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宜城县伯:柳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宜城县伯:柳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02 更新时间:2023/12/4 17:57:41

柳浑(714年-789年3月6日),原名柳载,字夷旷,一字惟深,唐朝宰相、诗人,南梁左仆射柳惔六世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浑出身河东柳氏东眷房 ,他早孤,却力学不辍。天宝元年(742年)进士及第,历任单父县尉、衢州司马、监察御史、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等职。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又拜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贞元三年(787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贞元五年(789年),柳浑去世,年七十五,谥号“贞”。大中二年(848年),绘像凌烟阁。柳浑善文,与顾况友善。有文集十卷,今已佚。

人物生平

早年仕官

柳载(后改名柳浑)生于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梁城乡思义里。他幼时便成为孤儿,有巫者给他看相,预言道:“此儿面相贫贱,而且短命,如果让他出家做僧侣、道士,可以延缓死期。”家人想要听从巫者的话,柳载不从,壮言说:“不读诗书,去当术士,不如速死。”于是发奋求学。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柳载登进士第,授官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

唐肃宗至德(756年-758年)年间,柳载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任命为判官,后迁衢州(今浙江衢县)司马。

隐居复出

柳载曾一度弃官隐居武宁山。不久后被召回朝廷,拜监察御史。柳载生性放旷,不愿在朝中任职,想求外出补官,当时的宰相爱惜他的才华,还是将柳载留任左补阙。之后,柳载改任殿中侍御史,并出知江西租庸院事。

清正僚佐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江西观察使魏少游任命柳载为判官,累授检校司封郎中。开元寺僧与酒徒夜饮,导致失火,他们归罪于守门人。众人均知此系一冤案,都不敢替守门人说情。唯有柳载与同僚崔祐甫为守门人鸣冤。自此,他便以公正闻名当时。

大历六年(771年),路嗣恭接替魏少游,又任命柳载为都团练副使。

大历十二年(777年),柳载被拜为袁州(治今江西宜春)刺史。

奔波泾难

大历十四年(779年),崔祐甫入朝为相,推荐柳载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回朝后,加朝散大夫。又转任左庶子、集贤殿学士、尚书右丞。后加银青光禄大夫,迁官右散骑常侍。

“奉天之难”时,泾原叛军占领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德宗李适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柳载则隐匿于终南山。叛将朱泚以同平章事(宰相)相诱,柳载未至长安就职。

随后,柳载历经十日艰辛,才抵达奉天行在。后又随德宗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长安被唐军收复后,柳载随德宗回朝,他对德宗说:“之前被狂贼玷污(指朱泚召授柳载宰相之事),臣实在耻称旧名,况且臣的名字中带有‘戈,当今应该停息战事。”于是请求改名为柳浑。

刚直宰相

贞元元年(785年),柳浑被拜为兵部侍郎,获封宜城县伯。

贞元三年(787年),柳浑以本职(兵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出任宰相。

镇海军节度使韩滉自江南入朝,德宗想要委以重任。朝臣虽有议论,均未直言。韩滉事无巨细,一概过问,有时竟超越自己职权以外。柳浑虽为韩滉所推荐,但也厌恶其专政,对韩滉说:“先相国(指韩滉之父韩休)因处事偏激,不一年而去任,今公奈何又蹈前非!”韩滉悔恨,其威稍减。

后来,德宗听信大将马燧等人的建议,与吐蕃订盟约于平凉(今甘肃省辖县)。有人认为,此约可保百年无事。而柳浑却跪谏说:“吐蕃人面兽心,不可信。”德宗闻言,不悦道:“柳浑是儒生,不明白边境的事务。”果不出浑所料,夜半,邠宁(今陕西彬县)节度使韩游瑰飞奏朝廷,告知吐蕃背盟,“将校皆覆没”。次日,德宗慰勉柳浑说:“你是一名文儒之士,竟能知晓万里以外的敌情。”自此对柳浑骤加礼遇,在随后与宰相李泌的谈话中,甚至想将“刑法委浑”。

家居病逝

当初,柳浑与张延赏一同出任宰相,柳浑在议事时,屡次与张延赏产生分歧。张延赏让亲信对柳浑说:“相公是有德望的老臣,只要在朝堂上少说话,宰相之位便可保长久。”柳浑说:“你替我向张公道歉,我柳浑的头可以被砍下,舌头说话却是不能禁止的!”自此以后,两人便互生嫌隙。德宗喜欢斯文儒雅、不露锋芒的人,但柳浑朴实而正直,轻率而简易,举止随意,在德宗面前还常说俗语。德宗积累不满,打算将柳浑贬为王府长史,经李泌劝谏,德宗才将他罢为右散骑常侍(一作左散骑常侍)。

贞元五年(789年)二月五日(3月6日),柳浑病逝于长安昌化里的家中 ,享年七十五岁。谥号“贞”。

大中二年(848年)七月十一日,柳浑与李岘等共三十七人得以绘像凌烟阁。

标签: 柳浑

更多文章

  • 唐朝中期大臣吏部郎中、给事中:崔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崔造

    崔造(737年787年),字玄宰,唐朝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唐朝官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崔造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

  • 对韩滉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韩滉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滉

    韩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乾元二年

  • 在政治、书法与绘画方面韩滉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滉

    韩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乾元二年

  • 唐朝中期宰相画家同平章事兼江淮转运使晋国公:韩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滉

    韩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乾元二年

  • 唐朝中期宰相画家河东、宣武、卢龙三镇节度使同平章事:张弘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弘靖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弘靖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迁蓝田县尉。唐德宗时期,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迁工

  • 如何评价张延赏的?有哪些与张延赏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延赏

    张延赏(726年-787年),字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张氏,以门荫入仕,起家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迁河南尹,转三镇

  • 唐朝中期宰相关内节度从事御史中丞同平章事:张延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延赏

    张延赏(726年-787年),字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张氏,以门荫入仕,起家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迁河南尹,转三镇

  • 唐朝中期将领义成军节度使凉国公:李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听

    李听(779年-839年),字正思,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县)人。唐朝将领,西平郡王李晟之子,凉国公李愬兄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以父荫,授协律郎,进入于頔幕府。唐宪宗即位,从平王承宗,迁左骁骑将军、御史中丞,出任楚州刺史,转夏绥银宥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唐穆宗即

  • 有哪些与李愬相关的轶事典故?是如何评价李愬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愬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

  • 唐朝中期将领魏博节度使太子少保:李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愬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