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李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李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14 更新时间:2024/1/15 20:46:07

李珏(785-853年),字待价,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宰相,监察御史李仲塾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早年丧父,事母至孝。举明经进士,得到华州刺史李绛赏识,进入河阳乌重胤幕府。通过制科考试,授渭南县尉、右拾遗。长庆元年(821年),出任下邽县令。唐敬宗即位,成为武昌节度使牛僧孺掌书记。唐文宗继位,授殿中侍御史,历任度支郎中、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为宰相李宗闵申辩,得罪唐文宗和郑注,外任江州刺史。开成元年(836年),甘露之变后,授太子(李永)宾客、河南尹。李固言拜相,授户部侍郎。三年(838年)正月,授同平章事,担任宰相,反对安王李溶册封皇太弟,使得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唐武宗即位,授检校太尉、门下侍郎山陵使,处事不周,降为太常卿,出任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等使。会昌元年(841年)三月,受到仇士良的弹劾,累贬昭州刺史。五年(845年),迁郴州刺史。

唐宣宗继位,迁舒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大中二年(848),授户部尚书、河阳节度使,出任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上柱国、赞皇公。大中七年(853年),去世,时年六十九,获赠司空,谥号“贞穆”。

人物生平

连登三科

李珏(785-853年),字待价,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德宗建中四年(784年),生于楚州(今淮安)。其先辈出自赵郡赞皇县(今河北赞皇县),客居于淮。他幼年丧父,事母以孝,闻名乡里。年方弱冠,即以明经科名登榜首。

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户部尚书李绛出任华州刺史,邂逅得识李珏,交谈之中,见其天庭丰满,仪表非凡,叹道。“观君之相,定非庸人之辈。”劝李珏不要只研读经学,成为迂腐的学究,要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受到李绛的发,乃于元和年间举进士而擢高第。河阳三城节度使乌重胤,出自行伍,及为长帅,能与下同甘苦,而善待宾僚,礼分同至,当时名士,咸愿依之。他上表设置幕府,聘请李珏为幕友。时吏部主办文官选拔,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珏四事皆可取,遂登书判拔萃科高等,即授渭南尉。不久,擢升右拾遗。

敢谏直言

唐宪宗十五年正月,宪宗暴崩,穆宗即位,八月葬宪宗于景陵,九月大合乐于鱼藻宫,观竞渡,又召李愬、李光颜入朝,欲予重阳日大宴群臣。右拾遗李珏等上疏谏云:

道路皆言陛下诏光颜等将与百官高会。然一年未到,陵土新复,三年之制,天下通丧。今诸侯国的代表刚走,外族的使者未还,怎可不遵守皇帝死后停止举乐和欢宴的规定。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愬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以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

穆宗虽置其疏谏而不纳,然亦知所言于情于理皆宜,遂厚加慰劳。

李珏以数谏不得留内,出为下酆令。武昌军节度使牛僧孺辟署置幕,聘珏署掌书记。待文宗即位,珏还朝为殿中侍御史,宰相韦处厚说:“天子祭祖之器,岂论劾之才?”遂授礼部员外郎。

为相三年

李珏居相位仅三年,颇受眷宠,然陷于朋党之争,左右掣肘,屡次求退不准。帝方委用李、杨,乃罢郑覃、夷行知政事。可是,李珏等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终于随着文宗的逝世受到宦官的排斥而罢相,还险些送掉性命。

德泽淮南

宣宗立,大中二年(848年),李珏被内调任郴、舒二州刺史。

舒州位于安徽中部偏南。著名诗人山阳赵嘏于文宗大和年间应进士未第,遂寓居长安,结交卿相,出入馆阁,其时李珏在京任职礼部,后升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与赵嘏既是同乡,又是旧交,赵嘏在《献淮南李仆射》一诗中云:“早年曾谒富民侯”,“旧恩如水满身流”。武宗会昌元年赵嘏迁家浙西,次年登进士第。此次他正赴浙西探亲,听说李珏内调复官,欣喜万分,遂作《回於道中寄舒州李相公》诗一首,其中有“静语乍临清庙瑟,披风如在九层台”,“从此微尘知感恋,七真③坛畔望三台④。”接着,赵嘏又在舒州献诗一首,对李珏颂扬备至,并思附骥。诗云:

野人留得五湖船,丞相兴歌郡国年。醉笔倚风飘涧雪,静襟披月坐楼天。

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还青云雨露全。闻说万方思旧德,一时倾望重陶甄。

此后,李珏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再迁河阳节度使。他在河阳任上,减免高税重赋,并取消陈欠宿债百余万两。后以吏部尚书召珏离镇入京,而河阳府库十倍于初。不久,他被委以检校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其时,赵嘏正任渭南尉,犹有《献淮南李相公》诗一首,盼望李珏再入中枢,参与国事,排除宵小,重振朝纲,诗曰:

傅岩高静见台星,庙略当时诗不庭。万里有云归碧落,百川无浪到沧溟。

军中老将传兵术,江上诸侯受政经。闻道国人思再入,镕金新铸鹤仪形。

晚年

数年之后,李珏与赵嘏亦相继谢世。在此之前,他考虑自己历事五朝,遂不以内廷外镇而自异,上表请立皇太子,以维天下人心。会江淮大旱,他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并将积余留作储备的军粮,杀半价售与平民。当初,淮南三任节度使皆卒于镇所,有人劝他易署治事。他说:“皇上令我守扬州,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处,若何去之?”时扬州酒税偏高而宦官统领的神策军常为豪商上利。他比及病危,官属见他躺卧内室,惟以上述两事已经奏明朝廷,而未见答复为恨,并无一字提及家事。大中七年(853年),病逝于任上,享年69岁。封上柱国、赞皇郡开国公,食邑1500户。赠司空,谥号贞穆。

标签: 李珏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杨于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于陵

    杨于陵,唐朝时期官员,汉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后,唐朝宰相杨嗣复的父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父杨太清,客居河朔,死于安史之乱。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岁,擢进士第,授润州句容(今江苏)主簿,节度使韩滉将女儿嫁给他。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膳部员外

  • 唐朝宰相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杨嗣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嗣复

    杨嗣复(783年-848年),字继之,又字庆门,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朝宰相,户部尚书杨于陵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嗣复出身于弘农杨氏越公房,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与“牛党”的牛僧孺、李宗闵

  • 有哪些与韦处厚相关的典故?韦处厚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韦处厚

    韦处厚(773年-828年),本名韦淳,字德载。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监察御史韦万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处厚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自少博涉经史,勤于著述。元和初年,举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出为开州刺史。后举贤良方正科异等,为宰相裴垍引直史馆,补咸阳

  •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灵昌郡公:韦处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韦处厚

    韦处厚(773年-828年),本名韦淳,字德载。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监察御史韦万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处厚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自少博涉经史,勤于著述。元和初年,举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出为开州刺史。后举贤良方正科异等,为宰相裴垍引直史馆,补咸阳

  • 牛僧孺与白居易之间有什么故事?有哪些与牛僧孺相关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牛僧孺

    牛僧孺(780年~848年) ,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字思黯。晚唐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居于长安。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时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一说与李吉甫无关

  • 牛僧孺有哪些成就与作为?对牛僧孺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牛僧孺

    牛僧孺(780年~848年) ,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字思黯。晚唐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居于长安。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时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一说与李吉甫无关

  • 日本第53代天皇:淳和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淳和天皇

    淳和天皇(日语:淳和天皇/じゅんなてんのう Junna Tennō;786年-840年6月11日),日本第53代天皇(823年-833年在位),桓武天皇第三皇子,母亲为藤原百川之女藤原旅子。讳大伴(日语:大伴/おおとも tomo),又被称为西院帝。810年时因为药子之变的关系,皇太子高岳亲王遭到废

  •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公卿学者:菅原道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公元845年公元903年)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公卿,学者。日本古代四大怨灵之一。人物简介菅原道真生于世代学者之家,参议菅原是善第三子,长于汉诗,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神。人物家系菅原道真的父亲是菅原是善、母出自伴氏(名不详)。从道真的祖父菅原清公那一代开始将姓从土师改成菅原。祖父与父亲都曾经是文

  • 日本第54代天皇:仁明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仁明天皇

    仁明天皇,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的第54代天皇。人物简介生平即位天长10年(833年)3月6日,正良亲王接受叔父淳和天皇的让位,即位为仁明天皇,并册立淳和上皇之子恒贞亲王为皇太子。承和之变仁明天皇在位时,有嵯峨、淳和两位上皇在后面坐镇,所以政局稳定。承和7年(840年),淳和上皇去世。承和9年(842年

  • 日本第55代天皇:文德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德天皇

    文德天皇(827-858),日本第55代天皇。生平842年(承和9年),发生承和之变后,被立为皇太子。后妃皇子女女御(皇太后):藤原明子(染殿后)(828-900) -藤原良房女女御:藤原古子 - 藤原冬嗣女女御:藤原多贺几子(西三条女御)(?-858) - 藤原良相女女御:东子女王(?-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