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中书舍人:马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中书舍人:马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27 更新时间:2024/1/16 12:12:59

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劝唐太宗以隋为鉴,省徭役,恤民力,如贞观初之节俭,慎选地方官吏,对诸王勿过优厚,勿令宗室功臣世守封土等,多为唐太宗所纳。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去世,终年四十八岁。唐太宗为他举哀,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唐高宗继位后,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年间,配享高宗庙庭。

人物生平

早年放荡

马周幼年失去父母,家境贫寒却爱学习,尤其精通《诗经》《左传》,长大后因放荡不羁而不被乡亲尊重。 武德年间,马周补授博州助教,但他每天都饮酒,不把教学当回事。博州刺史达奚恕多次批评他,马周便扬长而去,在曹州、汴州之间游荡,又被浚仪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在激愤之下奔赴长安。他暂住在新丰的旅店中,店主只是热情接待那些商贩而不理睬马周,马周就叫人拿来一斗八升酒,一个人悠然自得地喝起来,店主深感惊异。马周到了长安,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里。

四请马周

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因是武官不涉猎经学,马周就替常何撰写奏章陈述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条建议,叫他上奏,条条都合唐太宗心意。唐太宗怀疑常何没有这样的才能,询问常何,常何说:"我没有这个能力,是我家客人马周写的。他每次和臣谈论,无不以忠孝为宗旨。"唐太宗当天就召见了马周,在马周尚未到达期间,唐太宗派人催促了四次。待到马周来后,唐太宗和他谈论得很愉快,令他在门下省供职。

扶摇直上

贞观六年(632年),马周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每次奉命出使都符合唐太宗的旨意。唐太宗因常何举荐得当,赐给他帛三百匹。马周上奏了多条谏言,都被唐太宗采纳,不久授予他侍御史头衔,担任朝散大夫的职务。

贞观十一年(637年),马周又上奏了多条谏言,唐太宗看过后,对其很是称赞。不久任命他为给事中。

贞观十二年(638年),马周转任中书舍人。

贞观十五年(641年),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任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晋王被立为皇太子时,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命马周与黄门侍郎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太子宾客褚遂良,隔一天前往东宫一次,与太子李治一起游览参观,研究学问。

贞观十八年(644年)四月九日,唐太宗前往太平宫,对侍从的官员说:“臣属听话的多,直言冒犯的少,我打算听一听我有什么过失,各位实话实说,不要隐瞒。”马周说:“陛下最近所做的赏罚有点儿以自己喜怒作标准的倾向,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过失。”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八月二十六日,马周升任中书令,依旧兼任太子右庶子。马周身兼皇宫、东宫两处职务后,处理政务精细周密,获得了人们的赞誉。同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命皇太子在定州担任监军,命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辅佐皇太子。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返回后,马周以中书令的身份代理吏部尚书。马周认为一年四季都在甄选官员,十分辛劳,请求恢复原有选官周期,于每年十一月开始甄选,第二年三月完毕,唐太宗批准了这个建议。

得病去世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加封马周银青光禄大夫。同年,马周患上了消渴病,整整一年不见好转。唐太宗临幸翠微宫,命令寻找风景秀丽的地方,为马周修建宅第。前去诊病探望的名医中使,络绎不绝,唐太宗常常令人送御膳给他,亲自为他调药,皇太子亲自前去探病。马周临去世前,要回了他的一大帙书函陈事表章,亲手烧掉,感慨地说:“管仲、晏婴披露国君的过失,追求死后留名后世,我不做这种事。”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去世,终年四十八岁。唐太宗为他举哀,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马周亡故后,唐太宗非常想念他,要凭借方士之术求得显现他的身影。 唐高宗继位后,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年间,配享高宗庙庭。

标签: 马周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刘洎?有哪些与刘洎有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洎

    刘洎,字思道,唐朝时期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

  • 唐朝宰相太子左庶子:刘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洎

    刘洎,字思道,唐朝时期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

  • 有哪些与戴胄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戴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戴胄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授士曹参军,迁兵部郎中、武昌县男。唐太宗即位后,迁大理少卿、太子左庶子。生性忠直,犯言直谏,迁尚书左丞。贞观三

  • 唐朝宰相武昌县男:戴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戴胄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授士曹参军,迁兵部郎中、武昌县男。唐太宗即位后,迁大理少卿、太子左庶子。生性忠直,犯言直谏,迁尚书左丞。贞观三

  • 唐朝宰相安德郡公:杨师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师道

    杨师道,字景猷,唐朝时期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幼子、中书令杨恭仁之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为人纯粹善良。隋朝灭亡后,投奔唐高祖,迎娶桂阳公主,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册封安德郡公。贞观十年(636年

  • 如何评价侯君集?有哪些与侯君集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字君集,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

  • 唐朝开国名将陈国公:侯君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字君集,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

  • 唐朝宰相韩瑗有哪些成就?对韩瑗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韩瑗

    韩瑗,字伯玉,唐朝时期宰相,刑部尚书韩仲良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瑗出身于南阳韩氏,历任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侍中,袭封颍川县公。他在废后之争时,支持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武则天,引起武则天的嫉恨。显庆二年(657年),韩瑗被诬陷谋反,贬为振州刺史。显庆

  • 唐朝宰相颍川县公:韩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瑗

    韩瑗,字伯玉,唐朝时期宰相,刑部尚书韩仲良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瑗出身于南阳韩氏,历任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侍中,袭封颍川县公。他在废后之争时,支持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武则天,引起武则天的嫉恨。显庆二年(657年),韩瑗被诬陷谋反,贬为振州刺史。显庆

  • 有哪些与柳奭相关的轶事典故?对柳奭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柳奭

    柳奭(shì),字子邵,一字子燕,唐朝时期宰相、外戚,他是北周尚书左仆射柳庆曾孙,高宗首任妻子王皇后的舅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柳奭出身于河东柳氏,早年间担任中书舍人,后历任兵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永徽二年(651年),柳奭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