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秦国思想家改革家:商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战国时期秦国思想家改革家:商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13 更新时间:2023/12/20 16:13:12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有学者以此推测他是卫国国都帝丘之人,但该地对应的现今地名仍存争议,主要有安阳市内黄县和濮阳市濮阳县两类说法。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据说他后来投奔秦国时就携带李悝所撰的《法经》,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投奔秦国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但商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最后商鞅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商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

酝酿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施展变法

颁布垦草令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第一次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建立二十等爵制 、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 ,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 、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等改革方略。

商鞅初行变法一年,秦民都说法令不便,太子甚至犯法,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本来要处罚太子,但考虑到太子身份尊贵,就处罚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秦民不得不服从新法。十年之后,秦民都适应了新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之前说新法不便的民众中有人又说新法方便,商鞅说:“此皆乱化之民也。”将他们迁徙到边疆,此后百姓都不敢妄议法令。后来公子虔又触犯法令,被处以劓刑。

开疆拓土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秦孝公继位后,更是将收复河西失地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30] ,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秦孝公则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 ,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

公元前353年,赵成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援 ,齐威王派兵分两路救援赵国,一路齐军与宋国景㪨、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今河南省睢县)。 同年,魏军主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但在桂陵之战被另一路由田忌孙膑所率领的齐国军队击败。楚宣王也派大将景舍率兵救援赵国,夺取了魏国睢水、濊水之间的土地。 [34] 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于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魏惠王急忙派军队在上郡要地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以东修建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来阻止秦军的进攻。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

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 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此时魏惠王说:“寡人真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兵败被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

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但却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

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其谋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於,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县)〕。秦惠文王派兵征伐,结果商鞅在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原华县)西南〕失败战死。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商鞅虽然被杀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东晋权臣桓楚皇帝:桓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桓玄

    桓玄(369年-404年6月19日),字敬道,大司马桓温之子,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将领、权臣。人物简介形貌瑰奇,风神疏朗,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先后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除掉执政的司马道子父子,把持朝权。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晋封楚王。大

  • 淮南王刘安有哪些成就?有哪些刘安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安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县人,生于淮南国寿春县,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安初封阜陵候,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好书鼓琴,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即《淮南子》)21卷,《外书》甚众。又

  • 西汉宗室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安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县人,生于淮南国寿春县,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安初封阜陵候,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好书鼓琴,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即《淮南子》)21卷,《外书》甚众。又

  • 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石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大司马石苞第六子。简介石崇早年历任修武县令、城阳太守、散骑侍郎、黄门郎等职。吴国灭亡后,获封安阳乡侯,累官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南蛮校尉、鹰扬将军等职,在任上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

  • 东吴吴大帝孙权嫔妃:袁夫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夫人

    孙权,即吴大帝,他作为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一生有十几位妻子,她们有大家闺秀,也有寡妇、官奴等等,袁术的女儿袁夫人就是其中之一。东汉初平元年,各路军阀为了讨伐董卓组成联军,孙坚与袁术之间的关系介于盟友与君臣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孙坚是依附于袁术的,虽然孙家与袁家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但

  • 东汉末军阀上党太守大司马:张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杨

    张杨(?-198年或199年)(《后汉纪》作张阳),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末宦官专权,张杨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曾被匈奴单于掳掠为人质。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

  • 有哪些与公孙瓒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公孙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 (一作伯珪),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 东汉末军阀奋武将军蓟侯:公孙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 (一作伯珪),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 战国时期齐国哲学家:尹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尹文

    尹文(前360年~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哲学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尹文与宋钘齐名,属稷下学派。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

  • 东汉将领吴郡太守:臧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臧旻

    臧(zāng)旻(mín),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东汉时期将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汉书》称臧旻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才”;桓帝时,为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雍奴令。灵帝时,为吴郡太守。熹平初,拜扬州刺史,迁使匈奴中郎,将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