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齐国哲学家:尹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战国时期齐国哲学家:尹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41 更新时间:2023/12/16 12:22:52

尹文(前360年~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哲学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尹文与宋钘齐名,属稷下学派。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治理天下

尹文的学说,《庄子·天下篇》说它“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长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他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达到温饱的小康世界,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还可以供养一下别人,就足够了,就可适可而止,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企想,从而达到于心无愧,“见侮不辱”,既能对得住别人,也能对得住自己。这就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理。

宽容思想

尹文的思想,与宋钘大致相同,都提倡宽容即所谓“恕道”,教导人们勿要争斗,主张对别人的态度甚至侮辱也要能够容忍,不要因小失大而为此发火暴怒;要反对战争,化干戈为玉帛,提倡以忍为上。他认为,“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对百姓、对臣民,只要讲究宽恕忍让的道德,并奉为最高尚的东西,事情就好办了。事情越少越好办,办事情的手续越简便越能找出前因后果,掌握重点。一个做国君的人,必须做到“无为而治”,这样才能够“容天下”;“容天下”就可得民心。而“容天下”的最好办法就是“深见侮而不斗”,在这个原则下,做到有功则赏,无功则罚,这样才能审时度势,名实相副,这就是“道用则无为而自治”的道理,即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思想。

无为而治

尹文认为,要做到“无为而自治”,名实相副,就要坚持做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条。这八条,都是“五帝三王”的“治世之术”。因此,对于“博施于物”的“仁”,“以道之”;对于“以立节行”的“义”,“以宜之”;对于“以行恭谨”的“礼”,“以行之”;对于“以和情志”的“乐”,“以和之”;对于“以正尊卑”的“名”,“以正之”;对于“以齐众异”的“法”,“以齐之”;对于“以威”使服的“刑”,“以威之”;对于“以劝忠能”的“赏”,“以劝之”。并且,他认为这八个标准(“八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世”,使大家都掌握了,就能够达到天下大治,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尹文的思想,是以道家“无为而自治”的思想为主,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因素。尹文所说的“大道容众,大德容下”的所谓“恕道”,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的“恕道”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其中突出了“名实”思想,即所谓“深见辱而不斗”,“名实审也”。尹文认为,“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尹文所说的“名”,就是“正形”,使名实相副。尹文说:“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而且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他引用孔子的话说:“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这样,他的“无为而自治”的思想不仅与“恕道”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与“名实”思想联系在一起。这些哲学上的命题,在儒家思想中都能找得到。尹文又引用老子的话说:“道者,万物之俱,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籍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他认为“善人与不善人,名分日离。”这就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他认为,“有形者必有名”,反过来,“有名者未必有形”,因此,有理无益于治理国家的事,“君子弗言”;有能力办到的事而对于治事没有好处,这样的事“君子弗为”。他要求人们做事情要看对于国家和人民是否有益,从而做到“名”“实”相副。否则,便会“相乱”。因此,“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一切要按“名”“实”相副的次序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达到致世经用的目的。

尹文不仅在伦理学上用“恕道”容忍别人,做到“见辱而不斗”;而且还用“大道容众,大德容下”的“恕道”思想反对战争,提倡“无为而能容天下”,这不仅与儒家思想相通,而更重要的是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尚柔”精神一脉相承。

标签: 尹文

更多文章

  • 东汉将领吴郡太守:臧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臧旻

    臧(zāng)旻(mín),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东汉时期将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汉书》称臧旻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才”;桓帝时,为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雍奴令。灵帝时,为吴郡太守。熹平初,拜扬州刺史,迁使匈奴中郎,将徵

  • 东汉大臣东郡太守:臧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臧洪

    臧洪(160―196年),字子源(一作子原),东汉末群雄之一,太原太守臧旻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人雄气壮节,举孝廉出身。初授议郎,迁广陵功曹。曾为关东联军设坛盟誓,共同讨伐董卓,深得盟主袁绍看中,荐为青州刺史,转东郡太守。施政有方,政绩卓越,深得百姓拥护。因袁绍不肯援

  • 东汉末吕布部将中郎将:高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顺

    高顺(?-199年2月7日),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平定吕布部将郝萌的反叛。屡次进谏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曾与张辽一起连破夏侯惇、刘备。曹操击破吕布后,高顺被曹操所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东汉末吕布谋士:陈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河南范县、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后来,陈宫游

  • 东汉末奋武将军温侯:吕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布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布因为骁武在并州任职,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时在河内驻扎、任命吕布为主簿。杀死丁原后,成为董卓的义子,授中郎将。受到董卓猜疑,在司徒王允唆使下,诛杀董卓,迁奋武将军

  • 东汉末荆州牧刘表次子:刘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琮

    刘琮(生卒年不详),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两城乡)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次子,刘琦之弟。刘表死后继承刘表官爵,当曹操大军南下之时,他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之下举荆州而降,被曹操封为青州刺史,后迁谏议大夫,爵封列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得父宠爱刘琮是荆州牧刘表之次子,刘表初以

  • 有哪些与刘表相关的轶事典故?刘表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表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早年因参与太学生运动而受党锢之祸牵连,被迫逃

  • 刘表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评价刘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表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早年因参与太学生运动而受党锢之祸牵连,被迫逃

  • 东汉末军阀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刘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表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早年因参与太学生运动而受党锢之祸牵连,被迫逃

  • 如何评价袁术?有哪些与袁术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术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冀州牧袁绍异母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举孝廉出身,累迁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掌权后,袁术加号后将军,逃往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董卓死后,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