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杀神白起有哪些功绩 白起有这么厉害吗

杀神白起有哪些功绩 白起有这么厉害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4 更新时间:2024/4/3 22:51:17

战神白起

战神白起一生战功赫赫。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战神白起一生的军功是千千万万的头颅换来的。人们往往只看到战场上功臣名将表面的荣耀,却忽视了这荣耀背后战死的无数英魂。白起的少年时代未见诸史书,据说他行伍出身,靠着勇猛作战一步步爬到高位,被封为战神白起。

战神白起为何是“人屠”

时间回到两千多年前那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末期,在那个以杀人掠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里,秦国的战神白起无疑是将军中“男一号”。从历史上看,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实际奠基者之一,但从另一面讲,他一生杀伐过重,是天生的屠夫。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争是秦、赵间的长平之战,这场大战赵军全军覆没,四十万降兵被秦军活埋,加上战死和被斩首的人,赵国军队大约损失了四十五万,基本失去了和秦国争霸天下的能力。而这场大战的指挥者及坑杀命令的直接下达者,便是战神白起。

四十五万忠烈惨死!要知道,那时赵国全国的总人口,也不过三百五十万左右,这样的死伤比例何其巨大!

然而这四十五万白骨,在战神白起的杀人账本上,还只是一小部分。请看白起的杀人简历:

在伊阙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在鄢城决水灌城淹死楚军数十万;在华阳斩首魏军十三万;在黄河淹死赵军二万;在陉城斩首韩军五万;在长平杀害赵军四十五万。

以上还只是有史料可考的杀人数字,而据梁超先生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战神白起所杀人数就占二分之一。

更可怕的是,在战神白起的军事生涯中,从未有过失败的记录。换句话说,只要六国军队和他相遇,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秦赵上党之争

战神白起的少年时代未见诸史书,据说他行伍出身,靠着勇猛作战一步步爬到高位。在最初的戎马生涯中,白起攻韩、伐魏、拔赵、破楚,在一连串的胜利中占领了近九十座城池,斩首了百万之众,自己的爵位也从左庶长一路升迁至武安君,不仅控制了秦国的兵权,还拥有了自己的领地,成为大诸侯中的小诸侯。同时,战神白起运用自己“歼灭战”的战略沉重打击了魏、韩、楚等国,极大削弱了秦国的几个主要对手,为秦国东进开辟了道路。

彼时,六国之中,还有实力与秦一争高下的,只有赵了。

赵国,在乐毅、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的辅佐下,一时国富民强,掠土抢地。赵奢和廉颇两位将军只要联手上阵,就连不可一世的秦军也要蒙羞。

为了加快扩张的步伐,彻底征服六国,秦国任用了范雎,并推行了他“远交近攻”的新战略。这一战略,使秦完全掌握了外交的主动权,确保了秦“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术的成功。

公元前280年,秦向邻居韩国首先发起猛烈进攻,并曾派战神白起深入上党,攻取了光狼城(今高平康营村),扼住了韩国咽喉。由于时势不利,秦军最终撤了回去。但因上党有着极重要的战略位置,秦国心有不甘,就在公元前262年再次逼近上党,并很快将这个地方重重包围起来,并在总攻之前,由白起攻灭了附近援军,断绝了韩国国内大部分交通要道,切断了上党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上党郡守冯亭知道处境艰难,而韩国军队又无能为力,便连夜想出了个主意:准备将上党献给赵国,并派人火速将消息传达给了赵王。冯亭必是这样考虑的:如果赵国接受上党,秦国必然大怒,定会挥师攻赵,这样,赵国便会被卷入对秦战争,不得不和韩国并肩作战,两军联合抗秦,想必可以抵挡住秦国的虎狼之师。

赵王得到消息,觉得这件事不好办,便与平阳君、平原君商议,平阳君说:“大王还是不要接受的好,接受了会得罪秦国,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啊。”平原君却劝赵王接受,他说:“平阳君多虑了,上党可是个好地方,多少人出动军队都得不到的地方,现在有人亲手送上,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要?”赵王贪欲作祟,也觉得这么大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就同意了冯亭的请求,派兵接受了上党。

赵国虎口夺食,秦王如何不怒?如此一来,秦韩之间的战争间接转变为秦与赵的对决。

秦王的目标本是韩国,对于仓促攻赵没有准备,因此先按住心中愤怒,在国内做了两年的蓄力。两年后,秦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倾全国之师,分兵两路,再次夺取上党。这也意味着,秦对赵的正式宣战。

由于准备不足,赵军一路退败,只好放弃上党,退守长平。

就这样,战国期间规模最大,伤亡最为惨重的长平之战打响了。

廉颇老矣,赵括为祸

退守长平后,负责镇守的是赵国老将廉颇,他知道秦军长途跋涉,必欲速战速决,而赵军实力略弱,不宜正面对抗。于是他采取了以逸待劳,以守为攻的战术。

廉颇筑起高垒、坚壁,每日只在壁垒内操练士兵,任秦兵怎样挑战,都坚决不出战,如此对峙,三个月很快过去了。

廉颇虽老,但是带兵打仗的策略依然胜人一筹。他本想用这一“打不死蒸不烂”的招数彻底拖垮秦军士气,等秦军疲惫之时再出兵反击,一击制胜。此想法虽然高明,可廉颇的上级――赵王却不认同,赵王非但没能明白廉颇的用意,反而认为他作战不利,故意拖延,拿着军饷过退休生活,因此多次责备他。

秦国军队也很郁闷,他们本以为能早点打完仗回家过春节,可没想到拖了这么久,一点转机都没有,朝野上下也都很着急。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两个关键人物站出来了,他们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将改变历史。

首先站出来的是秦相范雎,范雎有办法。他先派人带着大量的金钱来到赵国境内,收买一些贪财的官员和百姓,让他们四处散布流言,对赵国人说:“这次长平之战打了这么久还没结果,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赵国不会用人,他们不知道秦国最怕的、最难对付的将军是赵括,那个老家伙廉颇早就不中用了,你看他除了躲起来还能干什么?说不定啊,他自知不敌秦军,早图谋叛变了。”

结果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本就很反对廉颇的坚壁高垒战术,又对他屡战屡败损失兵马的现状不满,早有换帅之心,只是迟迟下不了决心。这下听了范雎的反间之言,他便更下定决心,当即用赵括取代了廉颇。

临阵换将,是兵家一大忌。这个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子,赵奢曾经率军战胜过秦国。据说赵括从小就很喜欢研读兵书,谈起带兵打仗来滔滔不绝,连赵奢都说不过他。别人都夸赞赵括,唯独赵奢说:“上阵打仗那是要拼命的,这小子总以为打仗很简单,这点很危险。将来赵国要是让他当将军啊,肯定是要失败的。”

标签: 白起

更多文章

  • 晏婴的简介 晏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晏婴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晏婴

  • 北宋真宗宰相王锡爵:一代名门的开创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锡爵

    王锡爵,生于1534,卒于1614,字元驭,号荆石,是北宋真宗时宰相王旦的后代,生于江苏太仓浏河,1562年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二的成绩入仕,官职最大做到建极殿大学士,也就是宰相。可谓曾经是权倾一时的人了。王锡爵可以说是一代名门的开创者,自王锡爵之后,其曾孙王炎在清代也曾经官至大学士,被人称为&ldq

  •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的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 古代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吕后生平介绍 如何评价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后

    绿植是中国汉朝的第一位皇后,而对于吕雉,而大家都会觉得是比较凶残的,而也是把戚夫人变成了人彘也是吕雉的所为,那么吕后简介:汉朝吕后简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吕后简介:汉朝吕后简介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

  • 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缪希雍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缪希雍

    缪希雍,号慕台,字仲淳,是我国海虞(今江苏常熟)人,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缪希雍约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生,于1627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余岁,墓葬于虞山山麓。在他八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离世,与亲戚朋友也渐疏渐远。十七岁时,又不幸罹患疟疾,久患不愈,后自学医术《素问》治愈。从

  • 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生平介绍 如何评价威廉二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威廉二世

    自古以来、国内国外,很多皇帝都要为后世留下痕迹。照相机发明之前,他们会请画师把自己的肖像画下来;照相机发明之后,就省事多了。威廉二世无论画画还是照相,很多人都愿意在肖像上留住正面,给人以威严的印象。可是在19世纪的欧洲,偏偏有位皇帝总是刻意侧着身子。1、苦大仇深的德国皇帝1888年,德国皇帝威廉一世

  • 黄经耀简介 黄经耀将军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黄经耀

    5月24晚,周恩来正在垂钓台16号楼中心文革碰头会办公室接见了黄经耀、胡炜两人。同时列进接见的还有陈伯达、康生、王力、闭锋、戚本禹等中心文革小组的成员。黄经耀将军(1915―2005)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

  • 蔡京书法写得如何 蔡京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蔡京

    蔡京是中国古代臭名远扬的宋朝奸臣,然而,他却是个非常出名的书法家。蔡京书法已经很多人学习的对象,对于这个遗臭万年的奸臣,蔡京书法是如何让人们对蔡京改观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蔡京的书法。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蔡京书法以唐人风格特别是柳公权立身,劲健矫捷,

  • 杜月笙的后代现状 为什么杜月笙那么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杜月笙

    杜月笙,也是称之为中国的黑帮老大,而对于杜月笙,为何能够在金融上教育上各种多的领域有着触角触碰?而杜月笙为何能够那么成功一切的呢?对于中国第一帮主杜月笙的后代现在的状况都是如何,那么杜月笙的后代现状 为什么杜月笙那么成功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

  • 冯国璋与北洋武将的三次抉择 如何评价北洋总统冯国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冯国璋

    宣统三年,北洋将领冯国璋年已五十二岁。五十而知天命。1909年,清廷令袁世凯“回籍养疴”,冯国璋仍任军咨使一职(相当于今日总参谋长),但他给清廷提交的一份份军制改革建议,却石沉大海。冯国璋冯国璋与袁世凯,既是僚属,又是师生。虽同生于1859年,冯国璋却以“门生&r