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杜如晦有哪些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杜如晦?

关于杜如晦有哪些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杜如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84 更新时间:2023/12/22 22:20:49

杜如晦,字克明,唐朝初年名相,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襄州刺史杜吒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与房玄龄等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元年,与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侯君集五人论功第一 [6] ,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 [2] 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贞观四年(630年5月6日),病逝,时年四十六岁,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

人物评价

李世民: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

房玄龄: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褚亮: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

李绛:唐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北齐任杨遵彦则理,用高阿那肱则乱;隋代任高颎则理,用杨素则乱;国家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姚崇、宋璟则理,用李义府、许敬宗、李林甫、杨国忠则乱。

刘昫:①房、杜二公,皆以命世之才,遭逢明主,谋猷允协,以致升平。议者以比汉之萧曹,信矣!然莱成之见用,文昭之所举也。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裨谌草创,东里润色,相须而成,俾无悔事,贤达用心,良有以也。若以往哲方之,房则管仲子产,杜则鲍叔、罕虎矣。②肇圣君,必生贤辅。猗欤二公,实开运祚。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赵元僖: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辅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祀延洪,史策昭焕,良由登用得其人也。

宋祁:太宗以上圣之才,取孤隋,攘群盗,天下已平,用玄龄、如晦辅政。兴大乱之余,纪纲雕弛,而能兴仆植僵,使号令典刑粲然罔不完,虽数百年犹蒙其功,可谓名宰相。然求所以致之之迹,逮不可见,何哉?唐柳芳有言:“帝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而房、杜让其直;英、卫善兵,而房、杜济以文。持众美效之君。是后,新进更用事,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谅其然乎!如晦虽任事日浅,观玄龄许与及帝所亲款,则谟谋果有大过人者。方君臣明良,志叶议从,相资以成,固千载之遇,萧、曹之勋,不足进焉。虽然,宰相所以代天者也,辅赞弥缝而藏诸用,使斯人由而不知,非明哲曷臻是哉?彼扬己取名,了然使户晓者,盖房、杜之细邪。

司马光:唐代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曾巩:降而至于唐,唐之相曰房、杜。

洪迈: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

轶事典故

房谋杜断

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

刀笔之吏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对帐下官属进行论功行赏,文官里,杜如晦与房玄龄功居第一。封赏完毕之后,李世民觉得按照功劳的大小进行封赏,估计不会完全妥当,于是便问诸将谁有意见。淮安王李神通对李世民说:“当初我们举义兵的时候,是我率领兵马先到的。房玄龄、杜如晦不过是刀笔之吏,把他们的功劳放在首位,我不服。”李世民说:“刚刚起兵的时候,人们各怀异心,你虽然率领兵马前来响应,但是不曾上阵杀敌过,在窦建德南侵与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你都立有功劳。如今论功行赏,房玄龄与杜如晦有运筹帷幄、安邦定国的功劳,可以比于汉朝的萧何,虽然不是通过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但是他们指挥全军获取最终的胜利,所以功居第一。叔父你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在论功行赏上,我不能有所偏颇,滥加赏赐。”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父,俩人关系向来比较亲近,李世民降所有宗室郡王为县公时,只有李神通的爵位保持不变,丘师利等居功自傲的武将们见到李神通都没有得到过多的赏赐,于是都觉得自己没什么好申诉的了。

援救杜淹

李世民攻下洛阳之后,将要处死王世充的部下杜淹。杜淹虽然是杜如晦的叔父,但是向来与杜如晦兄弟不和,而且杜淹还建议王世充杀了杜如晦的兄长,并将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囚禁。尽管如此,在要处死杜淹的时候,杜楚客却出来求情,说同族中人相互残杀,太过残忍。于是杜如晦向李世民求情,饶过杜淹。

标签: 杜如晦

更多文章

  • 唐朝初年宰相蔡国公:杜如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唐朝初年名相,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襄州刺史杜吒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

  • 如何评价宇文士及?有哪些与宇文士及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本姓破野头,字仁人,唐朝时期宰相,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前妻南阳公主,继娶寿光县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宇文士及初以父勋,封新城县公。迎娶南阳公主,拜驸马都尉,迁尚辇奉御,转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武德二年(619年),归顺唐高祖李渊,凭借妹妹宇文昭

  • 唐朝初年宰相郢国公:宇文士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本姓破野头,字仁人,唐朝时期宰相,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前妻南阳公主,继娶寿光县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宇文士及初以父勋,封新城县公。迎娶南阳公主,拜驸马都尉,迁尚辇奉御,转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武德二年(619年),归顺唐高祖李渊,凭借妹妹宇文昭

  • 如何评价李元吉?有哪些与李元吉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元吉

    李元吉,本名李劼,小名三胡,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四子,神木市太穆皇后窦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元吉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长马槊。晋阳起兵时,领军留守太原,册封姑臧郡公。唐朝建立后,授并州都督,进封齐王。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南侵并州时,逃归长安。参与东征王世

  • 唐朝宗室大臣齐王:李元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元吉

    李元吉,本名李劼,小名三胡,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四子,神木市太穆皇后窦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元吉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长马槊。晋阳起兵时,领军留守太原,册封姑臧郡公。唐朝建立后,授并州都督,进封齐王。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南侵并州时,逃归长安。参与东征王世

  • 唐朝初年宰相观国公:杨恭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恭仁

    杨恭仁,本名杨纶,改名杨温,字恭仁,唐朝初期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清正廉洁,晓畅军事。初仕隋朝,拜吏部侍郎,封成安郡公,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出为河南道大使,镇压农民起义。 兵败之后,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迁任吏部尚书。武德二年,

  • 唐朝初年宰相汉东郡公:陈叔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叔达

    陈叔达,字子聪,唐朝时期宰相,他是陈宣帝陈顼第十七子,陈后主陈叔宝异母弟,生母是袁昭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陈叔达出身陈朝皇室。授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封义阳王。陈亡入隋,拜内史舍人、绛郡通守。晋阳起义后,归降李渊,拜丞相主簿,封汉东郡公。唐朝建立后,历任黄门侍郎、纳言

  • 如何评价窦抗?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窦抗

    窦抗,本姓纥豆陵氏,字道生,唐朝时期宰相、外戚,他是唐高祖太穆皇后族兄,隋文帝杨坚的外甥,洛州总管窦荣定的儿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窦抗出身河南窦氏三祖房。隋朝时,进入太学,起家千牛备身,出任梁州、岐州、豳州总管,袭爵陈国公。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免官回家。晋阳起兵后,投奔唐

  • 唐朝初年宰相许国公:高士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士廉

    高士廉,本名高俭,字士廉,唐初时期宰相,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少有器量,涉猎经史,事母至孝。初仕隋朝治礼郎,受斛斯政牵连,贬为交趾郡朱鸢县主簿,成为交趾太守丘和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

  • 明朝崇祯帝死后南明第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崇祯,死后,南明,第一个,皇帝,1644年,崇祯,眉山

    1644年,崇祯在眉山上吊自杀,皇帝虽然死了,但明代表示问题不大,为啥呢?因为明代是两京制,南京这边呢,也有一套完整系统,只要在历黄底就可以继续抗清,但问题就在于谁来做这个皇帝呢。崇祯刚驾崩,虽然他有紫色,不过现在都在李自成的手里,崇祯呢,也没有亲生兄弟,兄终弟及的办法也用不上,该咋办呢?最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