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鲁肃对东吴有何贡献?鲁肃出了什么样的计谋?

鲁肃对东吴有何贡献?鲁肃出了什么样的计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12 更新时间:2023/12/11 18:49:49

鲁肃,字子敬,三国最被低估的人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和刘备借荆州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两段精彩故事,里面除了刘备和孙权,还形象刻画了帅气十足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单刀赴会的关羽,但人们经常忽略一个配角,鲁肃恰似一位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

实际上鲁肃在孙权政权中的地位并不像小说中写得那么不堪,据说孙权晚年曽将自己的大臣排了排队:第一是张昭,其次是周瑜,然后就是鲁肃了。

排名第一、第二的张昭和周瑜好理解,孙权是其前任哥哥孙策临终托付给张昭和周瑜,没有张昭和周瑜的扶持,就没有孙权后来吴主位置;而半路投奔孙权的鲁肃没独自打过仗、立过功,跟孙权也没什么裙带关系,孙权为何对他评价如此之高呢?

鲁肃祖籍山东,后迁居安徽合肥与周瑜算是邻居,家里很有钱,为人也豪爽,周瑜起事时得到鲁肃很大的支持,孙权继位后,周瑜便将鲁肃引荐给了孙权。

因为是周瑜引荐的,孙权自然不好怠慢,便约了几个大臣陪鲁肃一起喝酒聊天,很是愉快,酒足饭饱各自回家,孙权私下又把鲁肃找来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建议孙权:汉朝廷已是没救了,曹操现在也打不过。您最好暂时稳固江东,占据一方,以观天下形势变化。目前北方正在打仗,您正好趁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像汉高祖称帝建号夺取天下!孙权嘴上说:“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实际上,孙权心里肯定赞叹不已,简直就是东吴版的隆中对,不然不会随后就给予大量赏赐。

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征,同年荆州的刘表去世,由于东吴和荆州一直交战不断,双方敌对由来已久,刘表的去世,让局面出现一线转机,鲁肃得知消息后立即向孙权提出,应该乘刘表去世,荆州不稳,联络刘表的儿子和刘备摒弃前嫌,共同对付曹操。孙权当即派鲁肃为代表去荆州吊丧,鲁肃途中追上败退中的刘备,并说服刘备派诸葛亮一起回东吴落实孙刘联盟事宜。鲁肃的眼快手急,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

当曹操占领江陵准备顺江东下东吴,孙权的收下大多劝孙权投降,而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并悄悄建议孙权召周瑜回来决定,周瑜归来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让周瑜主持战事,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鲁肃的貌似不经意的请周瑜回来开会,顺利帮孙权解决战与和的问题,手段确实不一般。

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围绕荆州的归属争论不休,东吴将领刚刚打了胜仗志得意满,认为曹操不堪一击,刘备更不在话下,大家都建议扣留刘备独霸荆州。只有鲁肃头脑清醒,建议孙权将荆州借与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共同抗曹。鲁肃的意思是:领导您是厉害,但曹操更厉害,如果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就会和我们一起对付曹操,说不定能赢;如果荆州不借给刘备,那我们就多了一个敌人,本来就打不过曹操,这样就肯定更打不过了。孙权再次采纳了鲁肃的提议,借荆州给刘备。

后来周瑜病亡,临终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工作,统领周瑜的部队。孙权任命鲁肃汉昌太守、偏将军,鲁肃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

周旋荆州

刘备借得荆州,攒足了劲后,便一路向西攻取了益州和汉中,孙权看了分外眼红,便派人去讨还荆州,刘备耍赖不还,有句老话“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是这么来的。孙权很是恼火,你不还,我自己去拿,就直接出兵荆州南面的三郡;荆州的主人关羽不干了,带了三万人马杀将过来,双方剑拔弩张。这时鲁肃带了一万人马挡住了关羽,邀请和关羽面谈,提出各自将兵马置于百步之外,与会人员只能带单刀赴会,按武功和实力,形容单刀赴会的应该是鲁肃而不是关羽。

论嘴上功夫,关羽被鲁肃说得哑口无言,谈判光过嘴瘾没用,谈得是实力和条件。更厉害的是鲁肃选的会谈时间,正是曹操准备出兵刘备汉中的时候,刘备为避免两头作战,不得已重新坐下来与孙权商量荆州的归属,孙刘联盟暂时得已维持。

由于孙刘联盟的存在,三足鼎立得以保持。

可惜的是,之后没几年,鲁肃病故,孙权乘关羽与曹操作战,背后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刘备夷陵之战,孙刘联盟彻底破裂。东吴和西蜀都开始了走下坡路。

在某种程度上说,鲁肃是三国鼎立的设计者之一,更是孙刘联盟的缔造者和维护人,完全值得孙权的尊重和重用。

标签: 鲁肃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侯君集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侯君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字君集,豳州三水县人,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

  • 唐朝名将陈国公:侯君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字君集,豳州三水县人,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

  • 有哪些与戴胄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戴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戴胄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授士曹参军,迁兵部郎中、武昌县男。唐太宗即位后,迁大理少卿、太子左庶子。生性忠直,犯言直谏,迁尚书左丞。贞观三

  • 唐朝宰相戴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戴胄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授士曹参军,迁兵部郎中、武昌县男。唐太宗即位后,迁大理少卿、太子左庶子。生性忠直,犯言直谏,迁尚书左丞。贞观三

  • 唐朝宰相宋国公:萧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瑀

    萧瑀,字时文,唐朝初期宰相,他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萧瑀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孝顺好佛,闻名天下。爱好学习,工于书法。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进入长安,拜内史侍郎。直言进谏隋炀帝,贬为河池太守。大业十三年(617年

  • 如何评价魏徵?有哪些与魏徵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徵

    魏徵,字玄成, 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获赠司空、相州都督

  • 唐朝宰相郑国公:魏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徵

    魏徵,字玄成, 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获赠司空、相州都督

  • 明朝内阁首辅:杨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荣

    杨荣 (1372年1月4日 -1440年7月30日 ),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 、杨溥 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第,授

  • 明朝内阁首辅:杨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溥

    杨溥 (1372年-1446年8月6日 ),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 )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 、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

  • 有哪些与杜淹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杜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杜淹

    杜淹,字执礼,京兆杜陵人,唐朝时期宰相,他是隋朝怀州长史杜徽之子,名相杜如晦的叔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隋朝时期,担任御史中丞。隋朝灭亡,效力于王世充,授吏部尚书。投降秦王李世民,授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卷入杨文干事件,受到牵连,坐罪流放巂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