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臣太保:陆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大臣太保:陆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78 更新时间:2024/1/7 17:47:30

陆炳(1510年1560年),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忠诚伯,陆松之子。

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幼小随母出入宫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父卒袭指挥佥事,进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1539年),随驾南巡至卫辉(今河南汲县),夜里行宫失火,陆炳冒烈焰背负世宗脱险,因而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未几,擢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升任都督同知。陆炳为扩充权势,明里巴结阁臣夏言严嵩,暗中又设计除之。陆炳曾捶杀兵马指挥,然帝宠而不问。后为御史所劾,夏言拟旨欲逮治,陆炳怀恨在心,遂勾结严嵩揭发夏言,致夏言被杀。其后大将军仇鸾得宠,与严嵩争权,陆炳在帝前揭仇鸾虚报战功、阴谋不轨,帝即收仇鸾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因揭发有功,官至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值内苑,与严嵩、朱希忠等共侍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弹劾司礼中官李彬等三人侵盗工所物料营建坟墓如帝规模,三人被论罪处斩。不久加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去世,谥武惠,赠忠诚伯。 陆炳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陆炳祖父陆墀,以军籍隶锦衣卫,父陆松袭职。陆炳的母亲是明世宗的乳娘,所以陆炳从小就随母亲进入宫中,稍稍长大后,便每天侍奉在世宗左右。陆炳健壮勇猛,身材高大,肤色火红,走路像鹤。

嘉靖八年(1529年),陆炳中武举,被授予锦衣卫副千户。陆松死后,他承袭为指挥佥事,不久进升代理指挥使,执掌南镇抚司事务。

嘉靖十八年(1539年),陆炳随从明世宗南游,到达卫辉(地名)。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仓猝之间不知明世宗所在,只有陆炳撞开门户,背出明世宗,世宗从此爱幸陆炳。陆炳屡升为都指挥同知,取代陈寅执掌锦衣卫事务。

冷血官场

嘉靖十九年(1540年)八月,明世宗听信道士段朝用的蛊惑,企图炼制“不死药”,公然宣布由太子“监国”,自己“告假”一二年。朝廷上下一片惊愕,却没有人出面反对,唯独太仆寺卿杨最上疏劝谏。明世宗勃然大怒,把杨最交给陆炳,关入锦衣卫镇抚司诏狱,酷刑拷打,当场毙命。

嘉靖二十年二月(1541年),监察御史杨爵上疏批评皇帝常年不上朝,专心致志于道教斋醮,宠信大奸大蠹。明世宗命陆炳在镇抚司诏狱对杨爵严刑拷打,打得杨爵血肉模糊,几次濒临死亡。户部主事周天佐为杨爵鸣不平,当场遭到廷杖六十大板,然后关入锦衣卫的镇抚司诏狱。狱吏遵照陆炳的意思,断绝饮食三天,致使周天佐死于非命。周天佐死后,陕西巡按御史浦铉紧急上疏,为杨爵、周天佐伸张正义。明世宗暴怒,立即命令陆炳派锦衣卫缇骑逮捕浦铉。当地民众万人送行。浦铉在镇抚司诏狱,经严刑拷打,七天后死去。不久,陆炳被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又以缉捕之功,升为都督同知。陆炳骤然显贵,他的同僚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很尊敬他们,却逐步用计除去那些轻视他的人。他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的欢心,所以日益得以重用。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月,湖广道试御史陈其学弹劾陆炳以锦衣卫掌事都督同知的身份,借口北京流动人口太多,潜藏奸宄之徒,主张实施严禁政策,又揭发陆炳勾结侯崔元增加盐税,收受奸商徐二贿赂等渎职行,夏言即起草圣旨要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势窘,便以三千两黄金行贿夏言以求解脱,但夏言正直,不允,陆炳便长跪哭泣谢罪,夏言这才同意,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暗中便和严嵩勾结欲图害死夏言,到严嵩与夏言争权时,陆炳便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防将领通关节的事,夏言被判死罪。严嵩感激陆炳,便任由陆炳妄为,还引他来一起筹划,通贿赂。后来仇鸾得宠,凌驾于严嵩之上,但独怕陆炳。陆炳曲意奉承他,不敢与他抗礼,而后私出金钱交结仇鸾所亲近的人,得知了仇鸾的阴私,时严嵩和仇鸾互相攻击,于是陆炳、严嵩勾结在一起,到仇鸾病重时,陆炳趁机揭发了他不轨的情状。明世宗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后,陆炳向明世宗报告锦衣卫掌握的仇鸾“通虏纳贿”罪状,明世宗命陆炳会同三法司审理此案,结果以“谋反律”定罪,仇鸾被剖棺戮尸。陆炳时已进升为左都督,后来给他记擒获哈舟儿立功,被进封为太子太保,又以揭发仇鸾的密谋,被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伯爵的俸禄。

权势熏天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陆炳受命入西苑当值,与严嵩、朱希忠等人侍奉明世宗修炼玄功。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明世宗赐给进士恩荣宴。按惯例,锦衣卫列席在西边,皇上因陆炳之故,特命锦衣卫上坐,排在二品官之末。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陆炳上疏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盗施工场材料,营造坟墓,其规格僭拟于皇陵,结果李彬和他的党羽杜泰等三人被判斩刑,财产被抄没,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无数。不久明世宗加封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

病死任上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一月,陆炳在任上去世,朝廷赠给他忠诚伯,谥号武惠,祭葬加等,还任命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

标签: 陆炳

更多文章

  • 明朝大臣内阁首辅太师:杨士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士奇

    杨士奇 (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杨士奇自少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 入仕,受召修撰《明太祖 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即位,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 ,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 士,兼任兵部

  • 明朝宗室大臣大都督:朱文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文正

    朱文正 (1336-1365年)明朝开国名将。明太祖朱元璋 的侄子,朱元璋 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的父亲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南昌王)。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 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因战后对朱

  • 元朝末义军领袖汉国皇帝:陈友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友谅

    陈友谅 (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

  • 明朝将领:赵德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德胜

    赵德胜(1325年1363年),人称黑赵岁,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爵封梁国公,谥武桓。初为元朝义兵将领。至正十三年(1354年),投奔朱元璋,屡立战功。至正十五年(1356年),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官升中翼左副元帅。至正二十年(1360年),参与龙湾之战,升任后翼统军元帅。至正二十二

  • 明朝开国将领德庆侯:廖永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廖永忠

    廖永忠 (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明初名将。廖永忠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因鄱阳湖之战战功卓著,朱元

  • 明朝开国将领信国公:汤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汤和

    汤和 (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 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 部。至正二

  • 明朝开国将领外戚巩昌侯:郭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兴

    郭兴 (1330年1384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初名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其弟为武定侯郭英,妹为郭宁妃。元末投郭子兴 义军,后归明太祖 朱元璋 ,南征北战,鄱阳湖水战时,郭兴建议朱元璋 使用火攻,大破陈友谅 。洪武 三年(1370年),获封巩昌侯。洪武 十七年(1384年)去世,获赠&ld

  • 东汉末权宦:赵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忠

    赵忠(?189年),安平人,东汉末年宦官,赵延之兄。汉桓帝在位时任小黄门,后来参加诛杀外戚梁冀有功,被封为都乡侯。延熹八年(165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因为恒帝无子,窦太后在旁支世系中选中了刘宏继位,随后窦妙派侍御史、守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曹

  • 明朝将领武定侯:郭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郭英

    郭英 (1335-1403年),明初将领。濠州人。祖籍山东巨野,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他与兄长郭兴 从朱元璋 起兵,负责宿卫。朱元璋 称郭英为“郭四”。先后跟随朱元璋 、徐达 、常遇春 攻打陈友谅 、张士诚 ,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1384年(洪武 17年)

  • 吴懿与吴班在蜀汉是什么地位?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懿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舅,指封建王朝中太后或皇后的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其中,就三国时期的蜀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纳吴氏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吴氏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立吴氏为皇后。在此背景下,穆皇后吴氏两位兄长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