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十国军阀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十国军阀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60 更新时间:2023/12/16 5:11:25

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

一,立足义武

王处直出身世家大族,为太保王寮之子,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堂弟。(新五代史误载二人为亲兄弟)乾宁二年(895年),王处存去世,其子王郜继任义武军节度使,委任堂叔王处直为后院中军都知兵马使。由于王郜年幼,实际大权掌握在王处直手中。

王处直迷上巫术,对妖道李应之宠信有加。一天,王处直患病而卧床不起,得李应之治好。因此王处直更加信任李应之,任命他为行营司马,把一切军政事务交给他处理。王处直没有孩子,因此一直为此闷闷不乐。李应之得知此事,便把自己的义子刘云郎送给王处直,还说此子十分奇特。王处直听了十分高兴,于是收刘云郎为义子,为他改名“王都”,对他十分宠爱。

李应之掌权后十分骄横,不仅大兴土木,还组建自己的亲军。王处直的部下对此十分忧虑,但也无法阻止此事,于是暗中防备李应之。不久幽州节度使李匡俦遭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击败,于是向王处直借道,请求到长安避难。王处直担心李匡俦有诈,于是在城外设下埋伏,以防不测。结果王处直一出城,城内士卒就攻入李应之府邸,将其杀死。

然后城内军士出城去见王处直,向他请求杀死王都。王处直对此十分生气,但隐忍不发,说王都年幼,与此事无功,还重赏有关将士。事后王处直将参与诛杀李应之的将士姓名全部记下,然后用了二十年时间,找借口将这些人一一除掉。

二,依附朱温

光化三年(900年),朱温攻打义武军,王郜于是派王处直出城迎敌。王处直在沙河惨败,担心王郜责备,于是鼓动士卒作乱,将他驱逐,由自己代理义武军节度使。王郜无奈,只得逃往河东。

朱温得知定州兵变,派张存敬乘胜攻城。王处直于是站在城上,大声呼喊说:“我镇素来忠于朝廷,对邻镇也不曾失礼,不知将军为何要攻打我?”朱温派人回答说:“那你为何依附李克用而疏远我?”

王处直回答说:“我哥哥王处存与李克用一起勤王赶走黄巢,所以关系亲密。河东又与我接壤,修好往来是自然的事。既然将军不喜,那我从此就断绝与河东来往,与贵镇交好。”朱温同意。

王处直把交好河东的罪过推给孔目吏梁问,将其交给朱温治罪,又送出十万匹丝绸与大量牛、酒犒赏宣武军。然后双方结盟修好,宣武军撤军。接着朱温向朝廷请命,请求任命王处直为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左仆射,获得允许。

三,依附前晋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封王处直为北平王。开平四年(910年),朱温因为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同前晋暗中来往,于是出兵讨伐。王处直认为成德军与义武军唇齿相依,要是朱温吞并了成德军,那一定会接着吞并义武军,于是向晋王李存勖示好,表示叛梁归晋的意愿。

李存勖同意,便与王处直合兵救援王镕。李存勖在柏乡之战大败梁军,一举成为河北霸主。王处直与王镕便彻底依附前晋,随他东征西讨,对抗后梁。

四,囚禁被杀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军发生兵变,大将张文礼杀节度使王镕取而代之。张文礼担心李存勖为王镕报仇,于是投靠后梁。李存勖大怒,于是出兵攻打镇州。王处直担心李存勖灭了成德军之后会图谋自己,便力劝其不要出兵。李存勖不听,执意围攻镇州。

王处直因此更加猜忌李存勖,便与逃到前晋的儿子王郁(随王郜逃往河东)联系,叫他引辽军入塞,牵制晋军,事成之后立他为继承人。王郁大喜,便带耶律阿保机南侵。义武军士卒不愿依附辽人,因此对王处直十分不满,便劝节度副使王都夺位。

王都也不满王处直立王郁为嗣,于是听从众人所求,发动兵变,囚禁王处直,自立为节度使。天祐二十年(923年),王都去探望被囚的王处直,结果遭到痛骂。王处直见王都身边没有侍卫,于是冲上去想咬他的鼻子。王都急忙扯掉衣袖逃跑,其手下则上前杀了王处直。

总的来说王处直是五代时期的枭雄,因为实力弱小而选择依附强邻,因此得以割据义武二十多年。最后王处直因为担心前晋吞并自己而选择引辽军南侵,结果因此激怒义武军将士而遭废黜被杀。

标签: 王处直

更多文章

  • 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陈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普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

  •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洪遵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学术,方面,贡献,洪遵

    洪遵(1120年1174年),字景严,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南宋钱币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遵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裴子野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裴子野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

  •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裴子野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裴子野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

  • 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裴子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裴子野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

  • 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裴昭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裴昭明

    裴昭明(?~502年),字昭明,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南中郎将参军裴骃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裴昭明,河东郡闻喜县人,昭明年轻时便传授儒学和史学,宋泰始年间任太学博士。有司奏报说:“太子结婚,纳征礼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这有什么根据。”

  •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裴松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

  • 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裴松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裴松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

  • 东汉末刘璋益州别驾从事:张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松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后,

  • 三国蜀汉大臣云南太守阳迁亭侯:吕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凯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任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