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初年宰相许国公:高士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初年宰相许国公:高士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39 更新时间:2023/12/19 15:05:23

高士廉,本名高俭,字士廉,唐初时期宰相,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少有器量,涉猎经史,事母至孝。初仕隋朝治礼郎,受斛斯政牵连,贬为交趾郡朱鸢县主簿,成为交趾太守丘和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雍州治中。武德九年(626年),参谋玄武门之变,拜太子右庶子。唐太宗即位,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贬为益州长史,入为吏部尚书,封许国公。负责献陵事宜,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年(638年),定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迁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图形凌烟阁。十九年(645年),拜太傅,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去世,时年七十二,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即位,追赠太尉。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自以为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长孙无忌、甥女长孙氏。后来,高士廉发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贬官交趾

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奔高句丽。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牵连,出贬为朱鸢县主簿。事母至孝,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不能带母亲同行,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并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

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为司法书佐。武德元年(618年),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军进攻交趾。丘和打算开城投降,高士廉劝道:“宁长真兵马虽多,但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再说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敌军,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迎击宁长真。宁长真大败,只身逃脱,军队全部投降。

归附唐朝

后来,高士廉随丘和依附萧铣。武德四年(621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朝见萧铣,途中听闻萧铣被唐军主帅李孝恭击败,便转而投降李孝恭。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与丘和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当时,李世民正担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声望,对他非常器重。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与隐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

治理蜀地

贞观元年(627年),高士廉升任门下省侍中,封义兴郡公。后来,黄门侍郎王珪将密奏托付给高士廉,让他呈递给唐太宗。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当时,蜀地民俗轻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吃。高士廉到任后,因势诱导,使风俗得以改观。

高士廉还在秦时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条新渠,让蜀地百姓大获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以致蜀中学风渐浓。

累居要职

631年(贞观五年),高士廉入朝,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士廉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门阀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驾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职,负责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进、上柱国。

当时,山东士族性好矜夸,虽已没落,仍依仗祖辈地位,嫁女之时多要聘礼。唐太宗认为此事有伤教化,遂命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刊正姓氏,编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编修完成后,高士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贞观十二年(638年),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升任尚书右仆射,署理太子少师,主管选用官吏之事。贞观十六年(642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书右仆射之职,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书门下职务。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

去世

646年(贞观二十年),高士廉患病,在唐太宗登门探望时,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哭着与太宗诀别。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追赠高士廉为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庙中。

标签: 高士廉

更多文章

  • 明朝崇祯帝死后南明第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崇祯,死后,南明,第一个,皇帝,1644年,崇祯,眉山

    1644年,崇祯在眉山上吊自杀,皇帝虽然死了,但明代表示问题不大,为啥呢?因为明代是两京制,南京这边呢,也有一套完整系统,只要在历黄底就可以继续抗清,但问题就在于谁来做这个皇帝呢。崇祯刚驾崩,虽然他有紫色,不过现在都在李自成的手里,崇祯呢,也没有亲生兄弟,兄终弟及的办法也用不上,该咋办呢?最后啊,

  • 如何评价李勣?有哪些与李勣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勣

    李勣(jì),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

  • 明成祖正妻徐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皇后

    燕王妃徐氏叫停了跟在身后的婢女,她想一个人登上城楼去看看。放眼望去,阳光依旧在儿时的东方铺开,洒在南京城上空,与晨交融。远处的太傅院正冒着炊烟一一一整个院落早已林木参天,遮住了曾经的闺房,可怎么也挡不住她深情的目光。二十多年了,弹指匆匆,明天就要从燕王妃变成皇后了,不禁让她悲喜交加。喜的是岁月蹉跎

  • 历朝历代都是怎么评价虞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虞姬

    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虞姬的描绘只有简单的一句:有美人名虞。如此简单,如此不负责任,我们连虞姬的真名、年岁、家乡一概不知,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司马迁欠虞姬一个公正的评价。世人评价幸运的是后世人没有忘

  • 历史上对甄宓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甄宓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刘良:此女贵乃不可言。武宣卞皇后:此真孝妇也。王朗: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

  • 唐朝宰相杨弘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弘礼

    杨弘礼,字履庄,唐朝时期宰相,隋朝大臣杨素弟杨岳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弘农杨氏。唐朝时期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泾州刺史、胜州都督、太府卿。高宗永徽四年卒,追赠兵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兰河濡鄯郭缘七州诸军事、兰州刺史,谥号“质”。人物生平与叔不

  • 唐朝宰相崔仁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崔仁师

    崔仁师,唐朝时期大臣、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崔仁师出身博陵崔氏安平房。唐武德初年,考中制举,调任管州录事参军。后升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参与修撰梁、魏史。唐太宗贞观初年,与邓世隆、慕容善行、刘顗、庾安礼、敬播俱等为修史学士,改任殿中侍御史。贞观十六年(642年),升任给事

  • 如何评价褚遂良?有哪些与褚遂良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 唐朝宰相书法家:褚遂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

  • 如何评价马周?有哪些与马周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周

    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