾每日为康熙皇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君臣关系相当融洽。1703年,高士奇逝世,谥号“文恪”。高士奇后人高士奇生平事母至孝,居乡谦和,约束家人从不马虎。对后代子孙提出告诫: “ 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法度废则变

  • 张伯行作品 关于张伯行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伯行

    张伯行学习程朱理学,一生刚正清廉,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于公元1725年逝世,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清恪”,配享文庙。张伯行作品张伯行著作宏富,有《正谊堂集》十二卷、《道南源委》、《道统录》、《伊洛渊源续录》、《居济一得》、《小学集解》、《续近思录》、《学规类编》、《

  • 谈迁的简介 谈迁是什么朝代的 谈迁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谈迁

    谈迁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他历经艰险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原本此书就是他历时二十年多写完的,谁知却被小偷偷走,无奈之下他只能重写,因为他的坚持世人才得以看到这部明史巨著。谈迁的简介 谈迁是什么朝代的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

  • 谈迁的子女 谈迁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谈迁

    谈迁终生不仕,尽管家贫,却靠抄写、代笔、幕僚为生,著有《国榷》、《枣林杂俎》、《北游录》等作品,为人很有操守,不为权势改变初心,这是很不容易的。谈迁的子女长女三子名为:谈朴、谈祺、谈祉。谈迁是个怎样的人谈迁一直是靠给别人抄写谋生的,这是很艰苦的。尽管艰苦,他也从不为钱财和骨气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崇

  • 唐朝诗人王昌龄生平 王昌龄结局 王昌龄子女 王昌龄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昌龄

    唐朝的文化名人中,有两个昌龄,一个叫张昌龄,一个叫王昌龄。张昌龄文辞优美,曾经得到唐太宗的大加赞赏,并且有过一段中肯的告诫谈话,告诫他不要恃才傲物,以保万全。不过,相较之下,开元、天宝年间的王昌龄诗名更大一些,虽然毕生没有与皇帝近距离接触,却留下了自己的声音,有“诗家夫子”、

  • 唐朝诗人政治家张九龄生平 张九龄结局 张九龄子女 张九龄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九龄

    清人蘅塘退士孙洙一生曾历任几方县令,到了晚年,喜好作诗,择取《全唐诗》精要,汇编成《唐诗三百首》,这本集子起先是作为家塾课本,为初学诗的孩子准备的礼物,后来竟在成人读者间流行开来,其影响力超过历代唐诗集粹。集中开篇之作,便是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幼年初读,似觉晦涩难懂。及至后来,历览稍多,每

  • 唐朝诗人孟浩然生平 孟浩然结局 孟浩然子女 孟浩然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浩然

    自古以来,隐士因其超迈出尘、不慕荣利的道德情操,被目为世外高人。作为盛唐重要诗人中最年长的一位,孟浩然淡泊清远,才情满腹却终身不仕。他的一生,与同在诗坛的李白、杜甫、王维等友人相比,履历相对简单,在特定的生活情状下,甘居田园,完成了从儒生到隐士的自然转变,在浩荡如潮的诗人中独树一帜,成为隐士的典范。

  • 唐朝名将李嗣业生平 李嗣业结局 李嗣业子女 李嗣业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嗣业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